中年女人說道:“就幾個烤盤,我送你就是。”
黛莉點頭,叫瑪麗去選了一套四隻的金屬烤盤。
付完錢,她們填了地址,拿到了一份收據,約定好了時間,明早會有人將爐具送上門去。
從二手店裡走出來,瑪麗踩著尖頭舊皮靴跨過水潭,忍不住沾沾自喜地說:
“我本以為這爐子已經夠便宜了,沒想到,還能得到一套烤盤,真是劃算。
家裡用的那套老爐子,還是你剛滿十歲的那年買的。
那時候才花了十幾個先令,不過也太小了,隻有一個灶孔,烤格裡即便是餅乾這麼小的東西,都隻能烤一盤。”
黛莉將雨傘重新撐起來,點頭說道:
“是啊,換成大爐子,一天製作幾十磅麵包都完全不是問題了。”
黛莉與往常一樣,神色看起來沒有任何不同尋常。
若是此刻有誰直勾勾的盯著她,才能發覺她那雙通常淡漠一切的眼中有抹戲謔的情緒浮現,短暫後又消失了。
隨後,黛莉與瑪麗一起又去了附近的玻璃罐批發店。
在十九世紀末的倫敦,梅森瓶幾乎是所有罐頭食品廠都在使用的包材。
無論是女王抹麵包吃的果醬,還是貧民吃的布丁,幾乎都是以此為模具或容器。
所以,價格也是相當便宜,常見的家用型號有一品脫,半品脫,一誇脫這三種。
現在的廉價梅森罐還都是渾濁的棕色和灰綠色,瓶蓋多是合金,玻璃上還有過去一八五八年的銘文。
黛莉準備采購大概足夠一周使用的數量,一品脫和一誇脫兩種大小,各訂購了一箱。
確定清楚數量,她在櫃台邊拿著羽毛筆與店員簽著收據。
上麵清楚寫了,一品脫一箱有五十隻,批發價格為九十便士。
比它大一倍的誇脫瓶則是一百一十便士一箱。
買完瓶子,她們又在隔壁的紙品批發店裡,購買了一千張裁剪好的白紙,紙袋也有一千枚。
還有五卷牛皮紙,三卷麻繩,以及可以穿繩的標簽紙三千枚。
目前紙品也是一種很廉價的東西,最便宜的通常都是草漿紙,又薄又脆,容易老化,用來印報紙的也是這種。
牛皮紙就十分結實了,用硫酸鹽法混合木漿製作而成。
訂了一大堆,足夠一個月的使用,一共不到二百便士。
解決完這最大的幾項采購,黛莉和瑪麗都感覺饑腸轆轆,前胸貼著後背。
她們回到了塔爾德二手廚具店的直對麵,進入了一家意大利人開的小餐廳。
小餐廳裡裝潢陳舊,桌椅不多,人也不少,裡麵穿梭著一個忙碌的服務員,端著幾盤通心粉走來走去。
黛莉和瑪麗還是搶到了靠窗邊的位置,與旁邊的人擦身坐下。
黛莉掏出清單,鋪在桌子上,往下數了數。
“爐具,托盤,梅森罐和紙包材,麻繩,這些都已經齊全了。
剩下的就是進雜貨,還有食材采購,這花不了多少時間了,預算也還剩這個數。”
還有不到六個英鎊,黛莉比出了手勢,不在人多的地方提錢。
瑪麗點頭,或許是因為目前一切順遂,她對接下來的準備工作很期待。
不一會兒,店裡的服務員忙完了,懶懶的過來詢問她們吃點什麼。
“我們都要通心粉套餐。”
她們商量過後,黛莉對服務員說道。
瑪麗將清單收了起來,抬頭看向黛莉,她對大女兒近期的舉動本就有些疑問,今天一起出了趟門,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黛莉在外麵錙銖必較的樣子。
瑪麗的心裡忽然生出一些感歎,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黛莉長成了一個如此心智成熟,毫無小孩氣的人了?
果然,人長大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瑪麗暗自想著,以後不能把她當小孩子看了。
黛莉的麵色十分平靜,她把視線投去窗外,透過繁忙的鬨市,看向了剛才光臨過的二手廚具店。
自打她們離開那家廚具店已經一個小時了。
現在天色大亮,盤踞在半空的霧霾也漸漸消散,隻不過雨還淅淅瀝瀝的下著,街頭小販的生意也熱鬨了起來,人馬車流如織。
“咣”“咣”“咣”
忽然,白教堂散開鐘聲,一輛不太起眼灰撲撲的馬車從遠處騰騰駛來,靠在了廚具店門口。
不一會兒,黛莉看見車裡麵走下來兩個人。
他們有些警惕,穿的像工人,環顧了四周,才進了店裡,抬了幾隻木箱走出來。
往返兩三趟,將馬車裝滿後,又迅速的離去,似乎並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