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向來出入洛神樓的名士,早就在鶯鶯燕燕間探得劉蒼虛實。眼見袁軍節節敗退,連鄴城老巢都被端了,許攸摸著空空如也的錢袋,連夜策馬北逃。豈料途經觀津時,正遇上巡城的大將高覽。
更令人驚詫的是,這位袁紹倚重的統帥竟在城垛陰影裡低聲詢問:"許先生此去,可是要投明主?"二人耳語至三更,最終帶著親兵直奔樂成。
劉蒼大帳內燈火通明,新歸順的兩位降將正在沙盤前獻策。"末將願返觀津勸降舊部。"高覽抱拳時,鎧甲發出清脆的碰撞聲。許攸則捋須補充:"張合將軍若往武邑,當可事半功倍。"
案前的地圖被燭火映得發亮,標記鄴城的朱砂印記鮮豔得刺目。劉蒼指尖劃過漳河沿岸,忽然笑道:"不知袁本初醒來,發現枕邊人都成了說客,該是怎樣精彩表情?"
劉蒼聽聞許攸所言陷入思索,覺得此話確有幾分道理。原先鎮守觀津的將領高覽在軍中素有威望,而武邑城內則駐紮著張合昔日統領的精銳部隊大戟士。
他注意到許攸的忠誠度僅有六十八,顯然此人並非真心歸順,隻是迫於形勢才暫時投靠。相比之下,高覽的忠誠度高達八十,張合同樣保持著八十多的忠誠值。
劉蒼對啟用高覽和張合並無顧慮,唯獨對許攸存有戒心。他轉而征詢郭嘉的意見,郭嘉立即會意出列進言:"主公,子遠此計確可施行,但需做兩手準備。勸降之餘當令大軍嚴陣以待。袁紹既知鄴城失守,必遣重兵反撲。"
"待其撤軍時勢必抽調觀津、武邑駐軍。若二位將軍未能策反守軍,我們可趁袁軍撤離之際攻城,屆時奪取二城易如反掌。"郭嘉的補充使計策更顯周全。
劉蒼讚許地頷首:"善!就依子遠與奉孝之策。張合、高覽!"
二將聞聲出列抱拳:"末將在!"
"方才軍師所言可曾聽清?可有膽略一試?"
二人單膝跪地鄭重應諾:"末將等初投明主,定當赴湯蹈火以報主公知遇之恩!"
劉蒼朗聲笑道:"何須以死相報?二位首要保全自身。區區兩城怎及良將之貴?但儘人事即可,速速請起!"這番話語令兩位降將深受感動,雖未明言,心裡已立誓定要圓滿完成任務。
後續情節提要:張合活捉蔣義渠,兩萬袁軍歸順劉蒼麾下)
張合與高覽接到軍令後,各自整頓兵馬攻向兩座縣城。相較於高覽,張合麵臨的任務更為棘手。
高覽先前駐守的觀津除他之外並無其他威望卓著的將領,而武邑尚有蔣義渠坐鎮。此人武藝雖不及張合,在袁紹軍中的聲望卻與之不相上下。大戟士原由張合統率,自其歸順劉蒼後,這支精銳便移交蔣義渠掌管。
張合心知,若大戟士舊部得知自己歸來,必定歡欣鼓舞——即便追隨他投效劉蒼,眾人也絕無異議。但眼下最棘手的是蔣義渠。抵達武邑後,他必須設法解決這個障礙。
二人分頭行動之際,劉蒼亦未袖手旁觀,急令黃忠調度張敦部眾,整軍備戰。他欲借此良機徹底擊潰袁紹,一舉吞並河北四州,成就霸業根基。高覽一路勢如破竹,觀津守軍在其勸說下紛紛歸降,少數抗命者皆被斬首示眾。相比之下,張合的處境艱難得多。
他悄然潛入武邑,藏身於洛神樓,通過此地情報網密召昔日大戟士心腹校尉前來會麵。眾校尉見到舊主喜不自勝——當年張合統領時,大戟士何等威風!如今雖仍是袁紹麾下精銳,待遇卻一落千丈。
"將軍!弟兄們日夜盼著再見您啊!"
"自您離去後,我等儘是乾些苦差,連斷後送死的差事都派給大戟士......"
"如今傷亡過半,隻剩千餘兄弟了......"
校尉們圍著老將軍大倒苦水。張合默然長歎。這些他豈會不知?每日翻閱劉蒼軍中戰報時,大戟士的遭遇皆曆曆在目。但既已效忠新主,便不能再顧念舊部。公私分明,本就是為將之道。
這一天,張合真心感激劉蒼給了他招降武邑守軍的機會。多年並肩作戰的大戟士又能與他同赴疆場,直麵昔日敵手了。
"將軍!聽說您歸順了新主?帶著弟兄們一起走吧!"校尉張康眼中閃著光,"袁紹這四世三公根本不把將士當人看,再這樣下去大夥都得送命!"
張合正思忖如何說服舊部,沒想到部下們比他還急切。他索性直言:"實不相瞞,我此番正是奉劉蒼之命前來勸降。但蔣義渠坐鎮城中,恐怕..."
"軍中早有人心向劉將軍了!"張康搶道,"連年敗仗,糧餉減半,弟兄們餓著肚子打仗。聽說劉蒼軍中不僅飽飯管夠,還時常能喝上肉湯。要不是怕軍法處置,早有人投誠了!"
另一位校尉補充:"蔣義渠深得軍心,與士兵同甘共苦。但隻要除掉他,大戟士願助將軍收服全城守軍!"周圍校尉紛紛點頭。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