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無心安撫,帶著身後的青年快步走進內室。
屋內光線昏暗,床榻上躺著孫策,大半張臉纏滿白布,雙目緊閉,氣息微弱。幾名醫者圍在床前,神色焦急卻又束手無策。
周瑜放輕腳步,緩緩走到榻前。望著昔日生龍活虎的孫策如今奄奄一息,他眼眶發紅,低聲道:“伯符,伯符,我來了。”
輕聲呼喚下,孫策緩緩睜開未被包裹的右眼,氣若遊絲道:“公瑾,你來了……”
“大哥,你不會有事的,一定要挺住!”周瑜身後,一位十六七歲的青年開口。他麵容異於常人,尤其那雙碧眼,如狐般幽深冰冷,令人不寒而栗。
孫權,字仲謀。
孫策微微抬手,製止周瑜說話,虛弱道:“讓韓當將軍也進來吧,我時日無多,需儘快交代後事。”
韓當跪伏在門外,雙眼含淚走進內室。
“將軍不必如此……”孫策想讓他起身,可韓當仍自責不已。孫權小心扶起兄長,讓他靠在自己肩頭。
“今日,我在此傳令——”孫策緩了一口氣,繼續道,“我死後,江東基業由孫權繼承。”他頓了頓,喘息幾下,又下令:“封周瑜為大都督,總攬軍政。韓當、黃蓋、朱治、程普四位將軍輔佐。”
周瑜強忍淚水,鄭重躬身:“臣謹遵主公之命。”
“仲謀,你即位後,務必親賢臣、遠佞人……遇事不決,多請教大都督,切記,切記……”
氣息漸弱,孫策合上眼簾,吐納幾近於無,最終歸於寂然。
僵硬的身軀緩緩從孫權肩頭滑落。
"伯符——"
周瑜雙手顫抖,孫權與韓當皆跪地慟哭,悲鳴之聲撕破長空。
建安五年仲春,江東基業開創者,"小霸王"孫策薨逝。
264.劉蒼覬覦江東
書齋內,青燈如豆。
劉蒼的半張臉浸在陰影裡,許久,一聲幽歎驚碎了凝固的寂靜。
"浪湧千疊葬豪傑,是非成敗儘成灰。"
他反複吟誦著,忽然推開案幾站起身來。夜風卷著殘葉掠過庭院,烏雲間忽明忽暗的冷月,恰似他閃爍的目光。
鐵塔般的典韋持戟侍立,甲胄在月光下泛著寒芒。
"惡來,你說百年之後..."
典韋搓著粗糙的大手:"主公這般不世出的雄主,後世定當..."
"孫伯符走了。"劉蒼忽打斷他,望著被雲翳吞噬的月輪。
自他崛起於微末,已據三州之地,荊州臣服,如今江東又將易主。塞外夷狄儘皆俯首,漠南千裡儘插旌旗。
當世能入他眼中者,不過曹、劉、孫三人。未料尚未交鋒,孫氏已折翼。困守南陽的劉備,不過是他下一個獵物。
唯有那坐擁兩州的曹操...劉蒼嘴角勾起冷笑,甲胄咯吱作響。
夜幕深沉,典韋立在帳外護衛,忽聞主公歎息,心中不解——敵酋殞命本該慶賀,怎反生惆悵?孫伯符之死令劉蒼思緒萬千,卻無半分喜悅。
晨光微露時,荊州府衙內濟濟一堂。劉蒼端坐主座,謀士郭奉孝與降臣劉景升分列左右。須知自劉表歸順,州牧之稱便成過往,各州長官皆稱太守。
"孫伯符伏誅,奉孝以為當如何?"劉蒼目光如炬。
郭嘉執禮而答:"天賜良機。"見主公首肯,繼而獻策:"可命甘興霸與黃江夏統領水軍駐防江陵,再遣張儁乂、曹文烈率步騎屯駐江夏,水陸並進震懾江東。高敬誌與太史子義當隨主公坐鎮荊州。"
劉蒼對新附荊州將領原存戒心,奈何甘寧水軍新建難敵黃祖舊部,隻得令黃祖為副將協從。其餘荊州諸將皆需鎮守要地,不可輕動。
此計竟與數百年前赤壁舊事暗合,劉蒼不由莞爾:"甘寧、黃祖聽令!以興霸為主將,即刻揮師江陵。"二將霍然起身領命。
"張頜、高覽留守荊州,輔佐景升公。"兩員大將躬身應諾。
環視眾將,劉蒼劍眉揚起:"太史子義、曹文烈隨我親征,奉孝為軍師,統三萬精兵出江夏!"
郭嘉正欲諫阻,卻被主公抬手製止。想他劉蒼槍法堪比趙子龍,又有鬼才在側,何懼江東鼠輩?謀士見狀隻得暗歎:主公文武雙全,既決意親征,自己竭力護持便是。
"務必拿下江東,劍指揚州!"劉蒼按劍而起,衣袂翻飛間霸氣縱橫。隨著道道軍令,荊州大地戰鼓擂動。
劉蒼緊盯著江東之際,荊州南陽的商隊中藏著一位青衫客,隨商隊悄然入城。
南陽太守府內,劉備眉頭緊鎖,詢問謀士陳宮:"依先生之見,我們該當如何?"
說起劉備的經曆著實坎坷。早年在黃巾之亂中立下戰功,好不容易當上縣令,卻因三弟張飛魯莽壞了好事。那日酩酊大醉的張飛聽聞官吏索賄,當即暴怒將人鞭打了一頓。
此後兄弟三人顛沛流離,輾轉討董、豫州之戰,漂泊數年仍一事無成。幸得陳宮相助,總算有了立足之地。
劉備本欲經營南陽,徐圖荊州。不料劉蒼竟無聲無息收服了劉表。想到對方謀臣如雲,兵強馬壯,劉備寢食難安。
此刻他不禁想起益州變故。劉焉病逝後,其子劉璋繼位。此人多疑懦弱,頗失人心。孟達曾密信相邀,勸他入主益州。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