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臘月,曹操三路大軍晝夜奔襲,戰線綿延數百裡,直插袁術揚州腹地。
這位“仲家天子”龍椅還沒坐熱,百姓離心。往往曹軍未至,城內先亂,守軍士氣潰散,多數城池望風而降。
但袁術早將糧草儘數囤於壽春。高牆深壕,強征百姓入城,許進不許出。
壽春內外涇渭分明——外城塞滿十餘萬兵馬、百萬黎民,疫病橫行;內城重兵把守,糧垛如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宮內日夜歌舞不休,袁術飲必瓊漿,食必珍饈。
他與嬪妃們縱情聲色,荒廢朝政。
這或許是袁術最後的放縱了。
真正令他絕望的是,各地諸侯對他置之不理,連兄長袁紹都來信斥責。
孫策在江東攻城略地,擴充兵力後竟調轉矛頭攻向袁術。
廬江等地接連失守,孫策大軍直逼淮南,劍指合肥。
若非合肥守軍頑強抵抗,加上孫策水軍不足、騎兵疲乏,恐怕早已與曹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壽春皇宮中,一聲巨響。
"閻象!連你也要背叛朕?!來人,拖出去!"
袁術醉眼猩紅,午時便步履蹣跚。他扶正冠冕,踉蹌走階,猛地推開眼前謀士。
老臣白發散亂,皺紋間儘顯滄桑。他拱手道:"老臣非為貪生投敵。當年追隨主公起兵,隻為共圖大業。然稱帝之舉失儘民心,老臣竭儘所能至此,已無愧於心。"
"我閻氏世代受漢祿,不敢背負罵名。"
袁術繃緊麵頰,死死盯著閻象:"稱朕陛下!"
閻象長歎:"求主公開恩,準老臣歸隱。"
"稱朕陛下!!"袁術暴怒抽劍,寒光閃過,鋒刃已抵住閻象咽喉。
老臣閉目含淚:"一步踏錯,萬劫不複。漢室四百年根基,豈能輕易傾覆?未逢天命,何以稱帝?"
"寡人坐鎮江南,手握四十萬鐵甲軍卒,統禦南方廣闊疆土!這些螻蟻怎敢謀逆!"
"卑賤庶民!醃臢鼠輩!閹黨餘孽!曹阿瞞!"
"孫伯符這廝更該千刀萬剮!若非寡人收容其父舊部,他早成枯骨一具!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若無人,寡人早登大寶,天下承平。皆是喂不熟的豺狼!"
"最可恨是呂奉先!當日落魄來投,寡人以姻親相待。竟領三千兵卒破我數萬雄師!背信之徒!"
"許子遠!化作厲鬼也要索其性命!若非他迎回獻帝,寡人何至於倉促行事......"
話到此處,袁術突然踉蹌跌坐石階,目光渙散盯著青磚,形容枯槁。
"去罷......都去罷。"
"要走的悉數離去。"
話音未落,那挺直的脊梁驟然佝僂,霎時蒼老十載。
閻象見其形如槁木,心知氣數已儘。
遂整衣冠,行大禮:"臣最後獻一策。"
"今歲堅守不出,待冬雪封路,曹軍糧儘自退。來年春暖,可棄城北上投本初。"
"經徐州過泰山,至青州尋袁譚。當今天下,唯本初帳下謀臣如雨,戰將似雲。"
"唯有他......能保主公周全。"
袁術恍若未聞。
良久方揮袖:"送先生出城,歸隱山林。"
"諾。"
......
壽春城外。
三路大軍合圍,曹孟德親率十六萬勁旅連日猛攻,城下屍骸枕藉。
雖新卒糧秣不斷增援,然軍糧將儘。
這場激戰持續數月光景,將士疲乏不堪,就連曹操也萌生退意。然而壽春城近在咫尺,實在難以割舍。
此時許衡掀開帳簾,抱拳稟報:"明公,末將欲領兵南下。"
曹操眉頭驟然緊鎖:"此時南下?簡直荒唐!"
壽春圍城正值緊要關頭,豈能分兵?曹操心中暗惱:若許衡部調離,攻城豈非更難?
許衡從容解釋:"末將與孫伯符有約在先,需赴合肥會盟,劃定疆界使他安心回師平定江東。"
"你竟私自結盟?!"曹操拍案而起,銳利目光直刺許衡。
許衡微微後仰,詫異道:"此事早有預兆。末將早知袁術覬覦帝位,不如助他得償所願——勸說孫策獻出傳國玉璽,我等便可趁機脫身。這些謀劃,奏表中早已言明。"
他正氣凜然道:"此乃匡扶天下大計!明公莫非真以為末將貪圖那七縣之地?許某豈是此等小人?"
曹操一時語塞,雖仍懷疑許衡惦記那七縣,卻無從反駁。
"絕不可行!"曹操斷然拒絕,"壽春合圍在即,豈容分兵?"
許衡輕嘖一聲,轉身離去。
當夜,他僅帶典韋及千騎精銳南下合肥,卻給曹操留下兩樣事物:一卷竹簡,以及...郭奉孝。
夜深人靜,軍帳內曹操與郭嘉相對無言。
良久,曹操輕咳道:"他隻帶千人?"
"正是。"郭嘉奉上竹簡,"許將軍駐守合肥,實為明公疆土謀劃。待平定袁術後,淮南魚米之鄉儘歸明公,此番正是要與孫策商定疆界。"
合肥有險要關隘與長江天塹阻隔,隻要水陸兩路嚴加防守,就能切斷孫策北上的通道——這便是君侯的戰略布局。若放任孫策染指淮南,必將貽害無窮。
近年來主公疆域擴張迅猛,需派遣能臣武將坐鎮要地。唯有以仁德之名贏得民心,方能穩固基業。至於壽春,君侯早已斷言必為主公所得。
曹操抿了抿嘴,突然拍案笑罵:"休要花言巧語!幾句奉承話就想蒙混過關?什麼料定必下?叫他彆料了!立即把人給我追回來!"心中暗忖:這郭嘉當真好口才,與許衡堪稱絕配——一個看似莽撞實則深諳分寸,隨時準備抗命行事;另一個言辭犀利,論事鞭辟入裡,專善拾遺補闕。
郭嘉從容呈上竹簡,指著某處道:"君侯有言,取壽春當從內部分化。如今城中百姓困於兵戈,我軍屢次攻城更令守軍鬥誌渙散。對此,嘉恰有一策。"
曹操眉頭驟緊:"許衡沒告訴你計策?"原以為對方早有周詳部署,豈料竟是甩手而去。
郭嘉鄭重拱手:"君侯算無遺策,往往稍加點撥,嘉便思如泉湧。自穎川追隨以來,但凡君侯暗示一二,戰事無不克捷。"
曹操聞言肅然,忽然驚覺:莫非許衡當真隻是隨口提點,那些精妙策略實則皆出自郭奉孝之手?這小子被點撥幾句竟還甘之如飴?
喜歡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