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猛然回首怒視發問者。
簡直欺人太甚!
......
許貢門客刺殺孫策之事傳遍天下。江東卻未生亂,周瑜率軍在外坐鎮,其弟孫權穩固後方。
不出數日,動蕩局勢便得以平定。
孫家確實不可小覷。
滿門忠烈令人欽佩,更有眾多江東豪傑誓死追隨。
但此事反倒促使袁紹下定決心,戰機不容延誤。
其實各方仍在觀望權衡。
曹操後方出人意料地穩固,若繼續拖延,袁紹這邊反而可能自亂陣腳。
畢竟冀州乃士族聯合治理,眾多世家大族在背後支持。若戰事久拖不決......
勢必不利。
恰在此時,許攸截獲確切情報。
曹操的糧道確實經由東郡彙集至烏巢,再由烏巢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鄴城因此始終保有十萬石以上軍糧,足以支撐數月大戰。
若是糧道暢通,軍民皆無後顧之憂,鄴城便成銅牆鐵壁。袁紹想在今年攻下此城,難比登天。
若拖到寒冬時節,攻城更是難上加難。
鄴城外,謀士許攸獻上奇策。他拱手道:"主公,可令劉備、顏良率精兵強攻烏巢,夜襲曹軍糧倉。我軍主力則圍攻鄴城,使曹賊首尾難顧。"
袁紹拍案而起:"甚妙!朕要讓鄴城重蹈易京覆轍!"
許攸聞言大喜:"主公英明!如此曹操縱有許衡相助,亦難逃敗亡之局。"
"傳令三軍,此戰定要一雪前恥!"袁紹振袖高呼。
與此同時,許衡營中三千工匠正日夜趕工。根據新式圖紙改良的連弩已初具規模。這批新式武器可連續發射十支箭矢,威力驚人。
來自許都的工匠們僅用十日便完成集結。他們精心打造的連弩最先裝備龍騎兵,使這支精銳如虎添翼。因其威力巨大,被命名為"元戎弩",又稱"龍騎十連弩"。
試驗場上,一連串破空聲驟然響起。弩箭穿透遠處披甲木人,精鐵打造的鎧甲竟被輕易洞穿。若在戰場使用,僅需一輪齊射便可重創敵軍。
郭嘉與賈詡目睹此景,不禁為這新式武器嘖嘖稱奇。經過改良後,連弩體積縮小,便於單兵攜帶。其精巧的機械構造堪稱巧奪天工。
許衡負手立於庭院,詢問身旁將領:"短日內可產出多少?"
"約三千具。"將領答道,"漳水沿岸木材采集不易,加之能工巧匠有限,精細部件的雕刻頗費工夫。"
"時間打磨方能成就精品。"
賈詡言罷,許衡眼中閃過興味。多數匠人難出細活,這般講究慢工者,必是其中佼佼。各行皆有專精,許衡實則不通此道——當初他所繪元戎弩圖,不過是個粗淺雛形。
真正成型的圖紙,是匠人們耗時整年反複琢磨而成。先前的曲轅犁等物亦如是,皆需經年累月推敲打磨。
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許衡僅知曉些原理,而古人智慧非凡。他們能順著許衡所思,將構想逐漸完善。
終成今日革新之作。
賈詡略作思忖,拱手道:"姓蒲名風......其族世代為匠,因黃巾之亂沿黃河南逃,最後流落至兗州。本欲隱姓埋名南下,幸得荀令君邀入軍中。"
"蒲風?"
許衡眉心微蹙。
這名字怎莫名耳熟?
"快喚來一見!"
不過片刻,十餘名赤膊精壯漢子聚攏而來。古銅肌膚泛著油光,猶帶勞作後的汗氣。其中有個十三四歲的少年格外醒目,身形瘦削卻眼神清亮。顯然未料打造軍械竟能得見貴人,臉上還帶著恍惚神色。
他這輩子見過最大的官,不過是兩千石家的管事。如今卻直麵縣侯,連帶著整個家族都手足無措。那孩子更將手背在身後,指節都捏得發白。
"少年近前。"
許衡勾了勾手指。在家老催促下,少年磨蹭著挪到跟前,喉結緊張地滾動:"見、見過君侯。"偷瞄的眼風剛觸及許衡衣角便慌忙垂下。
"十三四歲就能掄錘了?"許衡以掌托腮,漫不經心地問。
"能......能的。"少年聲音細若蚊蚋。
“這是祖傳的手藝,家裡沒彆的能耐,全靠這點本事糊口。這些年顛沛流離,直到在兗州才安頓下來。”
“多虧了君侯治理的許都,讓咱們能吃上飽飯,謝君侯恩典。”
“聽聽!”
許衡猛地扭頭瞪向典韋,眼珠子瞪得溜圓,“你聽聽人家孩子多會說話!跟人學著點!整天就知道跟老子抬杠!”
典韋從鼻子裡哼了一聲,甩給許衡一個白眼。
“小家夥,你叫什麼名字?”許衡彎下腰,笑眯眯地問道。
“回君侯,小的叫蒲元。”
!
許衡一個激靈直起腰板。
神刀蒲元?!
就這小蘿卜頭?!
《太平禦覽》裡寫得明明白白:蒲元在斜穀給諸葛亮打過三千把刀。他造的刀,連裝滿鐵疙瘩的竹筒都能劈開,人稱神刀。
這可是被稱為神匠的人物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眼前這娃娃?!
那旁邊這個蒲風,就是他爹嘍?!
搞了半天是工匠世家,神刀絕技的傳人啊!
!
撿到寶了!
誰能想到,隨手發個善心,竟撈著這麼個傳奇人物!
往後軍營裡的兵器質量,怕是要脫胎換骨了。
“蒲元?!”許衡噌地站起來,連連招手,“來來來,到我跟前來。”
“小的不敢……”
蒲元縮著脖子沒動彈,滿臉警惕。從小聽長輩念叨,當官的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主兒——可眼前這位君侯,怎麼瞧著像鄰家大叔似的?
“彆怕,過來嘛。”許衡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堆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