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麼玩笑?若隻是進軍益州,等日後荊州兵強馬壯,許衡大可親自揮師,何必依賴賈龍那區區幾千兵馬?
許衡真正需要的,是讓賈龍替他經營一項他目前無法直接插手的業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策略,實則借鑒了曹操、曹丕父子的曆史做法。
建安二十年,曹操奪取漢中,收降張魯。在整頓漢中時,他發現漢中郡不僅地理位置關鍵,疆域也比尋常郡縣更為遼闊。
於是,曹操將漢中郡一分為三:除保留以南鄭為中心的漢中郡,另增設上庸、西城兩郡。
上庸、西城,再加上以房陵縣為核心的房陵郡,合稱"東三郡"。
曹丕即位後,又將東三郡合並為新城郡——此地正是司馬懿迅疾擒獲孟達之處。
東三郡四麵環山,秦嶺、巴山、武當山、巫山將其重重圍困,形成天然屏障。
境內漢江縱橫,南河、堵河、金錢河等支流交織成網,水係發達。
對外,此地山勢險惡,易守難攻;對內,水運便利,商旅往來頻繁。
儘管東三郡多為山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卻是連通南郡與益州的重要樞紐。
許衡計劃利用賈龍,先派他駐守房陵,逐步滲透東三郡,將其打造成荊州西部的戰略要地。
曆史上房縣曾是荊益兩州的緩衝地帶,劉表曾任命蒯祺為房陵太守。但如今局勢不同,有了益州豪強賈龍的存在,許衡決定放棄緩衝策略,直接讓賈龍掌控東三郡。
賈龍在此地也無法擺脫許衡的控製。
從地理位置看,上庸北接武關,東鄰襄陽,東南方向則是宛城。南郡的軍隊若想進兵上庸,速度極快。當年關羽敗走麥城後立即向上庸求援,正是因為上庸能迅速支援南郡。
將賈龍安置於此,既能威脅漢中,使劉焉首尾難顧,又能讓襄陽的劉氏父子牽製賈龍。同時,賈龍作為荊州的附庸,可與劉氏父子形成夾擊之勢,從南、西兩個方向鉗製南陽郡。
許衡誓要奪回被袁術占據的南陽郡。
目前荊州尚未完全平定荊南,暫時無力進軍益州。若讓賈龍返回蜀地,益州豪族與劉焉的勝負可能一年內就會見分曉。但若讓賈龍在東三郡發展,迫使劉焉不斷增援漢中,同時還要應對蜀中任岐等人的叛亂,劉焉便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儘管劉焉實力仍強於益州豪族,但雙方誰都難以徹底擊敗對方,局勢將陷入長期對峙。這正好給許衡足夠時間解決荊州內部問題。
聽完許衡的建議,賈龍心中一沉。他並非愚鈍之人,自然明白許衡的意圖。一旦他入駐房縣,便成了許衡在西麵的屏障和進軍漢中的跳板。如此一來,不是他利用許衡,反被許衡所利用!
賈龍緊咬牙關,仍想掙紮一番。
“公子,現今局勢動蕩,倘若劉焉得知我除掉了他的兒子,定會立即對蜀地各大勢力發難。到那時,恐怕我們原先的布局都將付諸東流……屯兵房陵威脅漢中,終究不是迅速解決問題的良策啊!”
許衡暗自思忖:可我想要的恰恰不是速戰速決。若你們迅速平定亂局,哪還有我參與的餘地?何況史書記載,你與任岐聯合蜀中豪族起兵,最終仍是被劉焉以雷霆之勢!
溫水煮青蛙,慢慢蠶食才是上策。
“賈先生,並非我不願派兵助你入蜀。隻是關山險阻暫且不論,荊州內部尚有許多隱患,實在難以調動大軍。”
賈龍仍不死心:“公子,入蜀之路遠比您想象的順暢。如今嚴顏已歸附於我,其兄嚴鏞擔任江關都尉之職。隻要嚴鏞肯開放城關,我軍自白帝城長驅直入絕非難事。”
許衡神色平靜:“恐怕未必。方才賈先生命人捉拿雷遇時,我注意到嚴顏站在您身後,麵露不忿之色……賈先生,當務之急是鞏固現有力量。先在房陵立足,再圖謀上庸、安樂、北巫諸縣方為明智之舉。”
見賈龍還想勸說,許衡直接起身:“若賈先生願與我合作,就按我的計劃行事。如若不然,悉聽尊便。”言畢轉身出帳,隻留下賈龍望著晃動的帳簾怔怔出神。
許久之後——
賈龍低頭凝視地上那灘暗紅血漬,劉瑁斃命時的場景再度浮現眼前。他深深吸了口氣:剛解決劉瑁這個庸才,又遇上許衡這般難纏的人物。論智謀手段,劉瑁連給許衡提鞋都不配。
這盤棋,真是舉步維艱!
......
洛陽城,蔡府。
左中郎將蔡邕正在廳堂接待來訪的故友王謙。此次王謙攜其子王粲前來辭行。昔日王謙曾任大將軍何進府中長史,何進遇害後,董卓掌控南北二軍專權朝政。生性剛直的王謙不屑與董卓為伍,主動請辭閒居家中。
前些時日,他收到父親王暢的門生、現任荊州刺史劉表的親筆信,邀其舉家遷往荊州定居。
洛陽局勢凶險,王謙決意應劉表之邀前往荊州。臨行前他專程拜訪父親摯友蔡邕,一為求取出關符傳,二為轉達劉表父子請蔡邕潛心典籍的托付。
"賢侄要老夫開具荊州符傳?"蔡邕撫須輕歎,"自吳地重逢方才一載,又要離散,實在令人唏噓。"
王謙肅然拱手:"時局所迫,不得不離。如今朝堂既非我容身之所,我又何必在此虛耗光陰?"
蔡邕聞言默然。他聽出王謙不屑與董卓同流,而董卓也確實容不得何進舊部。彼此相輕,不如遠去。念及此,蔡邕麵頰微熱。
蟄居吳地十二載,一朝被董卓起用。雖受重用,卻因遷都之事被卷入士族聯名諫言。馬日磾、盧植等昔日東觀同僚以道義相挾,迫使他參與奏請兩京分治之事,竟在廷議時進退維穀。
此刻他愈發羨慕能抽身離去的王謙。當年恩師胡廣以"政壇不倒翁"著稱,自己卻終究沾濕了鞋履。
蔡邕對王謙說道:"君子樂見其成,既然賢侄想離開雒陽去荊楚定居,明日我便親自去司馬建公府上,為你求取通關符傳。"
這位司馬建公,正是剛從治書侍禦史升任雒陽令的司馬防。
王謙喜出望外,連忙道謝:"多謝伯喈先生厚愛。"
"我們兩家世交,不必見外。"
喜歡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