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拿整塊新布接?!”
“糟踐東西!”
“褲腳!磨得最狠!也最費布!”
“拿深藍布頭……”
她指了指那堆碎布裡幾塊顏色相近的深藍布頭:
“……挑幾塊大的!顏色差不離的!拚著縫!”
“縫裡麵!當襯!”
“外麵……”
她又拿起一塊稍小點的新深藍布:
“……裁一條!窄溜的!當貼邊!鑲在外頭!”
“又省布!又結實!還看不出來!”
“針腳……”
她手裡的針線又飛快地動起來,在布頭拚接處穿梭,針腳細密得幾乎看不見:
“……得藏!得掖!不能露怯!”
“還有袖口!肘子!”李鳳蘭一雙眼睛掃過張秀芬手裡妮妮的棉襖,“這些地方!最費!最容易磨破!”
“新布鑲邊?行!”
“但裡麵……”
她枯瘦的手指點了點自己的胳膊肘:
“……得墊塊厚實點的舊布!當補丁!墊在裡麵!看不見!”
“耐磨!”
“這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鳳蘭一雙眼睛裡閃過一絲曆經滄桑的智慧光芒: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日子……”
她手裡的針線不停,聲音低沉下來,帶著一種深不見底的疲憊和堅韌:
“……就是這麼過的!”
“針尖上挑米!線頭裡省布!”
“一針一線!都是活命的嚼裹!”
“不能糟踐!”
“一點!都不能!”
昏黃的燈光下,李鳳蘭,枯瘦的手指捏著針線,在布料間飛快地穿梭。針尖在燈下劃出一道道銀亮的弧線,棉線穿過布料的“嗤啦”聲,像一首低沉而堅韌的歌謠。她一雙眼睛專注地盯著手裡的活計,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在燈影下閃著微光。那專注的神情,那沉穩的動作,那每一針每一線裡蘊含的生存智慧,像一幅古老的畫卷,刻在昏黃的燈光裡,也刻在趙春花和張秀芬震撼的心裡。
趙春花看著婆婆那雙布滿老繭、指節變形、卻異常靈巧的手,看著那細密得幾乎看不見的針腳,再看看自己手裡歪歪扭扭的線,臉“唰”地紅了。她低下頭,學著婆婆的樣子,拿起針線,笨拙卻認真地縫起來。張秀芬也抿著嘴,眼神專注,手裡的針線穩當了不少。
煤油燈的火苗跳躍著,映著炕上三個女人埋頭飛針走線的剪影。布料摩擦的“沙沙”聲,針線穿透的“嗤啦”聲,還有孩子們均勻的鼾聲,交織在一起,在寒冷的秋夜裡,奏響了一曲無聲的、關於生存與堅韌的樂章。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絮語,像一粒種子,悄然種進了兩個兒媳的心田。
喜歡五旬悍婦:靠罵人在饑荒年代續命請大家收藏:()五旬悍婦:靠罵人在饑荒年代續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