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愛的覺醒傳承_外星贅婿,倒插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外星贅婿,倒插門 > 第85章 愛的覺醒傳承

第85章 愛的覺醒傳承(1 / 1)

曬秋裡的傳承課

滇西北的紮西村,藏在雲霧繚繞的哀牢山深處。村口那棵三百年的老核桃樹下,總坐著個穿藍布中山裝的老人,膝頭攤著本泛黃的教案,老花鏡滑到鼻尖上,卻還在給圍坐的孩子們講勾股定理。村裡人都叫他王教授,沒人說得清他當年為啥放著昆明城裡的好日子不過,揣著一摞書就紮進了這山窩窩。

王教授的家在村小學後頭,一間低矮的土坯房,牆皮裂著細縫,卻被收拾得一塵不染。最惹眼的是窗台和院角,常年擺著十幾排竹篩,竹篾被歲月磨得發亮。每到秋雨過後,山裡頭的青頭菌、牛肝菌冒得遍地都是,王教授就背著那隻洗得發白的帆布挎包往後山跑。他的腿不太好,是早年在城裡教書時落下的病根,走山路得拄著根竹拐杖,每走幾步就停下來捶捶膝蓋,可眼睛卻像探照燈似的,在鬆針堆裡扒拉著,生怕漏過一朵小蘑菇。

“王教授,您又去撿菌子啊?”路過的村民遠遠喊他。

他直起腰笑,皺紋擠成一朵菊花:“趁天好,多曬些,等冬天給娃們添兩本字典。”

撿回來的蘑菇,他得蹲在院子裡挑揀大半天。把沾著泥的菌柄削掉,把蟲蛀的部分掐掉,剩下完好的才放進竹篩裡。陽光好的時候,他就把竹篩搬到院心的石板上,一層一層擺開,像給院子鋪了層金黃的毯子。風一吹,菌子的清香混著陽光的味道,能飄到半條街外。村裡的娃子們放學路過,總愛湊到院門口看,有的還會伸手幫著翻曬,王教授就從口袋裡摸出顆水果糖,塞到孩子手裡:“慢點兒翻,彆把菌子弄碎了,碎了賣不上價哩。”

那時候紮西村窮,村小學就兩間破瓦房,窗戶沒有玻璃,糊著塑料布,一刮風就嘩啦響。孩子們的課本是上一屆傳下來的,頁腳卷得像麻花,有的還缺了半頁。王教授剛來那年,看到有個叫小石頭的娃,冬天還穿著單鞋,腳趾凍得通紅,上課的時候總往桌子底下縮。他當晚就把自己唯一一件羊毛衫拆了,連夜給小石頭織了雙毛襪子,第二天塞進孩子手裡時,襪子還帶著他手心的溫度。

從那以後,王教授就更上心撿蘑菇了。他算過一筆賬,一斤乾蘑菇能賣到昆明城裡二十塊,十斤就是兩百塊,夠給孩子們買二十本算術本,或者兩盒粉筆。每天天不亮,他就起來翻曬蘑菇,等曬得乾透了,就用粗麻紙包成一斤重的方包,外麵用紅繩係緊,再在紙上寫上“紮西村小學”幾個字。每隔兩個月,他就托去昆明城裡打工的村民把蘑菇捎過去,交給以前的學生幫忙賣。賣蘑菇的錢,他一分都不碰,全換成新書、作業本,還有給貧困生買的鉛筆、橡皮,有時候還會買些鈣片,分給挑食的娃子們。

有年冬天特彆冷,雪下得把山路都封了。王教授的腿犯了病,疼得夜裡睡不著覺,可他還惦記著孩子們的課本。村裡的支書來看他,見他正趴在炕上,借著煤油燈的光,給孩子們批改作業,炕頭還放著沒曬完的半篩蘑菇。

“教授,您這腿得去城裡治啊,彆熬壞了。”支書紅著眼眶說。

王教授擺了擺手,指了指桌角的一遝新書:“等開春把這茬蘑菇賣了,先給娃們換兩扇新窗戶,冬天就不冷了。我這老腿,忍忍就過去了。”

村裡的人都知道王教授節儉,卻沒人知道他到底有多省。他的藍布中山裝,穿了十幾年,肘部磨出了白印,就找塊同色的布補丁補上;老花鏡的鏡腿斷了,他用棉線纏了又纏,直到再也纏不住,才托人從城裡買了副最便宜的;他的飯桌上,常年是玉米糊糊就著鹹菜,隻有逢年過節,才會買塊豆腐改善夥食。有次村裡辦喜事,主人家硬拉著他去吃飯,他夾了兩塊肉,偷偷包在紙裡,揣回了家,第二天分給了兩個家裡最困難的孩子。

孩子們都喜歡王教授,不僅因為他總給他們帶糖,更因為他講的課有意思。他會把數學題編成山裡的故事,比如“山上有三隻羊,山下有五隻羊,一共有幾隻羊?”;他會用樹枝在地上畫地圖,告訴孩子們山外麵的世界有多大;他還會教孩子們唱他自己編的歌:“蘑菇香,曬成乾,換本書,學知識,長大了,建家鄉……”

有個叫李梅的姑娘,家裡窮,讀到四年級就想輟學回家幫著喂豬。王教授知道後,天天去她家勸學,還把自己賣蘑菇的錢,替她交了學費。李梅記得,有天晚上下大雨,她半夜發燒,王教授冒著雨跑來看她,背著她深一腳淺一腳地去村衛生室,路上還摔了一跤,膝蓋磕出了血,卻還緊緊護著她。後來李梅考上了縣裡的重點中學,走的那天,王教授把一包曬好的乾蘑菇塞到她手裡:“到了縣裡好好讀書,要是缺錢了,就把這個賣了,彆委屈自己。”

李梅後來考上了昆明的大學,學的是師範專業。她說,她要像王教授一樣,做個老師,回到山裡教孩子們讀書。每年寒暑假,她都會回紮西村,幫著王教授撿蘑菇、曬蘑菇,就像當年王教授教她一樣,她也給村裡的娃子們補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教授曬蘑菇的竹篩,換了一茬又一茬。有的竹篾斷了,他就自己劈竹子編新的;有的被蟲蛀了,他就用砂紙打磨乾淨,接著用。院角的石板上,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竹篩的印子,就像時光刻下的年輪,記錄著他一年又一年的堅持。

村裡人都說,王教授就像後山的鬆樹,默默紮根在這片土地上,把養分都給了孩子們。他教過的學生,有的成了醫生,有的成了工程師,有的像李梅一樣,回到了山裡當老師。可不管走多遠,他們每年都會寄錢回村小學,還會托人捎些城裡的文具、書籍,就像當年王教授托人賣蘑菇一樣。

七十八歲那年,王教授的身體越來越差,走不動山路了,就坐在院子裡,看著孩子們去後山撿蘑菇。孩子們撿回來的蘑菇,會先送到他的院子裡,學著他的樣子挑揀、翻曬,然後托人賣到昆明城裡。每次賣蘑菇的錢回來,孩子們都會捧著錢跑到他跟前,一筆一筆算給她聽:“教授爺爺,這次賣了五百塊,能買五十本作文本,還能給小弟弟買兩雙棉鞋。”

王教授笑著點頭,從口袋裡摸出水果糖,分給孩子們:“好,好,你們都是好孩子,學問和良心,都不能丟。”

那年冬天,王教授走了。走的時候,他手裡還攥著一本教案,教案的最後一頁,寫著一行字:“蘑菇會曬乾,錢會花完,可知識和愛,能傳一輩子。”

村裡人把他葬在了後山,就在他常去撿蘑菇的那片鬆林裡。墳前擺著他用了一輩子的竹篩,篩子裡曬著剛撿來的新鮮蘑菇,金黃的,像撒了一層陽光。

開春之後,村裡的孩子們還是會去後山撿蘑菇,曬成乾寄到昆明城裡。賣蘑菇的錢,繼續添著村小學的新書、新桌椅,還有給貧困生買的文具、衣物。李梅畢業後,真的回到了紮西村小學,成了一名老師。她也像王教授一樣,在窗台上擺上竹篩,曬著金黃的乾蘑菇,給孩子們講數學題,唱那首“蘑菇香,曬成乾”的歌。

有次上課,有個小娃子問李梅:“李老師,王教授爺爺去哪裡了?”

李梅指著窗外的竹篩,還有遠處的後山,笑著說:“王教授爺爺變成了山上的鬆樹,變成了曬蘑菇的陽光,變成了我們心裡的知識和愛。隻要我們還在撿蘑菇、曬蘑菇,還在好好讀書,王教授爺爺就一直都在。”

風從窗外吹進來,帶著乾蘑菇的清香,拂過教室裡的新書,拂過孩子們稚嫩的臉龐。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竹篩上,把蘑菇曬得暖洋洋的,也把那份藏在乾蘑菇香裡的傳承,曬得越來越亮,暖得越來越久。

很多年後,紮西村小學蓋起了新的教學樓,有了明亮的窗戶,整齊的桌椅,還有了電腦和圖書館。可窗台上的竹篩,依舊常年擺著,每年秋雨過後,還是會有孩子們去後山撿蘑菇,曬成乾寄到城裡。有人問他們,現在學校條件好了,為啥還在曬蘑菇?孩子們會像當年的王教授一樣,笑著說:“蘑菇曬成乾能存好久,學問和愛傳到心裡,能存一輩子啊。”

那片曬蘑菇的陽光,那隻磨得發亮的竹篩,還有那句“學問和良心不能丟”的話,就像一顆種子,在紮西村的每一代人心裡生了根、發了芽,長成了參天大樹,守護著山裡的孩子,也守護著那份跨越歲月的溫暖傳承。

喜歡外星贅婿,倒插門請大家收藏:()外星贅婿,倒插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