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麥秸IP的遠方回響_星辰與你相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星辰與你相約 > 第485章 麥秸IP的遠方回響

第485章 麥秸IP的遠方回響(1 / 1)

深秋的清晨,麥香村的快遞點比往常熱鬨。三個印著麥秸結ogo的大紙箱堆在門口,快遞員正掃碼錄入信息,麵單上的地址一欄寫著“上海市靜安區”“廣州市天河區”“北京市朝陽區”,寄件人是“麥香村手作工坊”。

“小陳,這又是發往大城市的?”王大伯背著鋤頭路過,看著紙箱上印的麥秸孔雀圖案,忍不住停下腳步。

陳陽正在核對訂單,聞言點頭:“是啊大伯,這是給三家文創店發的貨,有麥秸燈籠,還有跟豆腐坊、竹編鋪搭的組合禮盒。”他指著麵單上的備注,“你看,上海那家店說,咱們的麥秸產品擺在櫥窗裡,成了打卡點,好多年輕人專門去拍照。”

一、從鄉村到都市的文化信使

上海的文創店裡,麥秸燈籠被掛在最顯眼的位置,暖黃的燈光透過麥秸縫隙,在牆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旁邊的展櫃裡,麥秸書簽和竹編書簽並排擺放,標簽上印著“來自麥香村的手作溫度”,下麵附著張航拍的麥場照片——金黃的麥浪裡,藏著小小的村莊。

“這燈籠的光影太特彆了,”一個穿風衣的姑娘舉著手機拍照,“比工業流水線做的有靈魂。”她買下燈籠,又挑了套麥秸+豆腐的禮盒,“朋友喜歡鄉村手作,這個當生日禮物正好,連豆腐都是用村裡的井水做的,聽著就很純粹。”

店員笑著介紹:“這些麥秸都是麥收後手工挑選的,編燈籠的李奶奶都七十多了,一輩子就做這手藝。”她點開手機裡的視頻,是陳陽發來的李奶奶編燈籠的場景,“您看,每根麥秸都要泡軟、晾曬、修剪,光準備工作就得三天。”

姑娘看著視頻裡老人布滿老繭的手,突然覺得手裡的燈籠沉甸甸的:“這哪是買個物件,是把鄉村的時光揣進了口袋。”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廣州的咖啡館用麥秸立體畫裝飾牆麵,客人喝咖啡時總愛問畫裡的麥秸在哪;北京的書店把麥秸書簽和鄉土文學書捆在一起賣,成了暢銷書組合;甚至有劇組來借麥秸道具,說“這質感是道具工廠做不出來的”。

陳陽的手機裡存著各地發來的照片:麥秸燈籠在都市陽台亮著光,竹編籃裡裝著城裡人的水果,豆腐坊的小包裝擺在超市的“鄉村好物”貨架上。“每次看這些照片,都覺得咱村的麥秸長出了翅膀,飛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他把照片打印出來,貼在工坊的“遠方牆”上,旁邊寫著收件人的留言。

二、數據裡的城鄉對話

工坊的後台係統裡,藏著一份特殊的“城鄉地圖”。紅色的圓點標記著麥秸產品的去向,圓點越大,說明那個城市的訂單越多。上海、北京、廣州的圓點最大,連新疆、西藏都有零星的小紅點。

“你看這組數據,”陳陽指著屏幕,“買麥秸玩具的,大多是有孩子的家庭,他們的留言裡總提到‘想讓孩子認識真正的鄉村’;買裝飾畫的,多是2535歲的年輕人,備注裡常寫‘租房也要有生活氣息’。”

這些數據成了工坊與城市對話的密碼。針對年輕租房群體,他們開發了可折疊的麥秸裝飾畫,方便搬家攜帶;針對有孩子的家庭,推出“麥秸手作材料包”,裡麵附上手繪的步驟圖和麥場小故事,讓城裡孩子也能體驗編麥秸的樂趣。

“材料包上周賣了120套,”陳陽翻著訂單,“有個媽媽發來視頻,說孩子編螞蚱時問‘麥子是長在樹上的嗎’,她就用我們送的麥秸穗教孩子認農作物,這比書本教得生動多了。”

係統還記錄著有趣的“反向訂單”:有城裡人買了麥秸產品後,托快遞寄來都市的種子,說“這是我們這兒的花種,試試在麥場邊種能不能活”;有設計師發來新的麥秸文創圖紙,說“按你們的手藝改了改,看看能不能做”;甚至有程序員開發了“麥秸手作”小程序,說“免費給你們用,就想讓更多人知道鄉村手藝”。

張技術員把這些“反向訂單”整理成表格:“這哪是買賣,是城裡人在用他們的方式跟咱互動呢。”他挑了些適合本地的花種,分給村民種在麥場邊,“等花開了,拍照片發回去,告訴他們‘你們的種子在麥香村紮根了’。”

三、回流的目光與新生的希望

遠方的回響,慢慢變成了回頭的腳步。有上海的設計師帶著團隊來村裡采風,住在村民家裡,白天跟著嬸子們編麥秸,晚上在麥場邊聊創意,說要“把鄉村的靈氣融進設計裡”。

“以前覺得城裡人才懂設計,來了才知道,咱編麥秸時的‘錯茬法’‘纏繞結’,都是最牛的設計智慧。”設計師拿著速寫本,把王大伯編囤底的手法畫下來,“這線條比電腦畫的有生命力。”

有廣州的餐飲老板來考察,想跟豆腐坊、煎餅攤合作,在城裡開家“麥香村小館”,還原鄉村的味道。“不用改配方,就按村裡的老法子做,”老板嘗著李師傅的豆腐說,“現在城裡人就饞這口‘土味’,是帶著煙火氣的真味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甚至有年輕人因為麥秸產品認識了麥香村,專程來村裡考察,說想租舊院子開民宿,“就用麥秸、竹編做裝飾,讓城裡人來體驗真正的鄉村生活”。

村支書把這些事記在《鄉村振興日誌》裡:“以前總想著村裡的東西怎麼賣出去,現在發現,好東西能把遠方的目光引回來,這才是更金貴的收獲。”他指著村口新修的停車場,“這就是為遊客準備的,上個月來了三撥城裡人,都是看了麥秸產品找來的。”

王大伯的侄子在外地打工,看到村裡的麥秸ip火了,特意打電話來:“叔,我想回去學編麥秸,聽說現在能掙不少錢?”王大伯在電話裡罵他“早乾啥去了”,掛了電話卻偷偷抹了把淚,轉身去翻自己編囤的老工具。

夕陽落在“遠方牆”上,照片裡的都市光影和村裡的麥場風光交疊在一起。陳陽在更新數據:“本月訂單量1860單,覆蓋全國28個省市,新增合作商戶3家。”他抬頭望了望窗外,麥場的麥秸堆還在,隻是不再是等待焚燒的廢料,而成了連接鄉村與都市的信使。

晚風拂過工坊的木牌,“麥秸工坊”四個字在暮色裡輕輕晃動。嬸子們收工回家,竹筐裡的麥秸半成品閃著微光,像藏著星星。她們不知道自己編的麥秸會飛到哪座城市,但她們知道,手裡的麥秸,正把家鄉的名字,帶到越來越遠的地方。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在聊齋當合同工 鳳棲九霄重生 拾穗兒 靈氣複蘇:開局獲得河圖洛書 傀儡修士逆改天道的熱血傳奇 神界卷編製?憑考公卷贏諸神 快穿蘇景妧的日常 哥們,正經搞玄學!真沒勾引你們 80年替考北大後我成了學術妲己 朝桉不馴,祁總難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