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晚自習教室,陳遇對著物理練習冊上的力學題發呆。鉛筆在草稿紙上無意識地劃著,突然,前世記憶碎片般湧現——2023年,他花八千塊買的日本某品牌釣竿,僅僅因為官方宣稱使用了“東麗40t碳布”;同年,某國限製碳纖維出口,國內釣具價格應聲暴漲,他被迫賣掉了珍藏的釣竿。
“碳布……”陳遇喃喃自語,筆尖在紙上深深劃出一道痕。他隻記得前世釣友們總說“碳布決定釣竿靈魂”,卻對碳布究竟是什麼一無所知。
下課鈴響,他第一個衝出教室,直奔校圖書館。在最新一期的《材料科學與工程》期刊中,他找到一篇題為《pan基碳纖維製備技術綜述》的論文。當看到“目前我國t300級碳纖維仍依賴進口”時,他愣住了——原來碳布就是碳纖維?
周末回家,陳遇罕見地主動提出要去舅舅家做客。毛衛國剛下班,還穿著藏藍色中山裝,正在看新聞聯播。
“舅舅。”陳遇將期刊輕輕推過茶幾,“您了解碳纖維嗎?”
毛衛國扶了扶眼鏡,神色漸漸凝重:“怎麼問這個?”
“我…我想做根好釣竿。”陳遇實話實說,“聽說現在好碳布都靠進口,很貴。”
毛衛國驚訝地打量外甥,突然笑了:“你小子倒是歪打正著。”他從書櫃取出一本《新材料產業規劃綱要》,翻到折角的一頁:“碳纖維確實是‘卡脖子’技術。不僅是釣竿,航天、軍工都要用。”
他指著牆上的世界地圖:“日本東麗公司壟斷高端碳纖維,每年賺走我們大量外彙。更氣人的是,”聲音突然壓低,“他們賣給我們的都是普通品,真正高端的根本買不到!”
陳遇心跳加速:“如果……如果我們自己能做呢?”
“談何容易!”毛衛國苦笑,“這需要材料學、化工、機械多個領域的知識。你現在連基礎物理都沒學完呢。”
但陳遇眼神堅定:“舅舅,能幫我找些最基礎的資料嗎?就從碳纖維是什麼開始學起。”
毛衛國凝視他良久,打開保險櫃取出一本藍色封皮的書:《材料科學基礎》。“這是清華教材,”他鄭重交代,“隻能在這裡看,不能帶走。”
書頁泛黃,密密麻麻的公式讓陳遇頭皮發麻。當看到“碳原子sp2雜化”時,他完全懵了——這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前世他隻知道碳布有“t數”之分,卻不知道每個t數背後是數以千計的技術參數。
“看不懂?”毛衛國指著一行公式,“這是最基礎的楊氏模量計算公式。你要搞碳纖維,連這個都不懂怎麼行?”
雨夜裡,陳遇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他原以為憑著前世對釣具的了解能走捷徑,卻發現自已連門檻都摸不到。
“怎麼了?”母親關切地問,“從舅舅家回來就魂不守舍的。”
陳遇把臉埋進手心:“媽,我太自大了……我以為知道碳布重要就能做成,結果連最基礎的知識都不懂。”
母親溫柔地拍拍他:“那就從基礎開始學。你爸說了,改革開放就是要讓肯學習的人有機會。”
第二天,陳遇開始瘋狂補習。物理課上,他第一次認真聽講力學部分;化學課上,他追著老師問有機分子結構;甚至找高三學長借了《大學物理》預習。
毛蛋看他這樣直搖頭:“表弟,你瘋了吧?這些大學內容哪看得懂!”
“看不懂就問!”陳遇眼睛裡有血絲,但亮得嚇人,“我去技校找你,你們有機床,有老師傅,總能找到辦法!”
技校實訓車間裡,老師傅聽著兩個少年的問題直撓頭:“碳纖維?那得用特種機床!我們這普通車床精度不夠。”
但老師傅還是被他們的熱情打動,找來一本《精密機械設計》:“要先懂機械原理,才能搞設備改造。”
轉折發生在一周後。毛衛國帶來一位客人——材料所退休工程師老周。老人看著陳遇整理的筆記,驚訝不已:“這些都是你自學的?”
陳遇不好意思地點頭:“很多看不懂……特彆是溫度控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