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推進困難重重。機械組做的第一代分類桶把塑料瓶壓扁了,電路組設計的傳感器在雨天短路,編程組的算法把飯盒識彆成了金屬。
最困難的時刻,陳遇帶著社員回到初中部創新工坊。看著牆上那些稚嫩的設計圖,他突然說:知道我們第一個項目什麼樣嗎?用易拉罐和橡皮筋做的!
重燃鬥誌的社員們決定推倒重來。他們請教物理老師機械原理,找化學老師了解材料特性,甚至向食堂阿姨請教垃圾種類。漸漸地,智能分類桶越來越完善。
轉機出現在市環保局的參觀日。局長看著學生們自主研發的係統,驚訝地問:這真是高中生做的?
更讓人意外的是,局長當場提出:能不能合作開發社區版?我們提供經費!
項目成功帶來連鎖反應。科技社獲得專用實驗室,學校開設創新實踐選修課,甚至有不少企業來找學生合作。
但陳遇遇到了新煩惱。晚自習後,他獨自留在實驗室。牆上掛著兩張地圖:一張是中國材料產業分布圖,一張是世界碳纖維技術對比圖。紅色標記密密麻麻紮在海外。
還在想卡脖子的事?蘇老師不知何時出現在門口。
老師,我覺得......陳遇深吸一口氣,我們做的這些,離真正的技術突破還很遠。
蘇老師笑了:知道什麼叫量變引起質變嗎?她指著牆上的地圖,每一個紅色標記,將來都可能被你們這樣的人抹掉。
期中考試前夜,科技社收到特殊禮物——劉教授寄來的包裹。裡麵是一束t800碳纖維樣品和一封信:
見字如麵。你們的高中生活剛剛開始,但科技創新沒有起跑線。附上最新研究成果,期待你們的突破。
那個周末,科技社全體成員站在新材料實驗室裡。t800樣品在電子顯微鏡下展現出完美的六邊形結構。
我們差的不是聰明才智,陳遇輕聲說,是時間和積累。
張偉突然開口:我可以寫個知識管理係統,把每次失敗都記錄下來。
孫宇點頭:建立錯誤數據庫,能避免重複試錯。
王小虎拍手:就像打遊戲存檔讀檔!
深秋的夜晚,科技社的燈光總是最後熄滅。有時在討論課題,有時在調試設備,有時隻是安靜地各自學習。窗台上的向日葵已經結籽,莉莉小心地收集種子:明年還要種在這裡。
期末考試結束時,大雪如期而至。同學們衝出考場,在雪地裡打鬨。陳遇卻收到一條短信:速來實驗室!
實驗室裡,智能分類桶正在平穩運行。當投入一個飲料瓶時,機械臂準確地將它分入可回收箱。顯示屏上跳出數據:今日分類準確率:98.7
成功了!全體社員歡呼擁抱。
那天晚上,陳遇在日記本上寫:
高中第一個學期,學會了最重要的課:創新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鬆。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同行的人。
合上日記,他望向窗外。雪還在下,實驗室的燈光透過雪花,溫暖而明亮。那裡,新的項目已經開始——這次是太陽能水上清潔船。
冰封的紅星水庫上,似乎已經能看到小船工作的模樣。而更遠的地方,無數個實驗室都亮著這樣的燈光,像雪夜裡的星星,雖然微小,卻終將連成照亮未來的星河。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