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戎馬西北:實用科學的戰場實踐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505章 戎馬西北:實用科學的戰場實踐

第1505章 戎馬西北:實用科學的戰場實踐(1 / 1)

第五章戎馬西北:實用科學的戰場實踐10801082)

元豐三年的朔風,吹拂著陝北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也帶來了西北邊陲特有的肅殺與蒼涼。剛剛在三年前的外交舞台上憑借淵博地理學識折衝樽俎、贏得“勝十萬雄兵”美譽的沈括,此刻正站在延州今陝西延安)的城頭上,身份已轉變為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成為了這片抗夏最前沿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旌旗獵獵,甲胄生寒,他從一個以筆墨和圖冊為武器的學者型官員,徹底投身於真刀真槍、生死相搏的戎馬生涯。

神宗皇帝將如此重任托付於他,看中的正是他那種將知識應用於實務的非凡能力。朝廷對西夏的戰略已從被動防禦轉向積極經略,意圖通過修築城寨、步步為營的方式,壓縮西夏的生存空間,最終犁庭掃穴。沈括到任後,並未急於求成,而是首先做了一件他最為擅長的事情——實地勘察。他親自巡視邊防,縱馬奔走於無定河、橫山之間的黃土梁、峁、溝、川之間。這獨特的地貌,塬麵開闊,但溝壑深切,地形破碎,極利於擅長騎射、來去如風的西夏軍隊機動,卻對以步兵為主、依賴後勤的宋軍構成巨大挑戰。

麵對如此地形,傳統的孤城深壘防禦體係顯得力不從心。沈括以其敏銳的空間洞察力和係統思維,開始著手設計一套全新的防禦體係——“連環寨防體係”。這套體係的核心在於,不再將城堡視為孤立的據點,而是將其作為網絡中的節點。他選擇關鍵的地理位置,修築或加固一係列大小不一的城寨如著名的烏延城、米脂寨等),這些城寨並非均勻分布,而是依據地勢,占據製高點、控製水源和交通要道。

更為精妙的是,他創造性地將傳統城防與地道戰相結合。在主要城寨之間,或在大型堡寨內部,秘密挖掘地道網絡。這些地道並非盲目挖掘,而是經過精確測算,有的用於寨與寨之間的隱蔽聯絡和兵力機動,避免暴露在敵方騎兵的衝擊之下;有的則直通寨外險要之處或敵軍可能的集結點,用於出其不意的突襲、截擊或偵察。此外,他還大力推廣“戰棚”、“陷馬坑”、“拒馬”等輔助防禦工事,並與城寨、地道形成有機整體。這套體係使得宋軍的防禦從靜態的“點”,變成了動態的“網”,極大地增強了陣地韌性和戰術靈活性。

在一次沿著無定河畔進行的地形勘察中,沈括的科學家本能再次引領他完成了一項超越軍事意義的發現。當時,他正在為新的堡寨選址考察河岸的地質結構,無意中在陡峭的河岸黃土層下,發現了層狀分布的、已經石化了的“竹筍”實際上是古新蘆木等植物的化石,形態似竹筍)。這一發現讓他陷入了深思。

陝北之地,如今乾旱少雨,植被稀疏,絕非竹類所能生長。這些深埋於地下數十尺的竹筍化石,隻能說明在極其遙遠的過去,這裡的氣候環境與現在截然不同。他結合自己對古今氣候變遷的零星思考,在後來寫入了《夢溪筆談》的筆記中,對此現象給出了一個極為先進的科學推斷:“曠古以前,此地必然地卑氣濕,水土豐饒,故宜竹生。”這一論斷,不僅準確解釋了化石的成因,更首開基於地質證據進行古氣候研究的先河,其科學眼光,令人歎服。

然而,西北前線的嚴峻現實,容不得他長時間沉浸於遠古的遐思。元豐四年,宋軍五路伐夏的大幕拉開,沈括的鄜延路軍是東線主力。戰爭的勝負,不僅在於戰場上的廝殺,更在於後勤補給的生命線。麵對數十萬大軍每日消耗的巨量糧草,傳統的民夫轉運效率低下,損耗驚人,且極易遭西夏騎兵劫掠。

沈括再次運用其數學才華,來解決這個極其現實的軍事難題。他仔細分析了從後方補給基地到前沿各寨的距離、道路狀況、運輸工具的運力以及護衛兵力等因素,建立了一套複雜的數學模型,用以計算最優的補給方案。在此基礎上,他創立了“三軍輪戍補給法”。

此法一改以往運輸與作戰部隊分離的模式,將前線戰鬥部隊分為三部分,輪番執行任務:一部在前沿陣地堅守或作戰;一部在相對安全的二線休整、訓練,並負責向前線運輸補給;另一部則在更後方接收、囤積糧草,並護衛下一批運輸隊。三部定期輪換,形成了一條動態、高效且具備自我防護能力的補給流水線。這套方法,極大地減輕了民間徭役的負擔,降低了補給線被切斷的風險,保證了前線部隊能持續獲得給養,堪稱古代軍事後勤學上的一大創舉。

在關鍵的米脂寨等戰役中,沈括的這套軍事科學體係得到了實踐的檢驗。憑借“連環寨防體係”,宋軍能夠有效地抵禦西夏騎兵的衝擊,並依托地道和寨堡網絡進行靈活反擊。而“三軍輪戍補給法”則確保了前線將士糧秣充足,士氣高昂。史載,在此階段,沈括指揮的鄜延路軍屢挫西夏精銳,“獲首級甚眾”,一度在野戰中壓製了以往占據機動優勢的西夏鐵騎,成功完成了奪取和控製橫山部分戰略要地的任務,為整個元豐西征取得了東線的重大勝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也正是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沈括於延州一帶注意到了一種當地人稱為“石脂水”的黑色黏稠液體。它從岩石縫隙中滲出,可以燃燒,但煙霧濃黑,沾染衣物不易清洗。好奇心促使他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試驗。他記錄了這種物質“燃之如麻,但煙甚濃”的特性,並親自嘗試收集其燃燒後產生的煙炱,用以製墨。他發現用此煙製成的墨,“黑光如漆,鬆墨不及也”,當即命名為“延川石液”。更令人驚歎的是,基於對這種物質燃燒特性的深刻理解,他以一種近乎預言家的口吻寫道:“此物後必大行於世!”這一判斷,比現代石油工業的興起早了近八百年。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發現的正是後世被稱為“石油”的寶貴資源,而他所嘗試的石油煙製墨,也成為了最早的石油化工應用之一。

這段曆時兩年餘的西北戎馬生涯,是沈括將畢生所學——地理、數學、工程、物理、化學乃至地質古生物知識——在極端複雜的戰爭環境下進行的一次全方位、大規模的實踐。他將科學的理性之光,投射到了原本充滿不確定性和血腥味的戰場上,無論是宏觀的防禦體係設計,還是微觀的後勤模型計算,乃至對自然資源的敏銳洞察,都展現了其“格物致知”精神的極致應用。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後來都被他高度凝練,化入了《夢溪筆談》中那些關於“行軍糧草與地形測算”的經典條目之中,成為留給後世的又一筆寶貴財富。

然而,就在他致力於經營鄜延路,看似功勳卓著之時,朝廷的戰略決策卻將他推向了命運的深淵。元豐五年,在更高層的部署下,沈括奉命與大將徐禧等人,在更前沿的永樂川今陝西米脂西北)築永樂城,意圖以此為楔子,進一步威脅西夏腹地。這一決策,脫離了他精心構建的“連環寨”防禦體係所能有效支援的範圍,也埋下了悲劇的種子。科學的計算與嚴謹的布局,終究未能完全抵消政治決策的冒進與軍事指揮體係的內在矛盾。一場慘敗,正等待著這位科學家統帥,即將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