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5章 薪火南傳(約1035-1045)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605章 薪火南傳(約1035-1045)

第1605章 薪火南傳(約1035-1045)(1 / 1)

第五章薪火南傳約10351045)

慶曆元年的西湖,春水初生。四十八歲的畢昇站在眾安橋頭,望著熟悉的“畢氏印坊”匾額,恍如隔世。汴京三年,雖未儘展抱負,卻讓他看清了變革的艱難與必然。如今舉家南歸,他褪去了年少時的銳氣,多了份沉澱後的從容。

印坊早已不是舊時模樣。次子文達將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新辟的工坊裡立著六架改良後的韻輪,按《禮部韻略》重新編排。最妙的是文達發明的“字海櫃”,七尺高的柏木櫃分成百格,每格裝活字五百,取字時隻需拉動機關,所需字格便會自動轉至麵前。

畢昇不再過問日常經營,整日帶著六歲的長孫畢明遠泡在城南窯場。這孩子天生一雙慧眼,能分辨釉色最細微的差異。祖孫二人試驗了數十種釉料,從越窯的秘色瓷到鈞窯的窯變釉,試圖找到最適合活字的表麵處理。某日試驗哥窯配方時,窯溫意外偏低,出窯的活字表麵布滿了細密冰裂紋。正當眾人惋惜時,畢昇卻發現這些微孔竟讓活字吸墨性大增,印品徹底擺脫了“泥版澀滯”的痼疾。

“祖父,這裂紋好似棠溪河結冰時的紋路。”明遠舉著活字對著陽光,冰裂紋中墨色隱隱,彆具韻味。畢昇聞言一怔,忽然明白他繞了一大圈,最終還是要從故鄉的山水間尋找答案。

此時他的交際圈已大不相同。不慕仕進的畫家許道寧常來討教單色刷印技法,二人合作印製的《漁父圖》竟能再現水墨濃淡五色。雲門寺的慧明法師請印《往生咒》,畢昇特意燒製了一套梵文活字,還根據《悉曇字記》調整了字體結構。最令人動容的是,當年教他雕版的陳師傅已病入膏肓,臨終前讓兒子抬著來到字庫。

老人的枯手撫過密密麻麻的字格,在“永”字格前停留良久。這個他當年手把手教畢昇雕刻的字,如今以另一種形式獲得新生。“當年罵你玩物喪誌,是老夫錯了。”老人渾濁的眼中泛起淚光,“此物...當傳千年。”

三日後,陳師傅溘然長逝。畢昇用活字為他印了墓誌,其中特意選用老人最擅長的歐陽詢體。送葬的隊伍走過西湖蘇堤,春雪初霽,恰如三十年前那個改變他命運的雪夜。

慶曆四年,活字術迎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範仲淹推行新政,要求各州府及時頒布法令。以往雕版耗時費力,常常新政已變,舊版方成。唯有杭州府采用活字,隨時增刪,總能最先完成。轉運使特來考察,見字庫中均賦稅厚農桑等新政術語都已預製活字,大加讚賞。

消息傳開,明州、蘇州等地書坊紛紛來學。畢昇來者不拒,還在印坊旁設了“活字傳習所”。最用心的學生來自高麗,這位名叫金誠的使臣在杭州住了半年,將活字技法詳細記錄成《膠泥活字法》,後來成為朝鮮金屬活字的重要參考文獻。

皇佑元年1049)的冬天來得特彆早。畢昇在校訂《杜工部集》時染了風寒,起初隻當是尋常感冒,誰知竟一病不起。冬至這日,他讓文達取來最新燒製的“永字八法”示範活字,對聚在床前的徒子徒孫說了最後一番話。

“記得少年時見雕版朽蛀,就想尋個不朽之法。他摩挲著冰裂紋的泥活字,聲音微弱卻清晰,”泥字雖脆,然其理不滅。他日必有賢者,用金屬改良此術。

窗外忽然飄起細雪,一如五十年前那個傳抄《急就章》的夜晚。畢昇望向窗外,仿佛看見棠溪河畔那個玩泥巴的童子,正將一個個膠泥刻字排成無儘長河。他看見木活字在西夏流傳,錫活字在安南試驗,銅活字在高麗發光,最終彙入德國美因茨的古登堡作坊。四百年後的印刷革命,此刻已在這個中國匠人的夢中初現端倪。

“天地有常理...”他輕輕吟誦著少年時最愛的句子,手指在“永”字上慢慢鬆開。這個蘊含所有筆畫走向的字,如同一個預言,指向穿越時空的文明之旅。

次年春分,沈括隨父南下杭州。在畢氏印坊,他見到了畢昇留下的三萬七千枚泥活字,以及詳細記錄工藝的《活字圖說》。二十年後,當他在《夢溪筆談》中寫下“慶曆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時,眼前浮現的正是那個雪霽初晴的午後,滿滿一屋泥活字在春光中靜默如謎的樣子。

而此刻的棠溪河畔,畢明遠正在祖父舊居前試驗新燒的瓷活字。釉色在窯火中漸漸凝固,映出少年專注的麵容。河水湯湯,不舍晝夜,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文明傳承的永恒秘密:最偉大的發明,從來不是某種具體的技術,而是那顆永不滿足於現狀、永遠向往著未來的心。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