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 初入仕途 嶄露頭角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702章 初入仕途 嶄露頭角

第1702章 初入仕途 嶄露頭角(1 / 1)

第二章:初入仕途嶄露頭角

天聖五年1027)三月的汴京,瓊林苑內杏花如雪。崇政殿中,二十一歲的吳育與三百餘名進士肅立丹墀之下,等待著決定命運的殿試。禦座上年輕的仁宗皇帝略顯疲憊,龍案旁垂著的珠簾後,隱約可見垂簾聽政的劉太後端莊的身影。

當內侍宣讀策問題目問西北邊備時,不少考生麵露難色。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澶淵之盟後,宋遼雖維持和平,但西北黨項族首領李德明之子元昊日漸驕橫,邊事再度成為朝廷隱憂。多數考生仍沿襲西昆體文風,以烽燧不舉,乾戈載戢等浮泛之詞應對。

輪到吳育時,他展開笏板,聲音清越:臣聞邊防之要,在知己知彼。今元昊雖未稱帝,然其狼子野心已彰。宜敕邊吏,謹守勿戰;蓄銳養威,以待其釁。接著具體提出三項方略:一在陝西增置營田使,寓兵於農;二於邊境設馬市司,以茶帛易戰馬;三派邊情偵伺,深入西夏收集情報。

珠簾後忽然傳來環佩輕響,劉太後微微頷首。時任參知政事的薛奎趨前細觀這個閩籍學子,但見其奏對時引證《孫子兵法》先為不可勝之論,又援引《漢書·趙充國傳》屯田舊事,不禁向同僚低語:通達時務,真宰相器也。這番話被侍立的史官記入《起居注》,成為後來慶曆年間吳育入主樞密院的重要伏筆。

四月放榜,吳育高中甲科。按宋製進士授官,優異者入大理寺,他被授予大理評事。這個正八品的官職,執掌複核天下刑名,恰與吳育明察秋毫的稟性相合。到任首日,他便在衙署屏風上題寫《尚書·呂刑》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八字以自勉。

這年盛夏,一樁積壓三年的舊案被送到他的案頭。卷宗記載:章獻太後族侄劉美家的管家,強占鄭州汜水鎮民田三百畝。前任法官因涉及外戚,皆以證據不足結案。吳育細閱文書,發現地契上永業田三字墨色深淺不一,顯係後來添寫。

七月初九,吳育微服至汜水鎮。在渡口茶棚裡,他聽見老農哭訴:那劉管家帶著開封府的差役,硬說咱家地契是偽作!又訪得當地裡正透露:那日他們抬來縣衙的,實是前月才從銅匠鋪買的新物。這些證詞與吳育在國子監研習的《洗冤錄》中物證辨偽之法暗合。

返京後,吳育調閱戶部魚鱗圖冊,發現涉案田畝在太宗至道年間確屬民田。他更從刑部存檔中找到關鍵證據:涉事管家五年前曾在洛陽偽造地契被杖責的記錄。八月十五中秋,吳育在大理寺公堂升堂問案,當眾展示新發現的《太平興國田籍》,依據《宋刑統·戶婚律》占盜侵奪公私田條,將田地判歸原主。

此事震動京師。劉美家人連夜求見開封府尹,試圖施壓。吳育在次日呈送的判牘中特意寫道:法者,陛下與天下共守。若以私恩廢法,則天下無所措手足。這番擲地有聲的言辭傳入宮中,劉太後在資政殿對仁宗歎道:剛正不阿,深得法意。特命內侍省賜下紫金魚袋以示嘉獎。

九月授官時,吏部原擬派吳育出任閒職,但參知政事薛奎在政事堂力爭:如此棟梁,豈可置之散地?最終改授吳育權知臨安縣。離京前,他去恩師孫奭府上辭行。老學士正在病中,仍強撐病體告誡:今之臨安,非比尋常。錢氏歸宋未久,豪強猶存,當以寬柔濟之。

帶著這番囑托,吳育南下赴任。在路經應天府時,他特意拜訪在此執教的範仲淹。兩位未來的改革家在書院中長談竟夜,談及《周禮》荒政十二之法,吳育提出的以工代賑設想,讓範仲淹連連稱善。這段交往被記錄在《範仲淹年譜》中,成為慶曆新政時期二人合作的先聲。

十月抵達臨安時,正值晚稻收割。吳育立即發現當地征稅的較官定標準大出三成。他仿效父親當年在浦城之法,命工匠重鑄鐵製官斛,刻天聖五年製銘文,置於縣衙門前。又製定《征糧八則》,明令禁止淋尖踢斛等陋習。這些措施很快被兩浙路轉運使範仲淹采納,在《上執政書》中譽為良法美意。

在臨安的三年間,吳育展現出卓越的治理才能。他主持疏浚西湖,修建的十二道水閘使萬畝良田得享灌溉之利;重訂《保甲條例》,將佛寺僧眾單列編冊,既免役又防奸;更創設幼孤糧倉,用罰沒贓款購置學田供養孤兒。這些政績後來被歐陽修編入《新唐書·食貨誌》注疏,成為宋代地方治理的典範。

天聖八年1030)冬,吳育任滿回京。離任那天,臨安百姓在西湖邊立去思碑,碑文引《詩經》樂之君子,民之父母相讚。這個細節被杭州知州記入奏章,成為吳育日後晉升禦史的重要依據。而此刻的吳育不會想到,一場關乎大宋命運的改革浪潮,正隨著範仲淹的《上執政書》悄然湧動。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什麼我的光之力是黑神給的 第一滴熱血 東莞盲妹 開局極樂功法,女帝跪求放過! 從村支書到仕途巔峰 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 華夏丹師的異界之旅 我在大乾靠係統偷偷無敵 頓悟快樂,無限頓悟更快樂 重生成親夜換嫁後,將軍的白月光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