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8章 晚年風範 憂國忘身_曆史奇人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奇人傳 > 第1708章 晚年風範 憂國忘身

第1708章 晚年風範 憂國忘身(1 / 1)

第八章:晚年風範憂國忘身

皇佑元年1049)的洛陽,秋色正濃。五十一歲的吳育在河南府衙的後園緩步而行,手中的竹杖在青石板上發出規律的輕響。自從去年因足疾自請外放,他離開汴京那個政治漩渦已近一載。園中菊花開得正盛,但他目光所及,卻是案頭那份剛剛送到的《汴河水情邸報》。

此時的北宋正麵臨嚴重水患。連續三月的秋雨讓汴河水位暴漲,八月丙午,汴京東南的陳留段決堤,滔滔洪水淹沒京東路十二縣。當各路官員還在爭論治水方略時,吳育已憑著多年地方經驗,寫出《治河三策疏》。其中提出的“分水勢,固堤防”六字方針,後來被收錄在《宋史·河渠誌》中,成為宋代治水的重要文獻。

這份奏疏的精妙之處在於其務實考量。吳育建議在汴京上遊開辟三條分水渠,汛期分流,旱季蓄水。更難得的是,他詳細計算了工程費用:“若募災民施工,日給米三升,則十萬民夫三月可成,所費不過九萬貫。”這個數字讓戶部官員大為震驚——僅為其他方案的三分之一。

工程司采納他的建議後,吳育雖行動不便,仍堅持每月聽取彙報。某日得知分水渠要占用皇莊土地,他立即寫信給三司使張方平:“昔漢武塞瓠子,猶自臨決河。今取地數十頃,救民百萬,利害昭然。”這封信後來被刻在汴河新堤的碑陰,成為“民本思想”的實物見證。

皇佑二年春,吳育的足疾加劇。他在給弟弟吳充的信中自嘲:“昔年殿上笏擊奸邪,今竟困於足痹。”但即便臥病在床,他仍關注著朝局動態。當聽說有人欲廢罷範仲淹創建的“義倉法”時,他連夜起草《保義倉疏》,以河南府數據證明:僅洛陽一地的義倉,去冬就救濟災民五萬人。

這番憂國忘身的情操,讓繼任河南府尹的蔡襄深受感動。他在《洛陽雜記》中記載:“每過吳公宅,必見案頭置各地奏報,朱筆勾畫如昔在政事堂時。”

這年夏天,吳育終於致仕歸鄉。他在浦城故居旁築室三間,取名遺安堂。堂名取自《後漢書》“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之典,他在匾額跋文中寫道:“不欲以財遺子孫,惟願遺之以安。”這個細節被門生記入《吳公言行錄》,成為宋代士大夫家訓的典範。

退隱後的生活頗有規律。每日晨起,他必先閱覽弟子們寄來的各地邸報,隨後與弟弟吳充書信往還。這些兄弟間的通信,後來被整理成《二吳書簡》,其中涉及對朝政的評議,往往一針見血。如評狄青拜樞密使事:“武將執政,本非國朝常製,然狄青忠勇,破格用之亦無不可。”展現出超越黨爭的見識。

最令人動容的是他與老友範仲淹的晚年交往。慶曆新政失敗後,範仲淹謫守鄧州,曾寄來《嶽陽樓記》手稿。吳育在回信中特彆稱讚“先憂後樂”之句,卻也對“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提出商榷:“既處江湖,當更憂民。”這種始終如一的民本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

各地官員慕名來訪時,吳育總以“清、慎、勤”三字相贈。他對此有獨特闡釋:“清非獨廉,須明是非;慎非畏事,當知進退;勤非勞形,貴在擇要。”某日轉運使王安石來訪,聽到這番見解後,在日記中寫道:“吳公三字訣,勝讀十年書。”

嘉佑三年的冬天來得特彆早。十月剛過,浦城就降下初雪。吳育在病榻上校完最後一部書稿《唐鑒箋注》,對守候在床前的兒子吳元綱說:“吾曆事三朝,所為不過‘守正’二字。他日爾等若出仕,當知法度可改,民心不可違。”

十一月戊辰,這位曆經真宗、仁宗兩朝的老臣安然離世。據《吳氏家傳》記載,臨終前他仍惦念著河北災情,斷續吟出白居易的詩句:“安得萬裡裘,蓋裹周四垠...”

噩耗傳至汴京,仁宗正在延和殿批閱奏章。聞訊默然良久,下旨輟朝一日,贈吏部尚書,諡“文正”。這個諡號在宋代極為珍貴,終北宋一朝僅得九人,如王曾、範仲淹等。製詞中特彆強調:“秉心剛直,輔政寬仁,可謂‘文’;居官清儉,憂國忘身,可謂‘正’。”

葬禮那天,洛陽百姓自發在汴河新堤上焚香祭拜,感念他當年治水之功。歐陽修在墓誌銘中寫道:“公在朝如砥柱立濤,處野猶抱燭照夜。”準確概括了吳育晚年的人生境界。

吳育逝世後,其子吳元綱整理遺稿,輯成《吳文正公文集》。其中《遺安堂記》有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然憂君終為憂民,憂民方為憂君。”這段論述,實則是把範仲淹“先憂後樂”的思想推向更深層麵。

縱觀吳育一生,從天聖五年1027)的少年進士,到慶曆新政的穩健舵手,再到晚年的江湖憂客,始終保持著“剛正不阿”的風骨與“經世致用”的智慧。在北宋這個士大夫的黃金時代,他以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何謂“大臣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政治遺產影響深遠。其“清慎勤”三字訣被後代官員奉為圭臬,南宋朱熹在《與範直閣書》中稱讚:“吳文正公三字箴言,實為吏治根本。”而他在開封府創立的“案卷勾稽法”,直到南宋仍在臨安府沿用。元朝編修《宋史》時,特意將吳育與包拯同列一傳,評曰“育之剛直,如寶劍出匣;育之謀國,如老醫用藥。”

如今當我們重讀《吳文正公文集》,在那些泛黃的紙頁間,依然能感受到一個傳統士大夫的擔當與智慧。那些關於治水、賑災、斷獄、改革的文字,不僅是宋代政治的重要見證,更是中華文明中“為民請命”精神的永恒回響。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