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的春風,吹到新野這座小城時,已帶上了幾分燥熱。縣府簡陋的正堂內,油燈搖曳,將圍坐幾人的身影拉長,投在斑駁的牆壁上,隨著火光微微晃動。
劉備將手中那封來自襄陽、措辭客氣卻隱含催促的帛書輕輕放在案上,目光掃過堂下眾人。關羽微闔鳳目,手撫長髯,麵色沉靜如水;
張飛則瞪著一雙環眼,看看大哥,又看看坐在劉備身側那位羽扇綸巾、神色自若的年輕先生,顯得有些焦躁。徐庶坐在諸葛亮下首,眼神中帶著思索與信任。
“孔明,元直,”劉備開口,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卻又有著全然的信賴,“景升兄來信,言及朝廷旨意已下,命孫權迎奉玉璽。他請我等前往襄陽,共商應對之策。此事……諸位如何看待?”
他頓了頓,眉頭微蹙,補充道,“我與周子寧相處時日不短,其人手段,鬼神莫測。此番玉璽風波,看似攪動整個南方,但我隱隱覺得,其中似有針對於我等的意味。隻是……以我等如今之力,何以值得他如此大動乾戈?實在令我費解。”
他話語剛落,張飛便猛地站起,聲如洪鐘,震得梁上灰塵簌簌落下:“大哥!俺看你是想多了!周都督那是何等人物?光明磊落!當初在徐州,若非他悉心救治,俺這條命早就沒了!後來俺與二哥能來新野與大哥團聚,也是他默許放行。他對俺們有恩,怎會刻意針對?定是那曹孟德的主意,周都督不過是依令行事!”
他提及舊事,情緒激動,黑臉上泛著紅光,蒲扇般的大手揮舞著,引得坐在角落的簡雍、孫乾等人紛紛點頭。他們或多或少都受過周晏看似隨性實則精準的“恩惠”或“便利”。
關羽雖未起身,但也緩緩睜開眼,丹鳳眼中精光一閃,沉聲道:“三弟所言,不無道理。周都督……非常人。其行事,看似跳脫不羈,內裡卻自有章法。縱有此局,恐亦非單純惡意。”他話語簡短,卻分量極重,表明了他對周晏某種程度的認可甚至欽佩。
劉備將目光投向諸葛亮。這位自己三顧茅廬請來的軍師,自出山後,整頓內政,編練新軍,手段精乾,條理清晰,已讓新野氣象為之一新。然而,麵對北方那位聲名赫赫、手段更顯詭譎的周大都督,他這位年輕的臥龍,又將如何應對?
諸葛亮感受著堂內眾人的目光,尤其是張飛那毫不掩飾的維護與關羽隱含的認可,他手中羽扇輕搖,帶起細微的風,拂動了他額前的幾縷發絲。他清俊的臉上不見絲毫緊張,反而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仿佛眼前這困局,不過是一盤值得玩味的棋局。
他之前拒絕河北招攬,固然是因劉備仁德之名與自己興複漢室的誌向相合,但內心深處,何嘗沒有存了與那位名動天下的周子寧一較高下的心思?隻是他未曾料到,自己剛出山,甚至未及展露鋒芒,周晏的“招呼”便已如此淩厲,直指南方核心,攪動風雲。
更讓他暗自心驚的是,劉備麾下這些核心文武,提及周晏,竟多是感念其恩,而非憎惡其行。這份人心向背,比任何明刀明槍都更值得玩味。
“主公,”諸葛亮開口,聲音清朗如玉磬,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翼德將軍、雲長將軍所言,確有其情。周都督行事,超乎俗流,不可以常理度之。他於諸位有恩,是事實;此番布局,攪動荊襄,亦是事實。”
他羽扇微微一頓,目光變得深邃起來:“然,主公以為此局專為針對我等,卻也不必過於憂心。北方初定,曹操、周晏重心在於消化河北,恢複元氣。南方若鐵板一塊,固若金湯,反不利於他們休養生息。唯有讓荊州、江東乃至我等相互猜忌,紛爭不斷,他們方能贏得寶貴時間,穩固根基,圖謀未來。此乃大勢,非獨針對主公一人。”
他頓了頓,看到劉備若有所思,繼續道:“至於周都督為何似乎格外‘關照’我等……”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慧黠的光芒,“或許,正因主公身邊,多了亮與元直吧。”
徐庶聞言,撫須點頭,接口道:“孔明言之有理。周子寧眼光毒辣,必是看出孔明之才,恐成其南下大患,故欲趁我等根基未穩,先行攪局,令我等無法從容發展。”
張飛聽得有些迷糊,撓了撓頭:“軍師的意思是,周都督是因為忌憚你們,才搞出這麼多事?那他乾嘛之前還對俺們那麼好?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諸葛亮微微一笑,笑容如春風拂過湖麵,帶著洞察世情的淡然與自信:“翼德將軍,這並非矛盾。施恩是手段,製衡亦是手段。於周都督而言,或許兩者本就不衝突。他能救將軍於危難,是惜英雄重好漢;他能布局困我等於方寸,是謀士之爭,各為其主。此人心胸格局,非常人所能揣度。”
他不再糾纏於周晏的動機,轉而看向劉備,羽扇指向案上帛書:“主公,劉景升請我等前往襄陽,此正合我意。周都督送來的這份‘大禮’,我們若是不接,豈非辜負了他一番‘美意’?”
劉備精神一振:“孔明已有對策?”
喜歡三國:無冕之相請大家收藏:()三國:無冕之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