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夜話帶來的衝擊,讓楊延昭接連兩日都沉浸在一種混雜著興奮與沉重的思索之中。他反複回味著父親楊業的話語,對照著腦海中那份日益清晰的邊境輿圖,試圖將理論與“現實”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然而,他深知,僅憑府中所得,視角終究有限。天波楊府像一座堅固的堡壘,庇護著他,也一定程度上隔絕了外界最真實的氣息。
他需要走出去,親耳聽聽這汴京城的聲音,親眼看看這大宋都城的脈搏。那些引車賣漿者流,那些茶樓酒肆間的閒談,往往比官方的邸報更能反映民心的向背和社會的暗流。
這個念頭一旦生出,便難以抑製。他尋了個由頭,向母親佘太君稟明,隻說是傷勢好轉,想由七弟陪著,出門走走,透透氣,活動一下筋骨,絕不走遠。佘太君看著他日漸恢複的氣色,沉吟片刻,終究還是答應了,隻是再三囑咐楊延嗣務必看顧好六哥,不得去人多擁擠之處,不得惹是生非。
於是,在一個陽光和煦的上午,楊延昭換上了一身尋常的青色襴衫,做文士打扮,在同樣換了便服的楊延嗣陪同下,第一次邁出了天波楊府那威嚴的門檻。
府門外,是另一番天地。
喧囂的人聲、車馬聲、叫賣聲如同熱浪般撲麵而來,瞬間將楊延昭包裹。寬闊的禦街兩側,店鋪鱗次櫛比,旌旗招展。賣綢緞的、售瓷器的、沽酒的、售藥的,應有儘有。挑著擔子的小販高聲吆喝,行商坐賈熱情招攬,身著各色衣袍的士農工商摩肩接踵,構成了一幅活色生生的《清明上河圖》。
楊延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空氣中混雜著食物、香料、塵土和馬糞的味道,複雜而鮮活。這就是北宋的東京汴梁,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都市。曆史書上的描述,遠不及親眼所見的萬分之一。
“六哥,你看那邊!新開的張家油餅店,聽說味道一絕!咱們去嘗嘗?”楊延嗣如同出了籠的鳥兒,興奮地指東指西,對市井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到底是少年心性,雖武藝高強,但玩樂之心未泯。
楊延昭笑了笑,目光卻敏銳地掃視著周圍。他看似隨意地漫步,實則刻意引導著方向,朝著記憶中汴京最繁華、人流最複雜的州橋夜市方向走去,當然,此刻是白天,那裡亦是茶樓酒肆彙集之地。
“七弟,不急。我們先找個清靜些的茶樓坐坐,喝口茶,聽聽書。”楊延昭指了指不遠處一間看起來頗為雅致,名為“遇仙樓”的茶坊。
楊延嗣雖更想去熱鬨處,但見六哥發話,也隻好點頭同意。
兩人上了二樓,尋了個臨窗的雅間坐下。從這個位置,恰好可以俯瞰樓下街道的一部分和對麵一家生意興隆的酒樓。夥計殷勤地奉上香茗和幾樣精致茶點。
楊延昭看似悠閒地品著茶,耳朵卻像雷達一樣,捕捉著周圍的一切聲音。鄰桌幾個穿著綢衫、像是商賈模樣的人,正在高聲談論著最近的生意。
“……唉,這往河北路的榷場,近來查驗是越發嚴苛了,遼人那邊要的絲綢、瓷器,數量倒是沒減,可這價錢,壓得是越來越低,利潤薄得像張紙!”一個胖商人抱怨道。
“可不是嘛!聽說邊關不太平,朝廷查得緊,運貨的風險也大了。我有一批藥材,愣是在邊境卡了半個月,上下打點,才勉強放行。”另一個瘦高個接口。
“要我說,這仗啊,遲早還得打!不打,燕雲十六州怎麼收得回來?咱們這生意,也難做安穩。”第三人壓低了聲音,“聽說官家近來頻頻召見樞密院的大人們,怕是就在商議此事……”
楊延昭心中一動,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民間商賈對時局的嗅覺,果然靈敏。
這時,樓下街道傳來一陣喧嘩。隻見幾名衣著華麗的年輕子弟,騎著高頭大馬,在並不算寬敞的街道上縱馬緩行,絲毫不顧及路旁驚慌躲避的行人和小販。為首一人,約莫二十歲年紀,麵色倨傲,眼神輕浮,馬鞭虛甩,帶著一股跋扈之氣。
楊延嗣眉頭立刻皺了起來,低聲道:“是潘豹那廝!潘美的兒子!整日裡在汴京橫行霸道,惹是生非!”
潘豹?楊延昭目光一凝。這就是曆史上或演義中)與楊家多有齟齬的潘美之子?他仔細打量著那個縱馬青年,將其相貌記在心中。這是潛在的對手,甚至是未來的仇人。
潘豹一行人並未停留,很快便消失在街角。街市又恢複了之前的喧鬨,但那種權貴子弟帶來的壓抑感,卻短暫地留在了空氣中。
茶樓裡,說書先生醒木一拍,開始講古。今天講的,恰是前朝名將李靖夜襲陰山的故事。先生口沫橫飛,聽客們如癡如醉,聽到精彩處,轟然叫好。楊延昭注意到,當說書先生提到“我朝楊令公,亦是忠勇無雙,鎮守邊關,令遼人聞風喪膽”時,茶客們紛紛點頭,麵露敬仰之色。
民心可用。楊延昭心中暗忖。楊家將在民間的聲音和根基,比想象中還要深厚。這或許,未來能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又將注意力轉向了對麵的酒樓。隻見幾名看似普通的軍漢打扮的人,正坐在靠窗的位置喝酒,聲音頗大。
“……媽的,上麵的將軍動不動就要操練,這身子骨都快散架了!”
“知足吧,好歹糧餉還能按時發。我聽說西邊有些營頭,都欠了仨月餉了!”
“欠餉?哼,我看是都被那些喝兵血的官兒給貪墨了吧!咱們拚死拚活,到頭來……”
“噓!慎言!你不要命了!”旁邊一人連忙製止。
楊延昭的心沉了下去。軍隊腐敗,士氣不振,這是任何時代軍隊戰鬥力的大忌。雍熙北伐的失敗,除了戰略失誤,是否也與這些積弊有關?
他默默地看著,聽著,思考著。這短短一個多時辰的市井見聞,帶給他的信息量巨大而繁雜。繁華下的隱憂,民間的呼聲,軍隊的弊病,權貴的驕橫……這一切,共同構成了一個立體而真實的大宋。它不再是史書上單薄的記載,而是一個充滿矛盾、活力與危機的複雜巨係統。
“六哥,茶也喝得差不多了,咱們去彆處逛逛吧?聽說瓦子裡來了個新的相撲班子,甚是精彩!”楊延嗣有些坐不住了。
楊延昭從沉思中回過神,點了點頭。他今天的目的已經達到。他站起身,放下茶錢,最後看了一眼這喧囂的市井。
回到府中,已是午後。楊延昭婉拒了七弟再去彆處玩的提議,獨自回到了自己的院落。他鋪開紙筆,卻沒有寫下任何具體的計劃,隻是憑借記憶,將今日所見所聞的關鍵詞一一羅列:商路艱難、邊關緊張、民間主戰、潘家跋扈、軍中有怨、民心向楊……
每一個詞的背後,都代表著一種力量,一股暗流。他需要時間去梳理,去分析,去理解這些力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站在窗前,看著庭院中那棵蒼勁的老槐樹,他仿佛能聽到汴京城那無處不在的、充滿生命力的喧囂聲,正隱隱傳來。那聲音裡,有希望,也有危機。
他輕輕吐出一口氣,目光變得愈發堅定。
這市井之聲,便是這時代最真實的脈搏。而他,必須學會傾聽,並從中找到那條能夠帶領楊家、乃至帶領大宋走出困境的道路。這條路注定遍布荊棘,但此刻,他感覺自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貼近這個時代,也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重量。
喜歡重生楊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請大家收藏:()重生楊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