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隘口血戰的消息與數百名垂頭喪氣的紅石部落俘虜,被快馬加鞭送回了新常山。
戰報上冰冷的數字——漢軍傷亡近千,以及史柱對內陸部落“悍勇善用地利”的警告,如同兩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在明漢王府的核心層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中軍大帳內,氣氛凝重。
“豈有此理!區區蠻族,竟敢傷我如此多將士!”張白騎得知經過後,憤然拍案,“世子,當儘起大軍,掃平那群紅石蠻子,屠其部落,以儆效尤!”
持重如張任,則麵露憂色:“史將軍用兵沉穩,竟也遭此挫折。內陸情況不明,山高林密,若處處皆如紅土隘口,我軍人地生疏,恐陷入泥潭,損耗國力。”
蔣琬從民政角度考量:“西進伊始,便遇硬仗,移民恐生畏難之心。且傷亡將士撫恤,軍械糧草補充,皆需大量錢糧,恐影響新常山根基建設。”
眾人議論紛紛,主戰主慎,各有道理。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集中在了上首的趙廣身上。
年輕的明漢王世子,麵對著史柱的戰報,眉頭緊鎖,陷入了沉思。
他手中的戰報詳細記錄了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尤其是那“傷亡近千”的數字,讓他不禁感到一陣心痛。他的目光在那數字上停留了許久,指節因為用力過猛而微微泛白。
他仿佛能看到那片被鮮血染紅的隘口,能聽到漢家兒郎臨死前的怒吼與土著悍不畏死的呼嘯。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最終落在一直沉默的軍師成公英身上。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求知欲:“軍師,何以教我?”
成公英緩緩睜開半眯著的眼睛,他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世子,紅土之敗,非戰之罪,乃地利之失,亦是我等對內陸認知不足之過。然而,此戰亦有三利。”
“哦?哪三利?”趙廣追問,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急切和好奇。
成公英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其一,史將軍雖受挫,卻終奪隘口,站穩了腳跟,建立了‘鎮西堡’。此乃西進之基,意義重大。鎮西堡將成為我們進一步深入內陸的橋頭堡,為我們提供戰略上的優勢。”
“其二,此戰讓我等深知內陸部落非儘如沿海之易與,日後用兵,當更加謹慎,謀定後動,非壞事。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敵人,每一次戰鬥都應深思熟慮,製定周密的計劃。”
“其三,”成公英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紅石部落雖悍,然其據險而守,傾力一戰,說明其亦懼我兵鋒。其力已顯,其技已窮。接下來,便是我等如何應對。我們應利用這一心理優勢,采取適當的策略,讓敵人在恐懼中失去戰鬥的意誌。”
他走到地圖前,指向紅土隘口以西:“紅石部落元氣大傷,其他部落必然震動。此時,若一味強攻,逼其困獸猶鬥,恐適得其反。”
“當剛柔並濟,既要展示我們的力量,也要給予敵人一定的喘息空間,讓他們在恐懼和希望之間徘徊,最終瓦解他們的抵抗意誌。”
成公英的話語如同一股清流,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一絲希望。年輕的世子點了點頭,心中已經有了決定。他知道,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他必須謹慎行事,才能讓明漢王國在新大陸站穩腳跟。
“如何剛柔並濟?”趙廣身體微微前傾,目光中透露出對策略的渴望。
“剛者,史柱將軍在鎮西堡需高壘深溝,示之以強,並派出小股精銳,不斷襲擾紅石部落及其盟友,使其不得安寧,疲於奔命。”
趙廣腦海中浮現出史柱將軍在鎮西堡的壯舉,那高聳的城牆和深深的溝壑,宛如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壘,而那些精銳的士兵則如同幽靈一般,不斷在敵人的領地上製造麻煩,讓敵人時刻處於緊張和不安之中。
“同時,可將紅土隘口俘虜中,擇其傷者、怯者,釋回部分,令其傳播我漢軍之不可戰勝,以及……我之‘仁慈’。”成公英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仿佛已經看到了計劃的成功。
他繼續解釋道:“釋放俘虜,這在某種程度上會被視為讓步或底氣不足的假象,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巧妙的策略。我們釋放的俘虜,會成為我們仁慈的使者,他們回到自己的部落,會講述漢軍的強大和仁慈,這將對敵人的士氣造成雙重打擊。”
“釋放俘虜?”張白騎有些不解,他疑惑地看著成公英,不明白釋放俘虜如何能夠成為一種策略。
“正是。此為‘柔’之始。”成公英繼續道,“世子可遣一能言善辯、熟知夷情之使臣,攜醫藥、布帛、鹽鐵,前往紅石部落。不必提歸順,隻言交換俘虜釋放其被俘戰士,換取可能被俘的漢軍斥候或屍首),救治傷者,並表達貿易通商之意。”
成公英的計劃逐漸展開,他描繪了一個更為深遠的圖景,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更是在心理上和經濟上對敵人進行雙重打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彼輩新敗,內部必生分歧,我示之以弱釋放俘虜在某種程度上會被視為讓步或底氣不足的假象),或可分化其心。”成公英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他相信,通過這樣的策略,可以使得敵人內部產生矛盾,從而削弱他們的戰鬥力。
趙廣沉吟片刻,眼中光芒漸亮:“軍師之意,是打痛之後,再給一絲希望。讓其內部主戰主和者相爭?”
他終於明白了成公英的深意,這是一種心理戰術,先用武力讓敵人感到恐懼和痛苦,然後再給予他們一絲希望,讓他們內部產生分歧,從而達到分化瓦解的目的。
“世子明鑒。此外,可令夏侯蘭西行使團,繞過紅石部落主要勢力範圍,從更南或更北的路徑嘗試進入內陸,聯絡其他部落,宣揚我大漢隻誅首惡指紅石部落這類強硬抵抗者),懷柔附庸之政策。若能找到願與我交易,甚至願為我向導之部落,則紅石部落孤立可期。”
帳內眾人聞言,紛紛點頭。此策攻心為上,既能減少硬拚的損失,又能從根本上瓦解對手。
趙廣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斷:“便依軍師之策!傳令史柱將軍,固守鎮西堡,練兵襲擾,靜待其變。釋放部分紅石部落輕傷俘虜,由……楊修先生,勞你辛苦一趟,攜禮前往紅石部落,執行此‘柔’之策。夏侯蘭將軍西行使團,改變路線,設法滲透,廣結盟友。”
他站起身,走到帳門前,望著西方層巒疊嶂的遠山,聲音沉穩而堅定:“內陸,我一定要進去。但進去的方式,未必隻有刀劍一條路。”
“我要讓這明洲的土地,不僅記住漢軍的雷霆之威,也要看到我漢家的懷遠之德!此乃長治久安之道。”
這一刻,趙廣不再僅僅是一個憑借父蔭和皇帝寵信的年輕世子。在血與火的洗禮和錯綜複雜的局勢中,他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沉穩、決斷力以及對“征服”更深層次的理解。
他的決斷,將為明漢王國在內陸的擴張,定下一條更為複雜,卻也可能更為持久的基調。
喜歡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請大家收藏:()漢末烽煙,特種兵王的爭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