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九年三月,春雪初融。商漢軍團越過幼發底斯河,迎麵撞上波斯與拜占庭的聯軍。兩軍在卡帕多西亞高原擺開陣勢,灰色岩柱間戰旗如林。
劉淵立馬陣前,望著遠方波斯大營裡新到的非洲戰象,突然對傳令兵笑道:“去問問郝將軍,他的震天雷可能讓那些巨獸跳舞?”
辰時三刻,戰鼓擂響。八十頭披甲戰象率先衝鋒,象蹄踏得高原微微震顫。
郝昭令旗揮下,三百架改良弩炮齊射。這次拋出的不是震天雷,而是裝滿芥子粉的陶罐——破碎的陶罐在象群中騰起黃色煙霧,受驚的戰象立即調頭衝亂波斯本陣。
“時機已到!”周不疑玄甲白馬躍出陣前,王旗所指,漢軍陣型突然裂開。
田遠率領的重騎兵如利劍出鞘,馬槊在春日下泛起寒光。這支全身板甲的騎兵是格物院最新成果,連戰馬都披著鎖子甲。
四月的陽光溫暖而明媚,正是夏季的序幕。漢軍的鐵蹄聲聲,如同滾滾春雷,震撼著大地,他們已經兵臨安條克城下。
這座千年古城,曆經風雨,依舊屹立不倒,城牆高聳,護城河深邃,仿佛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守將納爾西斯,一位在拜占庭帝國享有盛名的將領,此刻正鎮定自若地指揮著城防,他的目光堅定,仿佛在告訴所有人,這座城池是堅不可摧的。
法正,漢軍中的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他深知這座古城的防禦非同小可,但他的眼中也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巡視完城防歸來,汗水浸透了戰袍,但他的臉上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站在漢軍的帥帳之中,指著一張描繪著安條克城防圖的羊皮紙,手指落在了城池的西南角:“可從此處破城。”他的聲音雖輕,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法正詳細解釋了他的計劃,他指出,西南角的供水渠是這座古城的一個薄弱環節。由於年代久遠,那裡的石砌結構已經出現了裂縫,如果能夠集中力量攻擊此處,就有可能打開一個突破口。他建議利用夜色掩護,派遣精銳部隊潛入城下,用炸藥或重錘破壞水渠的石壁,一旦水渠被毀,城內的守軍將失去重要的水源,這將大大削弱他們的防禦能力。
漢軍的將領們圍坐在法正周圍,仔細聆聽他的計劃。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攻城戰,更是一場智慧與勇氣的較量。法正的計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於是,漢軍開始秘密準備攻城所需的物資和器械。夜幕降臨,漢軍的精銳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無聲息地接近了安條克的西南角。他們如同幽靈一般,穿梭在黑暗之中,準備發動致命的一擊。
與此同時,納爾西斯將軍雖然對城防充滿信心,但他也深知戰爭的不可預測性。他不斷巡視城牆,檢查每一個角落,確保每一處防禦都無懈可擊。然而,他並沒有意識到,漢軍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了供水渠上。
在五月初五的夜晚,楊春帶領著一支由五百名誓死效忠的勇士組成的隊伍,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城外的水渠之中。
他們每個人都身著夜行衣,臉上塗著黑色的油彩,以避免在夜色中被發現。子時整點的鐘聲剛剛敲響,南門方向突然火光衝天,火勢迅速蔓延,照亮了整個夜空。
與此同時,城中三十處水源幾乎在同一時刻泛起了令人作嘔的惡臭。原來,楊春事先安排的工兵們在上遊悄悄投下了精心調製的腐草秘藥。
這種秘藥是他們從民間收集的偏方,經過改良而成,能夠在短時間內使水質迅速惡化,產生劇毒。
黎明時分,當城內的守軍因為飲用受汙染的水源而紛紛出現嚴重的腹瀉症狀,喪失了戰鬥能力時,郝昭率領的主力部隊已經準備就緒。
他們推著沉重的攻城錘,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向城門發起了猛烈的衝擊。攻城錘在士兵們的齊心協力下,一次又一次地撞擊著堅固的城門,最終在一聲巨響中,城門被撞開,郝昭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城內。
城內的守軍在突如其來的攻擊麵前顯得措手不及,他們有的還在痛苦地掙紮,有的則試圖拿起武器抵抗,但已經為時已晚。
郝昭的軍隊迅速控製了城門和周邊的戰略要地,戰鬥在短時間內便宣告結束。楊春和郝昭的聯軍成功地攻占了這座城市,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精心策劃的夜襲和毒水計謀。
周不疑入城時,納爾西斯在教堂持劍以待。“野蠻人終究不懂文明。”老將傲然舉劍。話音未落,張龍拂塵輕揮,聖壇後轉出個捧著《道德經》的希臘僧侶——竟是納爾西斯失蹤多年的兒子!
“將軍可知?”法正緩步上前,“令郎在雅典求學時,早已皈依道門。”
六月的天空,烈日炎炎,仿佛連空氣都在燃燒。在這樣的酷暑中,戰事的緊張氣氛卻絲毫未減,軍報如同紛飛的雪花一般,不斷地從各個戰線傳來。
西線的戰事尤為激烈,劉淵將軍率領的部隊如同一把鋒利的劍,直插敵人心臟。他們接連攻克了三座堅固的城池,不僅極大地打擊了敵軍的士氣,還意外繳獲了拜占庭海軍的布防圖。這份珍貴的情報,無疑為接下來的海戰提供了巨大的優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北線,田遠將軍展現了他的外交手腕和軍事才能。他成功地收服了伊蘇裡亞山地的山民,這些山民對當地的地形了如指掌,成為了寶貴的向導。田遠將軍獲得了百名向導的支持,這將極大地提高部隊在複雜地形中的機動性和作戰效率。
南線的楊春將軍則控製了所有重要的港口。他的部隊嚴密封鎖了海岸線,確保了海上交通的安全。威尼斯的商船隊開始源源不斷地運送糧食和其他補給,為前線的將士提供了堅實的後勤保障。
然而,最令人意外的消息來自沙赫巴勒茲。這位曾經在波斯戰場上聲名顯赫的名將,命運多舛,逃亡至迦太基後,竟被當地的汪達爾人出賣,最終淪為拜占庭帝國的角鬥士。
當商漢王周不疑得知這一消息時,他沉吟良久,深知沙赫巴勒茲的軍事才能對於己方的重要性。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派遣使者攜帶重金,前往拜占庭進行贖人。
這一決定不僅體現了周不疑將軍的仁慈和惜才之心,更是一次戰略上的大膽嘗試,一旦成功,將為己方增添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
七月十五,沙赫巴勒茲戴著鐵麵具來到王帳。當他卸下麵具,帳中諸將皆驚——金印紫綬的波斯元帥,如今左頰烙著羅馬奴隸印。
“本王可以給你複仇的機會。”周不疑推過一柄橫刀。
波斯人凝視刀身上的寒光,突然割斷胡須:“從今日起,世上再無沙赫巴勒茲,隻有漢家馬前卒阿爾達旺。”
在那金色的八月仲秋時節,戰局突然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查士丁尼皇帝與波斯帝國的統治者經過緊張的談判,最終簽訂了和平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