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3節1 欸āi“欸,yi(上)殹(下)言,然也”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二章 第3節1 欸āi“欸,yi(上)殹(下)言,然也”

第二章 第3節1 欸āi“欸,yi(上)殹(下)言,然也”(1 / 1)

欸,ai,應聲。“欸,yi(上)殹下)言,然也”選自《方言》十。上)殹下)言這個字打不出來,下麵就用殹)來代替。

這裡提到的“欸,殹,然也”出自漢代揚雄的《方言·卷十》,這短短幾個字,凝聚了古人記錄語言的智慧。下麵梳理這條記載的原文與翻譯,並介紹《方言》其書、其人及其現實意義。

原文、翻譯與解讀

原文:”欸、殹,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曰欸,或曰殹。“

翻譯:在各地的方言中,)表示“是的”、“對的”這個意思,南楚地區的人會說“欸”,或者說“殹”。

解讀:這裡的“然”,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是的”、“對的”,表示肯定或應答。揚雄指出,在南楚地區大致為今湖北、湖南及河南南部一帶),人們用“欸”或“殹”來表達這個意思。

“欸”(aiei):此字現代漢語中仍在使用,常作為歎詞,表示招呼、應答或詫異。

“殹”(yi):此字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在古籍中,它多用作語助詞,類似於“也”、“兮”,常見於秦代文獻,如秦始皇泰山、琅琊台刻石中。

《方言》其書與作者揚雄

1.《方言》簡介

《方言》全名為《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彆國方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專門比較、解釋方言詞彙的著作。

“輶軒使者”的由來:周秦時期,朝廷會派遣使臣乘坐輕便的“輶軒車”到各地采集民歌、謠諺,記錄方言。這些記錄藏於秘室,揚雄便以此為基礎進行整理和增補。

編纂方法與體例:揚雄並未完全依賴舊簡,他利用身在京城長安的便利,攜帶筆墨向來自各地的士人與士兵進行實地調查采訪,曆時27年,才完成這部約九千字的著作。書中收錄的詞條,會先列出一個通用詞,然後說明不同地區的不同說法。

內容與價值:《方言》記錄了當時漢代中國各地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稱呼。書中創製了“通語”通用語)、“某地語”方言)、“轉語”因音變產生的詞)等專稱,不僅反映了漢語的多樣性,也揭示了古今語的變化。

2.作者揚雄簡介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雲,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西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好學,博覽群書,其著作除了《方言》,還有《太玄》、《法言》等。揚雄對《方言》極為珍視,甚至不惜以死扞衛,足見其心血所在。

故事與現實意義

1.故事與啟示

揚雄編纂《方言》的故事本身,就給人以啟示:

學術的堅守:當劉歆欲借觀《方言》書稿時,揚雄以“未定”為由回絕,並表示“必欲脅之以威,淩之以武”,將“縊死以從命”。這體現了他對學術心血的珍視與堅守。

方法的開創:他利用身處都城的機會,長期堅持向各地人士進行方言調查,這種注重實地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的方法,在當時非常先進。

2.現實意義

《方言》及其所載的詞彙,在今天仍有其價值:

連接曆史與文化的紐帶:許多方言詞彙,其實保留了古音古義。了解這些,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獻、傳統戲劇和民間文學。如《平遙話》作者劉偉波,便在創作中從《尚書》《史記》《說文解字》等典籍考證方言俚語的古漢語源流。

鄉土情感的寄托:方言是區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鄉愁的寄托。有作家認為,方言是“家鄉的魂魄”,是“刻在身體裡的基因”。記錄和了解方言,也是對本土文化的堅守。

語言研究的基石:《方言》為研究漢語發展,特彆是漢語方言、詞彙、音韻的演變提供了寶貴資料。通過它,可以考察古代社會發展對漢語的影響,證明各地區方言是統一的民族語言的地域變體。

總而言之,這條《方言》記載,雖簡短,卻讓我們得以一窺兩千多年前漢語的生動麵貌,也提醒我們關注身邊鮮活的語言文化。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靈魂迷宮第一卷覺醒紀元 祖國母親支援穿甲彈,射爆萬族 靈卡劫:王朝餘燼 關於NBA的那些事 一劍照汗青 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 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 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 碰到手就會變成女孩子是什麼鬼 悄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