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文章以說理文見長,邏輯性強,筆力勁健,立意超卓,充分體現其政治家的眼光與魄力。代表作《答司馬諫議書》、《遊褒禪山記》。
名句:“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遊褒禪山記》)
5.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地位: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麵均有極高造詣。
特點:散文如“行雲流水”,姿態橫生,揮灑自如,將議論、抒情、寫景完美融合。代表作《前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
名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賦》)
6.蘇轍字子由,號潁濱遺老)
地位:蘇軾的弟弟。
特點:文章風格汪洋淡泊,深醇溫粹,策論尤為出色。代表作《黃州快哉亭記》。
曆史影響與意義
1.確立了散文的文學正統地位:他們成功地扭轉了駢文統治文壇的局麵,使散文成為文學創作的主流形式之一。
2.奠定了後世散文的典範:他們的作品成為元、明、清三代文人學習古文的經典教材,影響深遠。
3.構建了文學傳承的譜係:從韓愈、柳宗元,到歐陽修,再到三蘇、曾鞏、王安石,形成了一個清晰的文學思想和精神的傳承脈絡。
總而言之,唐宋八大家代表了唐宋兩代散文創作的頂峰。他們不僅是文學巨匠,其中許多人如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軾)更是深刻影響了時代的思想家與政治家。通過他們的努力,中國古典散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拓展2】我們來全麵解析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這篇文章是柳宗元山水遊記的開山之作,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
原文
自餘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裡,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歲,元和四年也。
注釋
戮u)人:罪人。戮,同“戮”,刑辱的意思。因柳宗元被貶官永州,故自稱。
恒惴栗zi):常常感到恐懼不安。
隟xi):同“隙”,指公務之暇,空閒時間。
施施yiyi):緩慢行走的樣子。
漫漫:隨性而無目的的樣子。
其徒:自己的同伴。
窮回溪:沿著迂回的溪水走到儘頭。
披草:撥開草叢。
更相枕:互相枕靠著。
未始知:從來不知道。
怪特:奇異獨特。
法華西亭:法華寺在永州城內)西的一座亭子,為柳宗元所建。
指異之:指著西山)覺得它很奇特。
緣染溪:沿著染溪後柳宗元更名為“愚溪”)。
斫zhuo)榛莽:砍伐叢生的草木。
焚茅茷fa):燒掉茂密的茅草。
箕踞jiju):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如簸箕。一種隨意不拘禮法的坐姿。
遨:遊賞,這裡指縱目觀賞。
衽ren)席:古代睡覺用的席子。
岈xia)然:山穀深邃的樣子。
窪然:溪穀低凹的樣子。
垤die):螞蟻洞口的小土堆。
尺寸千裡:眼前尺寸之景,實則涵蓋了千裡的範圍。
攢蹙cuancu)累積:景物聚集收縮,堆疊在眼前。
縈青繚白:青山白水相互縈繞。
際:接合,連接。
培塿pouou):小土丘。
悠悠乎:遼闊浩渺的樣子。
顥hao)氣:天地間的大氣。
洋洋乎:廣大的樣子。
造物者:指天地、自然。
引觴shang)滿酌:拿起酒杯倒滿酒。
心凝形釋:精神凝聚安定,身體形骸仿佛消散。形容物我兩忘的境界。
與萬化冥合: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
誌:記。
白話翻譯
自從我成了被貶謫的罪人,居住在這個州裡,經常感到惶恐不安。在空閒的時候,我就慢悠悠地散步,漫無目的地出遊。每天與同伴們登上高山,鑽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澗,隻要有清幽的泉水和奇特的岩石,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到了就撥開草叢坐下,倒儘壺中的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靠著睡覺,睡著了就做夢。心裡想到哪裡,夢也做到哪裡。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裡形態奇特的山水,都被我領略過了,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很奇特。於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叢生的草木,焚燒茂密的茅草,一直清除到山的最高處才停止。我攀援著登上山,兩腿岔開,像簸箕一樣坐著儘情觀賞,那麼周圍幾個州的土地,都像是在我的坐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勢,高的)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像深池一樣低陷,小的像蟻封,大的像洞穴,眼前尺寸之間的景象,實則涵蓋了千裡的景物,它們聚集收縮,堆疊在眼前,沒有一樣能隱藏。青山白水相互縈繞,向外與天相接,向四麵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這樣之後我才認識到這座山的卓然聳立,與那些小土丘絕不是一類。我感覺得)自身遼闊浩渺,與天地之氣融為一體,而找不到它的邊際;又覺得)廣大無邊,與造物者同遊,而不知道它的儘頭。拿起酒杯斟滿酒,昏昏沉沉地醉倒,不知道太陽已經下山。蒼茫的暮色,從遠處而來,直到什麼都看不見了,卻還不想回去。心神凝聚安定,形體仿佛已然消散,與萬物暗暗合為一體。這樣之後才知道我以前的遊覽根本不算什麼,真正的遊覽是從這裡才開始的。所以寫了這篇文章來記錄。
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創作背景
1.政治挫折:柳宗元因參與唐順宗時期的“永貞革新”失敗,於公元805年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在當時是偏僻荒涼之地,此次貶謫對他來說是政治生命的重大打擊。
2.心境鬱結:被貶期間,他名為司馬,實為被監管的“罪犯”,內心充滿了憂懼、孤獨和悲憤“恒惴栗”)。為了排遣這種情緒,他寄情於永州的山水之間。
3.“永州八記”的開端:《始得西山宴遊記》是柳宗元著名的山水遊記係列“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它標誌著他遊記創作的正式開始,也奠定了他借山水抒懷的獨特風格。
現實意義與啟示
這篇文章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在於其優美的文筆,更在於它蘊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對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強大的啟示意義:
1.在逆境中尋找精神的超越:文章最核心的意義在於,它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在人生低穀中,通過與自然的對話,實現精神的升華和解放。柳宗元沒有沉溺於“戮人”的悲苦,而是在西山的“特立”中找到了人格的共鳴,達到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崇高境界。這啟示我們,麵對挫折,可以從更廣闊的自然和宇宙中汲取力量,提升格局,超越小我的痛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始得”的哲學:真正的發現始於深刻的認知:標題中的“始得”才開始得到)是文眼。在被貶初期,柳宗元的遊覽是“漫漫而遊”,是數量上的積累“皆我有也”),是借酒消愁的麻痹。而發現西山後,他的遊覽才升華為一種精神的洗禮和哲學的領悟。這告訴我們,無論是探索世界還是認知自我,真正的收獲不在於去了多少地方,而在於是否進行了深刻的觀察、思考和內化。質變遠比量變重要。
3.獨立不倚的人格追求:西山“不與培塿為類”不和那些小土丘是一類)的“特立”形象,正是柳宗元自我人格的寫照。儘管身處政治泥潭,他內心依然保持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品性和獨立精神。這在任何時代都是珍貴的人格力量,提醒我們要保持思想的獨立和人格的尊嚴。
4.“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與心靈歸宿:文中“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描述,是中國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動體現。在現代社會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中,這種與自然深度融合的體驗,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尋求內心寧靜、緩解焦慮的有效途徑。它告訴我們,回歸自然,不僅是身體的放鬆,更是心靈的歸鄉。
總而言之,《始得西山宴遊記》不僅是一篇遊記,更是一篇逆境中的人生宣言。它教導我們如何將外在的磨難,轉化為內在精神成長的養分,最終達到一個更為開闊和自由的人生境界。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