盦an,古代一種器皿。陶宗儀《輟耕錄》卷一七:“古器之名則有…壺、盦、瓿bu)。”瓿:小甕。)
我們一起來全麵解析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這條關於古器物的記載。
一、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此處引用的這句話並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南村輟耕錄》卷十七“古銅器”條中的一小部分。該卷係統地記錄了古代器物的名稱、形製等,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原文選段節選):
古器之名,則有曰鼎、曰彝、曰卣)、曰罍ei)、曰爵、曰匜yi)、曰觚gu)、曰筓、曰卮zhi)、曰壺、曰盦an)、曰瓿bu)、曰盨xu)、曰簠fu)、曰簋gui)。
凡此種種,其製率皆後代所不備見。蓋古之人,其製造皆有法度,匪特為觀美也。然其名亦多不同,今特錄其常見者,以資博識。
二、注釋
·壺:盛放液體如水、酒)的容器,通常有蓋、有耳、有圈足,形狀多樣。
·盦an):一種覆蓋器物的蓋子,尤其指蓋碗類的器皿。也指一種盛食物的器皿。
·瓿bu):古代一種小甕,圓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青銅或陶製。
三、翻譯
古代器物的名稱,有叫做鼎、彝、卣、罍、爵、匜、觚、筓、卮、壺、盦、瓿、盨、簠、簋等等。
所有這些器物,它們的形製大體上都是後代所不常見的。這是因為古人製造器物都有法度和規矩,不僅僅是追求外觀的華美。然而它們的名稱也大多與現代不同,現在特地記錄下那些常見的,以增加廣博的見識。
四、著作介紹
·《南村輟耕錄》:簡稱《輟耕錄》,是元末明初一部著名的筆記體著作,共三十卷。
·內容與價值: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堪稱元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涵蓋了曆史事件、典章製度、民俗風情、書畫文藝、詩詞戲曲、醫藥曆算、奇聞異事等。它保存了大量元代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對於研究元史、中國文化史具有極高的價值。書名“輟耕錄”,意為在田間耕作休息時記錄下來的文字,體現了作者勤奮不輟的治學精神。
五、作者介紹
陶宗儀約1329年-約1412年),字九成,號南村,黃岩今屬浙江)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學者、文學家。
·生平:他生於元末亂世,早年應試科舉不第,遂放棄仕途,專心學問。元明易代之際,他隱居鬆江今上海一帶),以教書和耕作為生。
·治學精神:傳說他在田間勞作時,隨身帶著筆墨,想到什麼或聽到什麼,就隨手記錄在樹葉上,回家後儲存在一個甕中。日積月累,裝滿了好幾甕,最後整理成了這部三十卷的《南村輟耕錄》。這個故事生動地體現了他“積葉成書”的勤奮與執著。
·其他著作:除《輟耕錄》外,還編有《說郛》,是一部大型的曆代筆記叢書。
六、創作背景
這部書的創作背景與作者所處的時代和個人境遇密切相關:
1.元末亂世,隱居避禍:元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農民起義蜂起。陶宗儀選擇隱居鄉野,這使得他遠離政治中心,能夠以一個相對超脫的視角來觀察和記錄時代。
2.文化整理與傳承的使命感:在朝代更迭、兵荒馬亂之際,文化典籍和傳統知識麵臨失傳的危險。陶宗儀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學者,深感有義務將前代的典章製度、社會風貌、文化知識記錄下來,以傳後世。他記錄古器物名稱,正是這種文化傳承使命感的體現。
3.個人誌趣的體現:他本人博學多才,對各類知識都有濃厚的興趣。《輟耕錄》的廣博內容,正是他個人學術興趣和淵博學識的自然流露。
七、現實意義
這條看似簡單的古器物名錄,在今天依然能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啟示:
1.對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啟示
陶宗儀記錄下這些後世“不備見”的古器之名,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搶救工作。在今天,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方言、傳統技藝、民俗)正麵臨著同樣的困境。這提醒我們,要有意識地、係統地記錄和保護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符號。無論是通過文字、影像還是數字化手段,“記錄”本身就是一種有力的傳承。
2.“格物致知”的治學精神
陶宗儀對古器物名稱的考證,體現了中國古代“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通過探究具體事物格物)來獲取真知致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這種沉下心來、專注一事、深入鑽研的“笨功夫”顯得尤為可貴。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事業,都需要這種腳踏實地、追根溯源的精神。
3.對“名”與“實”關係的思考
古人雲:“名不正則言不順”。為器物命名,不僅僅是貼一個標簽,更是對其功能、形製和文化的界定。陶宗儀梳理古器之名,是在幫助時人理清“名”與“實”的關係。在現實中,我們同樣需要厘清概念,精準定義。例如,在科技領域,對新發明、新概念進行準確的命名和定義,是推動學術交流和技術發展的基礎。
4.古今聯係與文化認同感的建立
認識“壺、盦、瓿”這些古器之名,當我們走進博物館,麵對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時,我們就不再是純粹的“看客”。我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理解它們的用途,感受它們與古人日常生活的聯係。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極大地增強我們的曆史感和文化認同感。今天的“茶壺”、“罐子”,正是古代的“壺”與“瓿”在功能和文化上的延續。
總結而言,《輟耕錄》中這條簡短的記錄,遠不止是一份古物清單。它背後是一位亂世學者對文化的堅守,一種嚴謹的治學方法,以及一種深沉的曆史情懷。它提醒我們,在邁向未來的同時,不要忘記回頭看看來時的路,從那些古老的名稱與器物中,汲取智慧的養分,找到文化的根脈。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