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9節2 岸àn,“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9節2 岸àn,“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

第3章 第9節2 岸àn,“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1 / 1)

岸an,崖。《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虛車:空車。)

我們來詳細解讀《荀子·宥坐》中的“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一句。

這句名言出自中國古代思想家荀子的著作,蘊含了深刻的治國與修身哲理。

一、原文、注釋與翻譯

1.原文出處與背景

這句話出自《荀子·宥坐》篇。該篇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借以闡述荀子的思想。“宥坐”即“右坐”,指放在座位右邊的一種提醒自己恪守中庸之道的欹器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本篇以此開篇,討論了一係列治國理政的道理。

“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所在的段落,是孔子在回答子貢關於為政者應如何治理百姓的問題時所說的。

2.原文節選

孔子曰:“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數仞之牆而民不逾也,百仞之山而豎子馮而遊焉,陵遲故也。今夫世之陵遲亦久矣,而能使民勿逾乎?”

3.關鍵詞注釋

·三尺之岸:三尺高的陡峭崖岸。三尺,形容很低。

·虛車:空載的車子。

·不能登:無法爬上去。

·百仞之山:極高的山。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合七尺或八尺。

·任負車:負載著貨物的車子。任,負擔。

·陵遲:本文指坡度平緩,逐漸升高。這裡引申為教化、法令的推行循序漸進、積漸而成。注意:這個詞後來引申為“衰落”、“敗壞”的意思,但在此處是中性甚至褒義的。)

·逾:逾越,翻越。

·豎子:小孩子。

·馮:同“憑”,憑借,這裡指攀登、遊玩。

4.白話翻譯

孔子說:“隻有三尺高的陡峭堤岸,空車子也拉不上去;卻有百仞高的巍峨大山,負載重物的車子能攀登上去。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大山)有平緩的坡度的緣故。”

他接著用類比說)幾仞高的牆,百姓不會翻越;但百仞高的山,小孩子都能爬上去遊玩,也是因為山勢平緩的緣故。現在的社會秩序如果像陡岸一樣崩壞),也已經很久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指望百姓不逾越規矩呢?

二、句子寓意

這句話的核心寓意在於:成功在於積累,教化在於漸進。

1.“虛車”與“任負車”的對比:

·“虛車”代表沒有基礎、沒有積累、內在空虛的狀態。即使目標很低“三尺之岸”),因為自身沒有“重量”積累和準備),且道路陡峭方法錯誤或基礎不牢),也無法成功。

·“任負車”代表有負擔、有積累、準備充分的狀態。雖然目標遠大“百仞之山”),但因為自身有“重量”紮實的積累),且道路平緩方法得當、循序漸進),最終能夠登頂。

2.“陵遲”的智慧:

這是全句的“文眼”。它點明了實現宏偉目標的唯一正確路徑:循序漸進,積微成著。無論是個人學習修身,還是國家推行教化政令,都不能急於求成,必須像大山一樣有一個漫長而平緩的斜坡,讓人們能夠一步步攀登,讓政策能夠逐漸深入人心。

3.對統治者的啟示:

荀子借孔子之口,批判了當時社會禮崩樂壞“世之陵遲亦久矣”)的狀況。統治者沒有建立一個像“大山斜坡”一樣穩定、有序、循序漸進的社會規範和教化體係即“禮法”),反而抱怨百姓像翻越矮牆一樣輕易違法。其潛台詞是:問題不在於百姓,而在於統治者沒有創造出能讓百姓自然遵循的、平緩的“道德之山”。

三、現實論述

這句兩千多年前的古訓,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應用於多個層麵:

1.個人成長與學習

·現象:很多人渴望速成,追求“7天學會一門語言”、“一個月練出好身材”,結果往往半途而廢,如同“虛車”麵對“三尺之岸”。

·啟示:真正的成長是“任負車”攀登“百仞之山”。需要的是持續積累給車子“負重”——每天背單詞、堅持鍛煉)和科學規劃找到“陵遲”的路徑——將大目標分解為小步驟,循序漸進)。紮實的日積月累,遠比空洞的激情更有力量。

2.企業管理與團隊建設

·現象:一些企業製定宏大的戰略目標“百仞之山”),卻缺乏將目標分解到日常工作的路徑沒有“陵遲”),導致員工無所適從,目標成為空談。或者,公司文化浮躁,員工能力“虛”而不實,無法應對哪怕是小挑戰“三尺之岸”)。

·啟示:優秀的企業懂得搭建“斜坡體係”。通過完善的培訓、清晰的職業路徑、可執行的階段性目標,讓員工和團隊能夠一步步承載重任,最終實現公司的宏偉願景。企業文化的建設也同樣需要“陵遲”,通過長期浸潤,而非一紙命令。

3.社會治理與政策推行

·現象:某些政策出發點很好,但推行時過於剛性、急切,缺乏緩衝和引導,導致民眾不理解、不適應,產生抵觸情緒,如同麵對“陡岸”。

·啟示:善治在於“陵遲”。一項新政策的出台,需要廣泛的民意溝通、充分的試點和宣傳,給社會一個理解和適應的“緩坡”。法治和德治的建設更是一個“百年樹人”的漫長過程,需要通過教育和社會風氣的引導,逐漸內化為公民的自覺行為,從而建成即使山高路遠也不會逾矩的文明社會。

總結而言,“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欲成大事,必須摒棄浮躁,注重內在的紮實積累,並找到或構建一條循序漸進的路徑。空有誌向而無積累,則小事難成;既有積累又得法漸進,則大事可期。這正與《荀子·勸學》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思想一脈相承。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鐵血使節:一人滅一國 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 金溝梟雄:從夥計到東三省巡閱使 假孕成真,陰鷙反派求放過 三國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亮劍:橫掃晉察冀 娛樂:我吃天仙軟飯,蜜蜜醋了! 我在萬界鑄永恒之永恒天尊 你看見未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