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4節1 闇àn,“彼日月兮闇昧”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3章 第14節1 闇àn,“彼日月兮闇昧”

第3章 第14節1 闇àn,“彼日月兮闇昧”(2 / 2)

1.《九思》與《楚辭章句》

·《九思》:是東漢文學家王逸所作的一組代屈原抒懷的騷體詩,由九篇作品組成,《守誌》是其中的最後一篇。“守誌”即堅守高潔的誌向,是全組詩的總結與升華。

·創作動機:王逸在編注《楚辭》後,深感與屈原心意相通,於是模仿屈原的口吻創作了《九思》,以表達對屈原的深切同情與追思,同時也寄托了自己對時政的感慨。

·《楚辭章句》:王逸為《楚辭》所作的注解,是現存最早的《楚辭》完整注本,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九思》也被他收入其中。

2.作者介紹:王逸

·時代:東漢中期約公元89年158年),漢安帝、順帝時期。此時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政治日趨腐敗,與屈原所處的戰國末年有著相似的昏暗特質。

·身份:著名文學家、學者。官至侍中,著有《楚辭章句》。

·貢獻:他是第一位係統性地為《楚辭》作注的學者,使得屈原生平及其作品的精神得以傳承後世。他的《九思》雖為擬作,但情感真摯,是漢代“擬騷詩”中的佳作。

深層寓意與賞析

“彼日月兮闇昧”一句,是全詩情感與思想的發動機,蘊含著多層次的寓意:

1.對昏聵時局的嚴厲指控

這句詩並非在描述自然現象,而是對黑暗政治最直接、最沉痛的比喻。它將批判的矛頭直指最高權力中心,暗示君主的昏庸或被蒙蔽,是導致天下混亂、賢人失意的根本原因。這種批判精神,繼承了屈原“荃不察餘之中情兮”的憤懣,但更為直白。

2.“守誌”者的困境與抉擇

“日月闇昧”構成了“守誌”的典型環境。正是在這種光明被遮蔽的背景下,一個正直之士是隨波逐流,還是堅守初心,就成了必須回答的問題。王逸筆下的抒情主人公選擇了後者——既然現實世界無處施展抱負,便轉而在精神世界尋求超越與解脫。

3.浪漫主義的精神勝利法

後續的“曳白霓”、“振電鶩”、“淩天地”,是一種極致的浪漫想象。這是在現實中被壓抑的力量與才華,在想象世界中得到的儘情釋放與張揚。這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它宣告:現實的黑暗可以吞噬肉體,卻無法玷汙高潔的靈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實意義與啟示

這句近兩千年前的悲歎與呐喊,在今天依然能引發深刻的共鳴:

1.對個體堅守的激勵

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可能遇到個人力量無法改變的“闇昧”環境,比如職場的不公、社會的浮躁、價值的混亂。這句詩提醒我們,環境的黑暗不應成為自我墮落的理由。真正的強者,是在黑暗中依然能守護內心光明的人。即使無法改變世界,也要守住自己的原則與底線“守誌”)。

2.對保持清醒的呼喚

“日月闇昧”往往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被“奸佞”慢慢“蔽覆”的。這警示我們,在任何組織或社會中,都要警惕信息繭房和阿諛奉承之風,要努力接近真相,傾聽不同的聲音,保持獨立的思考和清醒的判斷,避免成為被蒙蔽的“日月”或助長黑暗的“奸佞”。

3.逆境中的精神出路

詩中提供了一種麵對逆境的智慧:當外部道路被阻塞時,我們可以轉向內在精神的建設與升華。這可以是培養一個高尚的愛好,投入知識的海洋,或是堅守一份理想信念。這種精神的富足與強大,是任何外界風雨都無法剝奪的財富。

總結而言,王逸的“彼日月兮闇昧”不僅是對屈原時代的一聲遙遠回聲,更是對古今所有黑暗時刻的精準描摹。它告訴我們,看清黑暗是智慧,而選擇在黑暗中堅守光明,則是勇氣與力量。這種“守誌”的精神,是中國古代士人風骨的核心,也是留給今人最寶貴的精神遺產之一。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 六零:我符修,竟敢逼我下鄉? 從警校畢業考進紀檢委 我的道魂不朽 強製標記:星際統帥的禁忌之餌 一天一個短篇虐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