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ao,長時間地煮後起意義)。《新唐書·摩揭陀傳》:“太宗遣使取熬糖法。”
我們來深入解讀《新唐書》中“太宗遣使取熬糖法”這個記載。這則看似簡單的史料,背後隱藏的是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一場古代中國的“技術革命”。
一、原文、注釋與翻譯
·原文:
《新唐書·卷二二一上·西域上·摩揭陀傳》載:
“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於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上諸蔗,拃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
·注釋:
·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遣使:派遣使者。
·熬糖法:指製蔗糖的技術。“熬”即熬煮、煎煉。
·摩揭陀:古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恒河中下遊地區,是佛教興起的重要聖地,其地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
·諸蔗:即甘蔗。
·拃沈:“拃”意為擠壓;“沈”同“汁”。即壓榨出甘蔗汁。
·現代漢語翻譯: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摩揭陀國首次派遣使者與大唐皇帝通好,進獻了波羅樹這種樹形態類似白楊)。唐太宗派遣使者前往其國學習製蔗糖的方法。學成之後,太宗便下詔命揚州地區進貢甘蔗,按照學來的配方工藝進行壓榨和熬煮,製出的糖在色澤和味道上都遠遠超過了西域的原產品。
二、著作與作者介紹
·《新唐書》:
·這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等人編撰的紀傳體唐代史,由宋仁宗下詔修撰。
·其編撰原因是後人認為五代時期編修的《舊唐書》篇幅冗長、編纂不善。因此,《新唐書》在史料上有所增補,文筆也更加簡練。
·《西域傳》是其中記載唐朝與中亞、南亞、西亞各國交往曆史的重要部分。
·作者: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當時的文壇領袖。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以詩詞見長,其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鬨”是千古名句。
三、典故背景
1.時代背景:開放包容的貞觀之治
唐太宗時期,國力強盛,文化自信,對外采取開放包容的政策。絲綢之路空前繁榮,長安城彙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使者、僧侶和商人。對大唐而言,一切先進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都值得學習和引進。
2.技術落差:印度的“砂糖”與中國的“飴糖”
在引進熬糖法之前,中國本土的糖主要是用糧食製作的“飴糖”麥芽糖),甜度和產量都有限。而印度很早就掌握了用甘蔗榨汁、熬煮、結晶製成固體砂糖的技術,這種糖甜度更高,便於運輸和儲存,在當時屬於“高科技產品”。
3.外交契機:摩揭陀使團的到來
貞觀二十一年,摩揭陀國使者來訪,帶來了波羅樹,也帶來了印度擁有先進製糖技術的信息。唐太宗敏銳地抓住了這個契機,毅然派出“技術代表團”前往學習,這完全符合他務實、開放的治國風格。
四、寓意與影響
這一曆史事件的寓意遠超其本身:
1.體現了“走出去,引進來”的先進理念:唐太宗不滿足於簡單的朝貢貿易,而是主動派出使者去學習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雖然當時沒有這個概念),這是一種極具遠見的行為。
2.展現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創新精神:史料明確記載,中國工匠在掌握基本方法後,通過改進工藝,製出的糖“色味愈西域遠甚”。這完美詮釋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模式。
3.推動了中外文明的互鑒與融合:熬糖法的傳入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此後,中國的製糖技術又不斷發展和東傳,影響了日本、東南亞等地,成為文明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五、現實分析與啟示
這段一千多年前的曆史,對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
1.對個人: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的本質是放下身段,不恥好學。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個人成長也需如此。無論是學習一門新技能如編程、外語),還是提升專業素養,我們都要有主動“遣使”的意願,勇敢走出舒適區,向更優秀的領域和個人學習,並力爭在實踐中做得更好。
2.對企業:重視技術引進與再創新
這堪稱一堂生動的“古代技術轉移案例課”。現代企業,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通過引進、購買國外先進技術,並投入研發進行本土化改良和升級,是一條被驗證過的快速發展路徑。華為、比亞迪等企業的成功,都包含了這種“取來熬糖法,而後青出於藍”的邏輯。
3.對國家:堅持對外開放與科技自強
·對外開放是前提:大唐的強盛離不開其對世界持開放態度。這啟示我們,在全球化時代,閉關鎖國沒有出路,必須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科技自強是根本:學習彆人,最終目的是為了超越彆人。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正是需要這種精神。當前中國在5g、新能源等領域的技術領先,正是無數個“取熬糖法”並“愈西域遠甚”的現代版故事。
結語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不僅是一則曆史記載,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征。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強大,不在於故步自封的傲慢,而在於海納百川的胸懷與精益求精的匠心。在當今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這份來自盛唐的智慧,依然是我們前行路上的一盞明燈——以開放之姿擁抱世界,以創新之魂鑄就未來。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