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ao,螃蟹等節肢動物的第一對腳,像鉗子,能開合,用來取食、自衛。《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跪:腳。)
關於《荀子·勸學》中的名句“蟹六跪而二螯”,我們將從原文語境、字詞辨析、創作背景、核心寓意及現實意義進行深入解讀。
一、故事原文與語境
此句出自《荀子·勸學篇》,是荀子為論證學習需要專心致誌、用心專一所舉的一個精妙比喻。
相關原文選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全文注釋與翻譯
1.單字與詞語注釋
·跪:此處是關鍵。在現代漢語中,“跪”指膝蓋著地的動作。但在古漢語中,尤其是先秦時期,“跪”常指腳或腿特指關節能彎曲的腿)。螃蟹的腳關節也是彎曲的,故稱之為“跪”。
·六跪:一個著名的爭議點)按字麵是六條腿。但實際上,螃蟹通常有八隻可以爬行的步足加上兩隻螯足,共十隻“腳”)。對此有三種主流解釋:
1.傳抄錯誤說:最被廣泛接受的說法,認為“六”可能是“八”字在傳抄過程中發生的訛誤。
2.古人觀察有誤說:荀子或當時的人觀察不精,誤以為螃蟹隻有六隻步足。
3.特定蟹種說:有學者認為可能先秦時期某地有一種特殊的蟹隻有六隻步足,但無實證。
·螯:螃蟹變形的第一對腳,形狀像鉗子,用於取食和自衛。
·寄托:安身、存身。
·躁:浮躁、不專一。
2.句義翻譯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也沒有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地麵的泥土,向下飲地底的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實為八條)和兩隻大螯,但)如果沒有蛇和黃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安身,這是因為它內心浮躁、不肯自己挖洞的緣故。”
三、創作背景與深意
1.創作背景
·時代與思想:荀子處於戰國末期,百家爭鳴。他繼承並發展了儒家思想,特彆強調後天學習和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反對天賦論,其名篇《勸學》正是這一思想的集中體現。
·寫作動機:《勸學》旨在係統地闡述學習的重要性、態度和方法。荀子認為,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於修身養性,成為“君子”;而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不在於先天智慧,而在於持之以恒的積累和專心致誌的態度。
2.深意解讀
荀子在此處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手法:
·正麵榜樣:蚯蚓。它自身條件極差“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但憑借“用心一也”,就能在堅硬的土中自由穿行,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比喻一個人即使天資平平,隻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反麵典型:螃蟹。它自身條件優越“六跪而二螯”,擁有強健的“工具”),結果卻“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連個住的地方都要依賴彆人,原因是“用心躁也”。這比喻一個人即使天賦很好、資源充足,如果心浮氣躁、不能專心,也將一事無成,甚至需要依賴他人。
核心論點:成就事業的關鍵,不在於客觀條件的優劣,而在於主觀上是否能做到“用心一也”,克服“用心躁也”。
四、現實意義論述
荀子借螃蟹所做的這個比喻,穿越兩千多年,對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極強的警示和指導意義。
1.對個人學習與成長的啟示:專注是核心競爭力
在信息爆炸、誘惑繁多的現代社會,“用心躁”是普遍現象。我們很多人就像那隻螃蟹,擁有良好的學習工具智能手機、電腦、豐富的網絡課程),但卻難以沉下心來深度學習和思考。
·“螃蟹”的現代病:不停地切換任務,刷著短視頻無法自拔,報了很多課程卻都淺嘗輒止。看似忙碌,實則沒有在任何領域形成深度積累。這正是“用心躁”的典型表現。
·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學習“蚯蚓精神”,主動為自己創造“深度工作”的環境,屏蔽乾擾,在一個領域內持續深耕。真正的成就,屬於那些能抵擋住外界喧囂、保持內心寧靜的“深耕者”。
2.對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啟示:重“器”更需重“道”
現代社會和家長常常致力於為孩子裝備最好的“螯與跪”優質資源、各種補習班、才藝班),卻忽略了對孩子“用心專一”品質的培養。
·資源與心性的錯位:結果可能培養出像螃蟹一樣,空有技能和資源,但缺乏內在定力和專注精神的人。他們一旦離開既有平台“蛇鱔之穴”),就可能無所適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教育的核心:在教育中,比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毅力、專注力和抗乾擾能力。要讓他們明白,工具本身不能帶來成功,對工具的專注運用才能。
3.對組織與團隊管理的啟示:警惕“資源依賴症”
一個企業或團隊,如果擁有強大的技術、資金或市場優勢如同螃蟹的“二螯”與“六跪”),但如果團隊文化浮躁,缺乏戰略定力,盲目追逐熱點,不再專注於核心能力的建設,那麼就很可能患上“資源依賴症”。
·螃蟹型組織的困境:這樣的組織看似強大,實則脆弱,一旦市場環境變化“蛇鱔之穴”消失),就可能迅速衰敗。諾基亞、柯達等巨頭的衰落,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過去的成功導致了“用心躁”,未能專注於未來的趨勢。
·基業長青的秘訣:成功的組織需要像蚯蚓一樣,無論環境如何,都專注於打造自己內在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這需要極大的戰略耐心和專注力。
五、結語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這個生動而深刻的比喻,其價值遠超於對螃蟹習性的生物學描述是否準確。它直指人性的弱點,揭示了成功與失敗的普遍規律:
決定我們高度的,往往不是我們擁有多少“螯”和“跪”天賦與資源),而是我們是否有一顆“蚯蚓”般專注而堅韌的心。
在當今這個充滿誘惑和機會的時代,荀子的這句告誡尤為珍貴:戒除浮躁,用心專一,方是立身成事之本。無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時常自省:我們是否正像那隻看似強大、實則無處安身的螃蟹?我們又該如何修煉,才能成為那條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靠自己開辟天地的蚯蚓?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