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10節1 謷áo,“謷醜先王,排訾zi舊典”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10節1 謷áo,“謷醜先王,排訾zi舊典”

第5章 第10節1 謷áo,“謷醜先王,排訾zi舊典”(1 / 1)

謷ao,詆毀。《呂氏春秋·懷寵》:“謷醜先王,排訾zi舊典。”訾:毀謗。)

關於《呂氏春秋·懷寵》中“謷醜先王,排訾舊典”的解讀,我們將從四個維度展開分析。

一、原文深度解析

原文:

《呂氏春秋·懷寵》:“凡君子之說也,非苟辨也;士之議也,非苟語也。必中理然後說,必當義然後議。故說義而王公大人益好理矣,士民黔首益行義矣。義理之道彰,則暴虐奸詐侵奪之術息也。暴虐奸詐與義理反也,其勢不俱勝,不兩立。故兵入於敵之境,則士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於國邑之郊,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虜奉而題歸之,以彰好惡;信與民期,以奪敵資。若此而猶有憂恨冒疾遂過不聽者,雖行武焉亦可矣。先發聲出號曰:『兵之來也,以救民之死。子之在上無道,據傲荒怠,貪戾虐眾,恣睢自用也,辟遠聖製,謷醜先王,排訾舊典,上不順天,下不惠民。』”

注釋:

·謷醜先王:詆毀古代聖王。“謷”通“嗷”,公開喧嘩指責;“醜”意為醜化、汙蔑。

·排訾舊典:排斥誹謗傳統典籍。“排”即排斥;“訾”為惡意批判。

·背景邏輯:此段描述“義兵”討伐無道君主的宣言,強調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建立在暴君背離傳統文化與民本思想的基礎上。

翻譯:

軍隊出征時先發布檄文:“我們前來是為了拯救百姓於死亡。你們的君主昏庸無道,傲慢荒淫,貪婪暴虐,剛愎自用;他違背聖賢製度,詆毀古代明君,排斥傳統經典,上不順應天道,下不惠澤人民。”

二、創作背景與思想源流

1.戰國末期的思想整合

《呂氏春秋》成書於秦國統一前夕,呂不韋組織門客融合儒、道、法、墨等學派,試圖構建統一帝國的治國綱領。本篇強調“義兵”觀念,反對單純暴力征服,主張軍事行動需符合道義標準。

2.對“法家極端化”的修正

針對商鞅變法後秦地出現的“焚詩書、棄禮樂”傾向,本文通過批判“排訾舊典”,暗喻治國需尊重文化傳統,不可全盤否定曆史經驗。

3.“懷寵”的政治哲學

篇名“懷寵”指通過仁德獲取民心歸附。文中將“謗醜先王”與“不惠民”並列,揭示暴政與文化虛無主義的共生關係。

三、多維寓意闡釋

1.政治合法性建構

將批判傳統作為亡國征兆,揭示政權合法性的雙重基礎:既要惠民物質基礎),也要繼承文化道統精神基礎)。這與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一脈相承。

2.文化連續性的價值

“舊典”代表曆經檢驗的治理智慧,“排訾舊典”象征對文明根基的破壞。暗示激進改革需以傳承為前提,否則將引發秩序崩潰。

3.話語權爭奪策略

討伐檄文特意強調對方“謗醜先王”,說明在戰國輿論場中,對傳統的態度已成為政治正當性的重要評判標準。

四、現實鏡鑒與思辨

1.曆史虛無主義的警示

當代社會中,全盤否定本土文化、割裂曆史脈絡的現象,與“謗醜先王”具有相似危害。健康的社會發展需要在創新與守正之間保持張力,如“國學熱”中對傳統的重新審視,應避免陷入盲目崇拜或全盤否定兩個極端。

2.社會治理的平衡智慧

改革開放“摸著石頭過河”與“傳統文化複興”的並行,印證了《呂氏春秋》揭示的治理規律:變革必須立足文化土壤。例如鄉村振興中宗族倫理與現代治理的結合,正是對“舊典”的創造性轉化。

3.文化自信的當代建構

麵對全球化衝擊,“排訾舊典”的現代版本體現為對自身文化的盲目否定。中國近年推動的“非遺保護”、“典籍整理”工程,實質上是在重構文化主體性,呼應古人“彰好惡”的智慧。

4.精英責任與話語倫理

原文強調君子言論“必中理然後說”,對應當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網絡時代更需警惕為博關注而刻意“謗醜”的極端言論,媒體平台應強化對傳統文化符號的理性傳播。

結語

這句古籍箴言折射出中國人綿延兩千餘年的政治智慧:真正的變革力量永遠來自對文明精華的繼承與發展。在人工智能顛覆傳統的今天,我們更需要從“先王舊典”中汲取平衡變與不變的智慧,讓技術革命成為文明延續的新載體,而非文化斷層的掘墓人。正如《呂氏春秋》本身作為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包容創新的精神本身,就是對“排訾舊典”最有力的超越。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本心之源 女帝教我當大師,開局全款買凶宅 夜王與白姬之詩 記述 誤綁後,高冷仙尊喊我道侶寶 修仙背靠大佬,我混的風生水起 北平烽火淬青春:鋼鐵誓言 詩酒江湖:開局李白叫我親兄弟 凡人修仙:瘋了吧!你一百歲了還要修仙 一抹星辰照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