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翺)ao翔】,展開翅膀回旋地飛。《莊子·逍遙遊》:“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莊子·逍遙遊》中這句充滿思辨色彩的“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一、原文、注釋與翻譯
原文節選承接蜩與學鳩嘲笑大鵬南飛的段落):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注釋:
·斥鴳:生活於沼澤地帶的小鳥。“斥”,沼澤。
·彼:指乘著旋風飛往南海的天池的大鵬。
·奚適:到哪裡去。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為八尺。
·蓬蒿:蓬草與蒿草,泛指低矮的草叢。
·飛之至:飛翔的極致境界、最快樂的飛翔。
翻譯:
沼澤裡的小雀譏笑大鵬說:“它要飛到哪裡去呢?我騰躍而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飛舞,這也就是我飛翔的極致快樂了。而它究竟要飛到哪裡去呢?”
二、創作背景與思想脈絡
1.《逍遙遊》的核心命題:本篇是《莊子》的開篇之作,核心在於探討何為真正的“自由”逍遙)。莊子通過一係列恢弘的想象,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標準,追求一種與道合一、無所依憑的絕對自由。
2.“小大之辯”的哲學框架:莊子在開篇描繪了“鯤化為鵬”的宏偉景象,並引出了蜩、學鳩、斥鴳這些小生物對大鵬的疑惑與嘲笑。他並非要簡單地否定“小”,而是通過極端的“小”與“大”的對比,揭示認知的局限性與層級的相對性。
3.對世俗認知的批判:斥鴳的這段話,生動地刻畫了一種基於自身經驗、安於現狀並自以為是的精神狀態。莊子借此批判那些以自我認知為尺度,去衡量和評判一切超越其理解範圍的事物的世俗觀念。
三、寓意深度解析
“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是一把理解莊子思想的關鍵鑰匙,其寓意豐富而辯證:
1.認知的局限與自我的牢籠:斥鴳的快樂是真實的,但它將此視為“飛之至”,則暴露了其認知的邊界。它將自身的極限當作了世界的邊界,將自己的最佳狀態視為普天下的最高標準。這象征著人類常常不自覺地生活在自己構建的認知牢籠裡。
2.“小知”不及“大知”的悲哀:莊子並非鄙視斥鴳的渺小,而是哀歎其無法理解“大鵬”所代表的更高境界。這是一種“小知不及大知”的天然隔閡。在現實中,這好比固守一隅之見的人,無法理解探索者、思想家和夢想家的誌向與行為。
3.對“幸福”與“滿足”的辯證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斥鴳是“幸福”的,它知足常樂。但莊子的目的並非鼓勵我們都做斥鴳。他揭示的是:未經審視的、建立在無知之上的滿足,是一種脆弱的、低層級的滿足。真正的逍遙,是洞察了宇宙之“大”之後,依然能保有精神的自主,而非蜷縮在“小”世界裡自鳴得意。
4.境界的層次性與“無待”的超越:大鵬的飛行需要依賴巨風“有待”),斥鴳的飛翔則依賴於蓬蒿另一種“有待”)。二者雖有高下之分,但都未達到莊子推崇的至高境界——“無待”,即不依賴任何外在條件的精神絕對自由。斥鴳的“至樂”,在更高的維度上看,隻是一種局限中的快樂。
四、現實啟示與當下觀照
這個古老的寓言,對於身處信息繭房、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的我們,具有極其強烈的鏡鑒意義:
1.警惕“信息繭房”與“舒適區”的陷阱:算法推薦和社交圈層,正為我們每個人編織著數字時代的“蓬蒿之間”。如果我們滿足於此,認為自己所看到、所相信的就是世界的全部真相“此亦知之至也”),那麼我們就是現代的“斥鴳”。真正的成長,始於勇敢地打破認知舒適區,去接觸和理解那些“不理解”的事物。
2.尊重價值的多元與境界的差異:在社會中,有人誌在四方大鵬),有人安享當下斥鴳)。此寓言告誡我們,不必像斥鴳一樣去嘲笑自己無法理解的宏大誌向,也應尊重他人選擇平凡幸福的權利。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和而不同”的包容心態,理解不同生活選擇背後的價值邏輯。
3.個人成長中的“破圈”意識:無論是職業發展還是個人修養,最危險的時刻往往是小有成就、安於現狀之時。當我們覺得“翱翔蓬蒿之間”已是“人生之至”時,成長便停止了。我們應時常自省:我是否正滿足於眼前的“蓬蒿”?我是否還有勇氣去追尋那片需要“培風”才能抵達的“南冥”?
4.對“躺平”與“內卷”的哲學超越:斥鴳的狀態,可以看作一種古典的“躺平”——它放棄了對高度的追求,在低處找到了自洽的快樂。而大鵬的萬裡南飛,則像一種極致的“內卷”。莊子哲學給我們的啟示是:不必在“躺平”與“內卷”間二選一,而是去尋找第三條路——精神的“逍遙遊”。即不被社會單一的成敗標準所捆綁,找到自己真正認同的方向,無論其大小,都能在其中獲得自在與充實。
結語
“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莊子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既描繪了斥鴳的可悲,也呈現了它的可樂。他並未給出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一個永恒的抉擇擺在每個人麵前:
是安於已知的、確定的、溫暖的“蓬蒿之間”,還是向往那未知的、艱難的、壯麗的“南冥天池”?
或許,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選擇哪一個,而在於理解這兩種狀態都存在其價值與局限。在漫長的人生中,我們有時需要做知足常樂的斥鴳,有時需要做誌存高遠的大鵬。而最終極的追求,是超越對“小大之辯”的執著,讓心靈達到那無拘無束、無所依憑的——“逍遙遊”。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