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ao,可泊船的水灣。《宋史·河渠誌六》:“鎮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楫。”
我們來到“隩”字家族中與今日“港澳”一詞直接相關的用法。這句出自《宋史·河渠誌》的記載,將我們帶入了中國古代水利與航運工程的實踐領域。
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句話並非一個獨立的故事,而是《宋史·河渠誌》中一段關於長江下遊港口狀況及治理建議的紀實性文字。其上下文是關於南宋時期,如何改善鎮江府一帶航運與防禦條件的討論。
《宋史·河渠誌六·東南諸水下》載:
“鎮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楫。
鎮江府緊靠著長江,但沒有可以停泊船隻的港灣。)
三國時,自瓜步江渠,運糧通漕。今河道湮塞。
三國時期,曾從瓜步開鑿江渠,用來運糧通航。如今河道已經堵塞廢棄。)
乞令有司,開浚故道,免風濤之患,以濟公私之利。”
請求命令有關部門,疏浚開通舊有的河道,以避免風浪的危險,從而方便公家和私人的航運。)
注釋及翻譯
·鎮江府:南宋時期的行政區劃,位於今天江蘇省鎮江市,地處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彙處,是曆史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
·傍臨:緊靠,臨近。
·大江:特指長江。
·無:沒有。
·港澳:此處的“澳”與“港”同義,均指可以停泊船隻的彎曲港灣、避風塘。“港”指可供船隻進出的水道或停泊處;“澳”則強調水灣深曲處,可供船隻避風停泊。這是“香港”、“澳門”地名中“港”與“澳”的本義。
·以:用來。
·容:容納,停泊。
·舟楫:船隻。楫,船槳。
翻譯:
鎮江府緊靠長江,卻沒有可以安全停泊船隻的港灣。
著作介紹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由元朝宰相脫脫等人主持編修,記載了北宋和南宋共三百多年的曆史。它是研究宋朝曆史最全麵、最係統的基本文獻。
·《河渠誌》:是《宋史》中的“誌”書之一,專門記錄與江河、運河、水利工程、水患治理等相關的史實。它不僅是水利工程技術史,更是了解古代國家如何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管理經濟、運輸和農業的重要窗口。
典故背景
1.南宋的生存命脈:南宋偏安江南,其政治中心臨安,今杭州)與經濟命脈太湖流域、長江流域)嚴重依賴水路交通。長江和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是其物資輸送、軍隊調動的生命線。
2.鎮江的戰略地位:鎮江地處長江南岸,是大運河通往長江的咽喉要道,號稱“天下第一江山”。所有經大運河南下北上的漕糧、貨物,以及長江中上遊來的船隻,大多在此交彙。
3.航運的風險與需求:長江江麵開闊,風大浪急,尤其是在沒有現代動力的古代,船隻遭遇風暴極易傾覆。因此,在關鍵樞紐附近建設“港澳”——即人工或天然的避風港,是保障航運安全、提升運輸效率的剛性需求。鎮江“無港澳”的狀況,意味著大量船隻無處避風,隻能冒險停靠在開闊的江邊,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和運輸瓶頸。
寓意
1.基礎設施是發展的基石:這句記載深刻地揭示了基礎設施如港口、道路、水利)對於一個地區的經濟與戰略安全具有決定性意義。一個地理位置再優越的地方,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其潛力也無法發揮。
2.安全與效率並重:“港澳”的核心功能是提供安全。它寓意著任何係統無論是運輸係統、經濟係統還是社會組織)的穩健運行,都必須有能夠抵禦風險、提供緩衝的“安全港”機製。
3.古今問題的延續性:它反映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普遍問題:如何通過人為的規劃和建設,來彌補自然條件的不足,化天險為通途。
結合現實論述
這個看似簡單的曆史記載,其蘊含的智慧在當今社會各個層麵依然回響:
1.國家戰略與“一帶一路”:
·現代版的“開浚故道,以濟公私之利”正是諸如“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陸上,修建鐵路、公路;在海上,投資建設現代化的深水港如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正是為了給國際貿易創造更安全、高效的“港澳”。這些現代“港澳”不僅容納“舟楫”巨輪),更容納了資本、技術和產業鏈,打通了全球經濟交流的脈絡。
2.經濟發展與營商環境:
·對於一個地區或國家而言,其營商環境就是現代的“港澳”。透明的法律、高效的行政、完善的產業鏈、公平的市場環境,共同構成了一個能夠“容納”和“庇護”企業,讓其安心發展、避免“風濤之患”如政策突變、不正當競爭)的軟性港灣。哪裡有這樣的“港澳”,資本和人才的“舟楫”就會駛向哪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3.個人發展與心理建設:
·對個人而言,我們也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建造“港澳”。
·硬技能與軟技能:我們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是我們在職場海洋中航行的“舟楫”。而持續學習,不斷“開浚故道”提升自己),就是確保這艘船不會“湮塞”。
·支持係統:我們的家庭、摯友、健康的興趣愛好,則是我們心靈的“避風港”。當我們在外界的“風濤”工作壓力、人生挫折)中拚搏後,可以回到這個港灣獲得休整、慰藉和力量,從而再次出發。
4.危機管理與風險防控:
·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新冠疫情,任何複雜的係統都需要“港澳”機製。國家的戰略物資儲備、金融係統的存款保險、企業的應急預案、家庭的緊急備用金,這些都是為了在“風濤之患”係統性風險)來臨時,能夠提供緩衝和保護,避免“舟楫”傾覆的安全設計。
總結而言,“鎮江府傍臨大江,無港澳以容舟楫”這句近千年前的憂思,穿越時空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真理:無論是國家發展、經濟繁榮還是個人幸福,都不能僅僅依靠表麵的位置優勢,必須未雨綢繆,主動構建起能夠抵禦風險、提供支撐的“基礎設施”和“安全港灣”。這一古老的治理智慧,在今天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顯得尤為珍貴。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