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22節3 澳ào,“王君夫以飴糒澳釜”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5章 第22節3 澳ào,“王君夫以飴糒澳釜”

第5章 第22節3 澳ào,“王君夫以飴糒澳釜”(1 / 1)

澳ao,刷洗。《世說新語·汰侈》:“王君夫以飴糒yibei)澳釜。”飴糒:糖膏)

這個出自《世說新語·汰侈》的典故,生動地描繪了西晉時期豪門貴族窮奢極欲的驚人場麵。

故事原文與上下文

這個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第二十七門《汰侈》。該門專門記載魏晉時期豪門貴族驕奢淫逸、競相鬥富的故事。其上下文是石崇與王愷鬥富的著名片段: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

石崇和王愷比賽誰最豪富,都極力用最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和衣冠。)

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

晉武帝司馬炎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一株高二尺多的珊瑚樹賜給王愷。這株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少有能與之相比的。)

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

王愷把它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完後,用鐵如意敲擊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既感到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寶物,說話和臉色都非常嚴厲。)

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乾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

石崇說:“不值得遺憾,現在就還給你。”於是命令手下把自己的珊瑚樹全都搬出來,有三四尺高,枝條舉世無雙、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株,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悵然若失。)

緊接著,文章又記錄了另一則鬥富的故事:

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裡四十裡,石崇作錦步障五十裡以敵之。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王君夫用麥芽糖拌乾飯來刷鍋,石季倫就用蠟燭當柴火做飯。王君夫用紫絲布做麵、碧綾做裡的步障,拉了四十裡長;石崇就用錦緞做了五十裡長的步障來和他抗衡。石崇用花椒和泥來塗牆,王君夫就用赤石脂來塗牆。)

我們所探討的“王君夫以飴糒澳釜”,正是這係列鬥富行為中的一環。

注釋及翻譯

·王君夫:即王愷,字君夫,西晉時期外戚,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官至後軍將軍。

·以:用。

·飴:音yi,麥芽糖糖稀。

·糒:音bei,乾飯。

·澳:音ao。此處是動詞,意為“刷洗”、“擦拭”。這是“澳”字一個非常用但古雅的用法。

·釜:音fu,古代的一種鍋。

翻譯:

王愷用麥芽糖和乾飯來刷鍋。

著作介紹

·《世說新語》:由南朝宋的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撰的一部筆記小說,主要記載了東漢末年至東晉時期士族階層的逸聞軼事和清談玄言。全書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汰侈等三十六門,共一千多則故事。它不僅是研究魏晉曆史與哲學的寶貴資料,更以其精煉傳神的文筆,開創了中國古典“誌人小說”的先河,生動地刻畫了“魏晉風度”的時代精神。

·作者劉義慶:南朝宋宗室,文學家。他愛好文辭,喜招攬文學之士,《世說新語》雖為他及其門客共同編撰,但體現了他的思想情趣和文學品味。該書反映了魏晉時期士人崇尚清談、不拘禮法、追求個性解放的風氣。

典故背景

1.西晉的奢靡之風:西晉王朝在統一三國後,統治階層迅速腐化。以晉武帝司馬炎為首,整個貴族集團沉溺於享樂,競相攀比財富。石崇、王愷、羊琇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石崇與王愷鬥富:這是中國曆史上炫富的“巔峰之作”。王愷是皇親國戚,有皇帝撐腰;石崇則是靠擔任荊州刺史時劫掠客商而暴富的官僚。兩人之間的鬥富無所不用其極,從服飾車馬到家居裝飾,再到日常用度,極儘奢華之能事。“以飴糒澳釜”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荒唐行為——用當時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珍貴食物糖和糧食)來充當最普通的清潔劑,以此炫耀其財富之多已到了可以肆意浪費的地步。

寓意

1.對驕奢淫逸的尖銳批判:這個典故最直接的寓意就是揭露和批判統治階層毫無節製的奢侈浪費。他們將民脂民膏用於毫無意義的攀比,其行為已經脫離了享樂本身,變成了一種扭曲的財富炫耀和精神空虛的體現。

2.盛極而衰的預兆:這種自上而下的奢靡風氣,是西晉王朝迅速走向腐敗和滅亡的鮮明征兆。一個王朝的精英階層若將精力都耗費於此,其國運必然不能長久。果然,西晉統一後僅三十多年就爆發了“八王之亂”,隨後迅速衰亡。

3.人性的異化: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它不再服務於人的正常需求,反而異化了人性。石崇、王愷等人的行為,表明他們已經成為了財富的奴隸,通過一種病態的方式來尋求存在感和優越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結合現實論述

這個近兩千年前的典故,在當今社會依然如同一麵鏡子,映照出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

1.批判當代的“炫富文化”與過度消費:

·“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的現代版本比比皆是。例如,在社交媒體上,網紅用昂貴的魚子醬或黑鬆露做無意義的“開箱”或浪費性實驗;富豪購買豪車、遊艇、私人飛機並非出於實用,而是為了標榜身份;一些直播中出現的“大胃王”浪費糧食等行為。這些都是一種精神空虛的物化表現,與古人用糖刷鍋並無本質區彆。

·它警示我們,當消費脫離了使用價值,soey追求符號價值時,就演變為一種社會病態。

2.對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的啟示:

·一個健康的企業,其文化必然是反對鋪張浪費、崇尚務實節儉的。如果企業領導層沉迷於豪華排場、不計成本的商務宴請和辦公室裝修,那麼這種“汰侈”之風就會從上而下腐蝕整個組織,最終導致成本失控和內部腐敗。

·從更廣的視角看,可持續發展理念正是對“汰侈”的徹底否定。它要求我們珍惜地球資源,反對為了短期炫耀而進行的過度開采和消費,這與石崇、王愷那種竭澤而漁式的財富展示形成鮮明對比。

3.對個人價值觀的警醒:

·對於個人而言,這個典故提醒我們審視自己的財富觀和幸福感來源。真正的幸福和尊嚴,是來自於內在的修養、知識的積累和對社會的貢獻,還是來自於外在的、用金錢堆砌的浮華表象?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培養一種“儉以養德”的定力尤為重要。不被消費主義裹挾,不通過浪費來獲取虛妄的滿足感,是一種現代人需要修煉的智慧。

總結而言,“王君夫以飴糒澳釜”不僅僅是一個曆史趣聞,它是一聲穿越時空的警鐘。它告誡我們:無論社會如何富裕,勤儉節約的美德永不過時;無論個人擁有多少財富,精神的豐盈遠比物質的堆砌更為重要。一個沉迷於“汰侈”之風的社會或個人,終將如西晉一般,在虛妄的繁華中走向迷失與衰敗。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 重生在1995,地球儀變異了 我的異界後援團 兩次啟靈失敗?那是你沒見識! 清冷聖女:修真界高懸於天的聖光 開局退婚的我,終究還是無敵了 男人被甩自述:背水一戰 混沌龍血:廢柴少主的逆襲 萬人嫌每天都在純愛文裡艱難求生 權力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