軷ba,祭祀路神。祭後以車輪碾過牲體,以示出行無艱險。《詩經·大雅·生民》:“取羝di)以軷。”羝:公羊。)
《詩經·大雅·生民》是周族史詩之一,記載了周人始祖後稷充滿神跡的誕生與開創農業的曆程。其中“取羝以軷”一句雖簡短,卻蘊含豐富的文化密碼。讓我們從原文解析入手,逐步揭開這段古老文本的深層意義。
一、原文與注釋
原文節選第八章):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載謀載惟,取羝以軷。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注釋:
·羝di):公羊,特指祭祀用的雄性犧牲
·軷ba):古代祭路神儀式。具體指將車輪碾過祭牲,象征清除前路災厄
·“取羝以軷”直譯:取來公羊舉行軷祭
二、全章白話翻譯
後稷教導周人祭祀的場麵)
說起我們的祭祀何等隆重?有人舂米有人舀取,有人簸糠有人揉搓。淘米聲嗖嗖響,蒸米熱氣騰騰。眾人商議籌劃,取來公羊行軷祭。或燒或烤奉神靈,祈求來年更豐登。
三、創作背景與上下文
《生民》創作於西周初期約公元前1110世紀),是周王室祭祀祖先的頌歌。詩中後稷被塑造成“農神”形象:
·第三章:其母薑嫄履巨人足跡神秘受孕
·第四章:後稷被棄而不死,受牛羊飛鳥庇護
·第五至七章:天生精通農耕,培育良種
·第八章:建立祭祀製度,其中“軷祭”標誌著周人將農業文明與禮製結合
四、深層寓意解析
1.犧牲的象征體係
公羊作為雄性祭品,體現:
·陽剛之氣:契合祈求豐產的生殖崇拜
·血祭傳統:通過生命交換實現人神溝通
·路神祭祀:為農業文明開拓空間秩序
2.儀式中的宇宙觀
“軷祭”實為時空節點的神聖化:此處無法用圖片展示,隻能看文字)
a[羝羊]>b雙重象征
b>c[血祭豐產]>e[建立人神秩序]>g[構建周禮雛形]
b>d[淨化道路]>f[確立空間秩序]>g[構建周禮雛形]
3.文明建構邏輯
從後稷的神奇誕生到建立祭祀,暗含周人政治哲學:
h[感生神話]>i[農技發明]>j[祭祀製度]>k[政權合法性]
五、現實啟示與當下思考
1.傳統儀式的現代轉化
·當代“破土動工”儀式可視為“軷祭”變形
·重要活動前的準備程序如航天發射全係統檢查)延續著“淨化前路”的心理需求
2.犧牲精神的當代詮釋
·公羊犧牲可對應現代社會的責任擔當
·啟示:任何進步都需要某種形式的“奉獻”如抗疫中醫務人員的付出)
3.農業文明的智慧
·後稷將野生植物培育為農作物,體現“順應自然+主動改造”的智慧
·對應當代生態農業:在尊重生態規律前提下創新技術
4.文化記憶的構建
·周人通過《生民》強化族群認同
·現代啟示:健康的社會需要共同文化敘事如國家曆史教育、企業文化建設)
這段古老的祭祀記載,本質上揭示了人類永恒的命題: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建立秩序。從驅車碾過祭牲的原始儀式,到現代社會的風險評估體係,人類始終在嘗試用既有資源如公羊)和創造的方法如軷禮)來麵對未知。這種在敬畏中前行、在傳承中創新的精神,正是《生民》穿越三千年依然生動的根本原因。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