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罷)ba,停止。《論語·子罕》:“欲罷不能。”
我們來全麵解讀《論語》中“欲罷不能”這個經典典故。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
《論語·子罕》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釋】
·喟然:形容深深歎息的樣子。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抬頭仰望,越覺得它崇高;努力鑽研,越覺得它艱深。“之”指代孔子的學問與人格。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看看好像在前麵,忽然又像在後麵。形容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變幻無窮,難以把握其全貌。
·循循然:有步驟、有次序的樣子。
·善誘人:善於引導彆人。
·博我以文:用古代文獻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
·約我以禮:用禮儀製度來約束我的行為。
·欲罷不能:想要停下來也做不到。
·既竭吾才:已經用儘了我的才力。
·如有所立卓爾:仿佛看到先生的學說卓然矗立在麵前。
·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雖然想再追隨它,卻又無路可循了。末,無。由,路徑。
【翻譯】
顏淵深深地感歎道:“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不可攀;我努力鑽研,越鑽越覺得堅不可摧。看著它好像在前麵,忽然又像在後麵。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引導我們,用各種文獻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製度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要停止學習也做不到。我已經用儘了我的全部才力,仿佛看到他的學說卓然矗立在我的麵前。雖然我想再追隨上去,卻感到無路可走了。”
二、典故背景
這段話出自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字子淵)之口。顏回是孔子最讚賞的學生,以其德行和高超的悟性著稱,但他卻英年早逝。
這段“喟然之歎”是顏回跟隨孔子學習過程中的切身感受。它描繪了一個求學者在麵對博大精深的學問時,所經曆的那種既困惑又向往、既疲憊又興奮的複雜心理。孔子並非填鴨式教學,而是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欲,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探索和思考,最終達到“欲罷不能”的癡迷狀態。這既是顏回個人學習體驗的寫照,也是孔子教育方法成功的最佳證明。
三、寓意
“欲罷不能”從這個典故中提煉出來,其核心寓意超越了單純的學習,包含了幾個層麵:
1.對真理和學問的無限渴求:它描述了一種極高的學習境界,即學習不是外在的強迫,而是內在的、無法抑製的驅動力。求知者完全沉浸其中,被知識的魅力所征服,以至於無法中途停止。
2.良師引導的重要性:這種狀態的產生,離不開“循循善誘”的導師。一個好的老師,懂得如何激發興趣、引導方向,讓學生自己走上探索之路。
3.進取的艱難與喜悅:這個過程伴隨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艱難,但也伴隨著“如有所立卓爾”的喜悅。它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攀登者雖感力竭,卻心向往之。
四、結合現實論述
“欲罷不能”的智慧,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1.在個人學習與成長方麵:
現代人常常抱怨“躺平”和“內卷”,學習的動力往往來自於外部的考試、考證或職場壓力。這導致學習成為一種負擔,一旦壓力消失,學習便戛然而止。而“欲罷不能”的狀態提醒我們,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找到內在的驅動力。
·例如:一個程序員為了解決一個技術難題,通宵達旦地查閱資料、調試代碼,當問題解決時,所帶來的巨大成就感和智力上的愉悅,會讓他對下一個挑戰“欲罷不能”。一個真正的讀書愛好者,捧起一本好書,會廢寢忘食,完全沉浸在作者構建的世界裡,這也是“欲罷不能”。我們需要尋找自己真正熱愛的領域,讓興趣而非功利成為最好的老師。
2.在商業與產品設計方麵:
“欲罷不能”是現代互聯網產品追求的最高目標之一。許多成功的產品都致力於打造一個讓用戶沉浸其中、無法離開的體驗。
·正麵例子:優秀的在線課程平台如可汗學院)通過遊戲化學習、即時反饋和循序漸進的課程設計,讓學生獲得持續的正向激勵,從而對學習“欲罷不能”。一些優秀的遊戲和應用程序,通過精妙的機製設計,讓用戶不斷獲得“小確幸”和成長感,從而深度投入。
·反麵警示:一些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台,利用算法無限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雖然也製造了“欲罷不能”的刷屏效果,但這種設計往往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如獵奇、拖延),導致信息繭房和時間浪費。這與顏回在追求大道中“欲罷不能”有本質區彆——前者是被動沉溺,後者是主動進取。
3.在管理與領導力方麵: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也應該像孔子一樣“循循善誘”,激發團隊成員的潛能和內驅力。
·應用:通過設定有挑戰性但可達成的目標博之以文),建立清晰的團隊規範和價值觀約之以禮),讓員工在工作中不斷獲得成長感和意義感。當員工覺得工作不僅是謀生手段,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時,他們就會對工作投入巨大的熱情,達到“欲罷不能”的創造狀態。這與靠kpi強壓和物質刺激所帶來的被動工作,效果天差地彆。
結論
“欲罷不能”不僅僅是一個形容興趣濃厚的成語,它更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一種高效的教育方法和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模型。它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修養、事業發展還是產品創新,最高明的境界不是靠外力推動,而是營造一種讓人發自內心地熱愛、沉浸其中、無法割舍的吸引力。在這個容易分心的時代,找回那種對知識、對事業、對美好事物的“欲罷不能”的專注與熱情,或許是我們應對浮躁、獲得深度幸福與成功的一劑良方。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