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覇)ba,稱霸。諸葛亮《草廬對》:“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注意】在古代,“霸”沒有蠻橫不講理的意義。
我們來詳細解讀諸葛亮《草廬對》又稱《隆中對》)中“誠如是,則霸業可成”這一典故。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節選):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儘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裡,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注釋:
·已來:以來。
·跨州連郡者:占據幾個州郡的軍閥。
·挾天子而令諸侯:控製皇帝,用皇帝的名義號令各地諸侯。
·爭鋒:爭強爭勝。
·國險而民附:地勢險要,百姓歸附。
·用武之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帝室之胄:皇族的後代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岩阻:險要的關隘。
·內修政理:對內整頓政治。
·簞食壺漿:用籃子盛著飯,用壺盛著漿飲品)。形容百姓踴躍犒勞軍隊。
·霸業:在這裡指稱霸天下的功業,即複興漢室、統一天下的偉業。
現代翻譯:
諸葛亮回答說:“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天下豪傑紛紛起兵,占據州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望低微,兵力也少,但是他最終卻能打敗袁紹,由弱變強,這不僅是因為天時有利,也是在於人的謀略。如今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挾持著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直接爭鋒。孫權占據江東,已經曆經了三代,地勢險要,民心歸附,又有賢能之士為他效力,對於他,隻能作為外援而不可以圖謀奪取。荊州北麵依據漢水、沔水,南麵可以直達南海,東麵連接吳郡、會稽,西麵通向巴郡、蜀郡,這是一個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但是它的主人劉表卻守不住,這大概是上天用來資助將軍您的,將軍您可有這個意思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千裡肥沃的土地,是物產豐饒的天然寶庫,漢高祖劉邦就是憑借這裡成就了帝業。如今的益州牧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在北麵威脅著他,雖然百姓富裕,地方富足,但他卻不知體恤愛惜,有智慧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明君。將軍您既然是漢室皇族的後代,信義聞名於天下,又能夠廣納英雄,求賢若渴,如果能夠同時占據荊州和益州,守住那些險要的關隘,西麵與各戎族和好,南麵安撫夷族和越族,對外與孫權締結盟好,對內修明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中原的宛城、洛陽一帶進軍,將軍您則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到時候,老百姓誰能不簞食壺漿地前來歡迎將軍您呢?如果真能做到這樣,那麼稱霸天下、複興漢室的大業就可以成功。”
二、典故背景
1.時代背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統一北方,孫權繼承父兄基業穩固江東,而劉備雖有關羽、張飛等萬人敵的猛將,卻屢戰屢敗,沒有固定的根據地,前途迷茫。
2.人物背景:劉備當時依附於荊州劉表,深感自己抱負難以施展,經徐庶推薦,他三顧茅廬,拜訪隱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尋求天下大計。
3.對話性質:《草廬對》是諸葛亮為劉備量身定做的頂級戰略規劃。它清晰地分析了天下大勢,確定了戰略目標興複漢室),指出了主要敵人曹操),團結了可爭取的力量孫權),規劃了戰略步驟取荊益、固根基、待時機、圖北伐),並預見了戰略前景。這是一次改變中國曆史走向的著名戰略構想。
三、寓意與內涵
1.“霸業”的真諦:正如用戶強調,此處的“霸”並非蠻橫無理,而是以實力和德政為基礎,實現統一和秩序重建的宏偉功業。它與齊桓公、晉文公的“尊王攘夷”之霸業一脈相承,核心目標是“興複漢室”,具有政治合法性和道義正當性。
2.戰略規劃的重要性:《草廬對》的核心寓意是遠見和規劃是成功的基石。它告訴我們,在麵對複雜局麵時,不能盲目行動,必須審時度勢,明確目標、敵人、朋友和路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3.實事求是的精神:諸葛亮的分析完全基於客觀現實。他承認曹操的強大“不可與爭鋒”),看到孫權的穩固“不可圖”),精準地找到了劉備集團唯一可能的發展空間荊、益二州)。這是一種基於現實條件的務實主義。
4.“人謀”勝於“天時”:諸葛亮開篇就點出曹操成功的關鍵“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智慧和謀略在曆史進程中的決定性作用。
四、結合現實論述
《草廬對》的智慧在當今個人發展、企業管理乃至國家競爭中,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啟示:
·自我認知與定位“帝室之胄”的轉化):如同諸葛亮點出劉備“帝室之胄”的身份優勢,個人需要清晰認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專業背景和獨特價值。
·環境分析“天下大勢”):需要分析行業趨勢、市場格局誰是“曹操”、“孫權”)、潛在的機會與風險哪裡是“荊州”、“益州”)。
·製定個人戰略規劃:設定長期目標“霸業”),規劃實現路徑先積累經驗、再尋求突破),並保持靈活性以應對“天下有變”行業變革或機遇)。
2.對企業戰略管理的啟示:
·經典的sot分析:《草廬對》是一次完美的古代sot分析。s優勢):品牌漢室正統)、人才關張及後來的諸葛);劣勢):無根據地、實力弱小;o機會):荊、益二州之主無能;t威脅):強大的曹操、穩固的孫權。
·資源整合與聯盟:“外結好孫權”體現了戰略聯盟的重要性。企業需要清楚誰是對手,誰是可以合作的夥伴,通過合作彌補自身短板,共同應對強大競爭者。
·差異化競爭與藍海戰略:在曹操和孫權兩大巨頭已壟斷主要市場的情況下,諸葛亮為劉備找到了一個被忽視但極具潛力的“藍海市場”——荊益二州。這啟示企業,在紅海中廝殺不如開辟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3.對國家發展的啟示:
·一個國家的崛起需要清晰的戰略定位,處理好與主要大國“曹操”)、周邊國家“孫權”)的關係,找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跨有荊益,內修政理”),並耐心等待和創造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機遇“天下有變”)。
結論: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不僅僅是一句預言,更是一個建立在深刻洞察、周密規劃和堅定執行基礎上的成功公式。它超越了時代,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國家,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都必須具備宏大的視野、務實的策略和持久的毅力。《草廬對》的魅力,正在於它將一個崇高的理想,落實為一步一個腳印、可執行的戰略藍圖,這正是它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財富。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