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節1 白bái,“目辨白黑美惡”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1節1 白bái,“目辨白黑美惡”

第2章 第1節1 白bái,“目辨白黑美惡”(1 / 1)

白bai,白色。《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辨:辨彆。)

我們一起來深入解讀《荀子·榮辱》中“目辨白黑美惡”這一蘊含深刻哲理的名句。

一、原文、注釋及翻譯

1.原文節選《荀子·榮辱篇》)

“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惡,耳辨音聲清濁,口辨酸鹹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體膚理辨寒暑疾養,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為堯、禹,可以為桀、蹠,可以為工匠,可以為農賈,在勢注錯習俗之所積耳。”

2.重點注釋

·一同:共同具有的本性。

·無待而然:不需要後天學習、依賴任何條件就這樣的天性)。

·骨體膚理:指身體和皮膚。理,皮膚的紋理。

·疾養:痛癢。養,通“癢”。

·勢:通“執”,指行為舉止。

·注錯:亦作“措置”,指安排、處置,這裡引申為人的行為選擇。

·積:積累、習染。

3.現代翻譯

“大凡人都有一致相同的地方:餓了就想吃飯,冷了就想取暖,累了就想休息,喜歡有利的而厭惡有害的,這些都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無須後天學習就會這樣的,這是大禹和夏桀所相同的。眼睛能辨彆黑白美醜,耳朵能辨彆聲音清濁,口舌能辨彆酸鹹甜苦,鼻子能辨彆芳香腥臭,身體皮膚能辨彆冷熱痛癢,這些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是無須後天學習就會這樣的,也是大禹和夏桀所相同的。儘管本性相同,但)人可以成為堯、禹那樣的聖君,也可以成為桀、蹠那樣的惡人,可以成為工匠,也可以成為農夫或商人,這都取決於後天行為的措置、習慣的積累罷了。”

二、典故背景

1.思想背景:荀子處於戰國末期,他提出“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相對。他認為人的天性是“惡”的,生來就有貪欲、好利等本性。而“善”是後天人為“偽”)教化的結果。

2.文本背景:《榮辱篇》的核心在於探討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以及榮辱產生的根源。在此段落中,荀子旨在論證一個關鍵點:聖人與惡人、君子與小人,在先天本性上是完全相同的。他先列舉了生理欲望食、暖、息)的相同,再列舉了感官能力目、耳、口、鼻、體)的相同,以此夯實其論證基礎。

3.論證目的:荀子強調先天本性的相同,是為了突出後天的“注錯習俗之所積”才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差異的根本原因。這就像同樣的眼睛,能看清事物是本能,但選擇看什麼、如何看待、如何行動,則取決於後天的學習與環境熏陶。

三、寓意與內涵

1.承認感官認知的客觀性:“目辨白黑美惡”首先肯定了人的感官認知能力是認識世界的起點,這種能力是客觀、普遍且中立的。

2.強調“心”的主導作用:在荀子哲學中,比感官更重要的是“天官”感官)與“天君”心)的區分。眼睛能辨彆顏色,但“心”則負責驗證、思考、判斷,並發出行動的指令。如果心不能“征知”,那麼眼睛看到的可能隻是混亂的表象。因此,感官是工具,而心是主宰。

3.指向後天的教化與選擇:這句話的深層寓意在於,我們擁有辨彆是非、美醜、利害的先天能力,但這並不保證我們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的“榮”與“辱”,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這種能力,在後天環境中進行學習、思考和積累。本性是材料,而德行是作品。

四、結合現實論述

荀子這一思想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今天,具有極其強烈的現實警示意義。

1.對個人認知與判斷力的啟示:

·從“看見”到“看清”:我們每天都通過“目”泛指所有感官和信息渠道)接收海量信息,能“辨白黑美惡”隻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這條信息是真實的嗎?白黑)這個價值觀是值得追求的嗎?美惡)我們必須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變為主動的、清醒的判斷者,避免被算法推薦和情緒化言論所奴役。

·“注錯習俗”與個人成長:一個人的成就與品格,絕非天生注定。正如荀子所言,在於“積”。每天選擇閱讀經典還是沉迷短視頻,選擇誠實守信還是投機取巧,這些微小的行為選擇“注錯”)日積月累,最終決定了我們是成為“堯禹”還是“桀蹠”。這強調了終身學習與嚴格自律的極端重要性。

2.對教育與社會風氣的啟示:

·教育的核心是“立心”:現代教育不能隻滿足於傳授知識訓練“目辨”的能力),更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人格“心”的主宰能力)。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辨彆真偽、善惡,並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營造“化性起偽”的社會環境:荀子認為需要通過“禮法”來教化“化性”)和規範“起偽”)人的本性。對於一個社會而言,健全的法律、清晰的榮辱觀、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就是最重要的“注錯習俗”之場。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讓作出正確辨彆和選擇的行為變得容易,讓錯誤的行為付出代價。

3.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反思:

·人的不可替代性:ai在“辨”的層麵如圖像識彆、數據分析)已遠超人類。但人類的終極價值在於“心”的層麵——道德判斷、價值權衡和情感共鳴。在ai時代,我們更需回歸荀子的智慧,堅守人之為人的主體性,用我們的“心”去駕馭強大的工具,確保科技向善。

結論:

“目辨白黑美惡”遠不止於描述一種生理功能。它是一個深刻的哲學隱喻,提醒我們:擁有辨彆能力是一種天賦,但如何運用這種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卻是一生需要修習的功課。在當下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時代,我們更需擦亮心靈的雙眼,通過持續的學習、反思和實踐“積”),將天生的辨彆力升華為智慧的判斷力,從而明榮辱、知進退,為自己贏得真正的榮耀。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圍棋少年,我在大明舉重若輕 抗戰!我攜軍需商城和平全世界! 緬北:強迫臣服 天地翻覆 文娛:北電攝影係大導演 射雕之我為仙帝,當鎮壓此世 混沌奪天訣 葬神之夜 鎏金歲月:妯娌大戰 嬌軟女配被困瘋批修羅場強製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