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盯著照片笑了。
她想起今早母親蹭掉字時,袖口帶起的風裡飄著皂角香;想起昨晚老人摸她書脊時,指腹的繭蹭過書頁的觸感;想起剛才那隻在空氣裡畫“人”字的手,掌紋裡還沾著毛線的軟。
這些“消逝”的痕跡,原來都帶著體溫。
次日整理舊錄音帶時,她翻出《你說我在》的原始母帶。
磁帶殼邊緣有幾道細痕,像被指甲反複摩挲過——是周慧敏去年冬天坐在沙發上,無意識用指尖劃的。
從前她總覺得這些劃痕破壞了錄音的“完整性”,此刻把磁帶放進播放器,卻聽見電流雜音裡藏著極輕的“沙沙”聲,像有人在耳邊說悄悄話。
她忽然想起聲音學裡的“本底噪聲”——再純淨的錄音,都藏著環境的呼吸。
這些劃痕帶來的雜音,何嘗不是母親參與的“本底噪聲”?
林野找出風鈴殘骸,那是去年台風天吹落的,銅片上還留著雨痕。
她把磁帶劃痕的頻段提取出來,混上風鈴在樹脂裡的共振聲,製成新音頻《磨損即印記》。
發布時她寫:“她蹭掉了字,卻留下了手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深夜,月光漫過窗簾時,林野做了個夢。
她站在小學教室的黑板前,粉筆灰落進領口,涼絲絲的。
周慧敏站在她身後,穿著那件藍布衫,袖口沾著皂角香。
記憶裡母親總板著臉,但此刻她的眼睛是軟的,像浸在溫水裡的玻璃彈珠。
“野野。”周慧敏開口了,聲音清晰得像二十年前,“這行字,我幫你擦了吧?”
黑板上寫著“媽媽不愛我”,是十二歲的林野用粉筆畫的,字跡歪歪扭扭,帶著青春期的尖銳。
她沒回頭,隻是握住母親舉著黑板擦的手:“一起擦。”
粉筆灰簌簌落下,像細雪。
等黑板變空時,母女倆都笑了。
周慧敏的手還在她掌心裡,溫暖,乾燥,帶著織毛線時沾的羊毛纖維。
驚醒時,月光正照在廚房黑板上。
那道被蹭掉的灰痕在月光裡泛著淡銀,弧度竟像個未閉合的圓——差一點,就能圈住什麼。
林野沒開燈,對著空氣輕聲說:“媽,我不寫了,你也彆擦了。”
隔壁房間傳來三聲輕響,“咚、咚、咚”,是周慧敏用指節敲了敲床板。
節奏很慢,像在數“一、二、三”,數到第三下時,尾音輕輕顫了顫,像句遲到二十年的“好”。
林野裹著薄被起身,經過客廳時,目光落在沙發扶手上搭著的藍圍巾上。
那是周慧敏去年冬天織壞的,針腳歪歪扭扭,卻總被老人偷偷塞進她的背包。
此刻圍巾在月光裡泛著柔和的藍,邊緣沾著幾點蘋果汁——是今早她切蘋果時濺上的。
她伸手摸了摸圍巾,指尖觸到粗毛線的紮癢,忽然想起明天該洗了。
喜歡荊棘中的常春藤請大家收藏:()荊棘中的常春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