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的每一次文件查閱、每一次證據上傳、每一次日誌修改,都像經過精密計算一般,精準地觸發了省級監察係統預設的應急備份與跨平台鏡像機製。
這些功能是為應對服務器被物理摧毀或核心數據被篡改而設計的最後防線,平日裡極少啟用。
她不記得代碼,也不懂後台邏輯。
但她的身體,或者說她那早已內化為本能的職業素養,記住了整套反追蹤與證據保全的流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她的操作乾淨、利落,不留任何多餘痕跡,如同呼吸般自然。
更讓他感到詭異的是,所有這些操作的時間點,無一例外,全部集中在淩晨217至303之間。
那個時間段,正是十年前,青禾鎮鐘樓的地震監測儀,在倒塌前傳回最後一段異常數據流的時間。
仿佛每晚,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幽靈,在用林晚秋的手,一遍遍地複盤那場被掩蓋的災難。
午後,陽光炙熱。
林晚秋獨自一人來到剛剛落成的新中心小學圖書室。
空氣中還彌漫著新書和油漆的味道。
她沒有看那些嶄新的童書,而是徑直走向角落,翻閱堆在那裡的工程驗收資料。
很快,她在一份消防安全備案表中發現了異常。
煙感探頭的實際安裝數量,比設計圖紙上少了整整三分之一。
但與之對應的采購清單和財務報表,卻顯示項目款項已全額支付。
典型的偷工減料,賬目做平。
她沒有聲張,也沒有去找任何人質問。
她從隨身的布袋裡取出一個黑色的、巴掌大小的儀器。
她不知道這東西的型號和名稱,但她握住它的姿勢,食指搭在開關上,身體微微前傾,標準得如同受過千百次訓練。
激光測距儀。
一道微不可見的紅點在天花板上跳躍。
她一言不發,逐一對照圖紙上的點位進行測量。
冰冷的數據一個個跳出,最終,她在圖紙上用紅筆圈出了六個位置——那裡的天花板光潔如新,隻有一層偽裝的塑料蓋板,根本沒有安裝任何設備。
當晚,一份蓋著“青禾鎮紀委監察辦公室”公章的整改通知,以“安全生產例行抽查”的名義,發送到了承安建築項目部的郵箱。
通知本身並無特彆,但附件裡,夾帶著一個不起眼的掃描件。
那是一張微微泛黃的a4紙,抬頭是《關於青禾鎮中心小學智能化係統配置的補充建議書》。
文件末尾的簽名龍飛鳳舞,正是陸承宇。
其中一行字被她用紅色方框標出,清晰刺眼:“……為優化成本、提高建設效率,建議報警裝置按最低合規標準布設即可。”
這份本該在三年前就已按規定銷毀的內部文件,不知何時,被她從某個被遺忘的數據備份磁帶的深處,重新喚醒。
深夜,暴雨如注,砸在鎮政府的玻璃窗上,發出沉悶的咆哮。
林晚秋站在廉政文化長廊的儘頭,冰冷的目光落在那個由她親手貼上封條的“青禾監字第001號”文件櫃上。
櫃子裡,鎖著青禾鎮所有在建工程的廉潔承諾書。
忽然,她毫無征兆地轉身,快步走向地下檔案室。
那裡陰暗潮濕,空氣中混雜著紙張腐朽和鐵鏽的味道。
她熟門熟路地找到牆角的通風口,用一把從工具箱裡摸出的小刀,利落地撬開生鏽的蓋板。
她將一枚新的u盤,用膠帶緊緊纏繞在通風管道深處的金屬支架上——裡麵是今天下午拍攝的所有消防隱患視頻,以及那份致命的資金比對圖。
做完這一切,她沒有立刻離開。
她靜靜地佇立在黑暗中,手掌貼著冰冷的牆壁,仿佛在傾聽。
牆體深處,似乎有某種她聽不見、但感受得到的低頻在隱隱回蕩。
同一時刻,數十公裡外的縣城邊緣,地質監測站的值班員猛地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屏幕上,一個被標記為“已廢棄”的監測點,突然跳出了鮮紅的警報。
來源:青禾鎮,鐘樓原址基座,03號傳感器。
那個十年前就已停止工作的傳感器,連續第七天傳回了極其微弱但極其穩定的數據流。
而就在剛才,數據流之上,疊加了一項全新的異常記錄——“人工觸碰震動波形”。
係統自動比對曆史數據庫,一行結論讓他頭皮發麻:波形特征,與十年前鐘樓鑽石結構發生初次裂解前的微震前兆,高度相似。
他一把抓起電話,正準備向上級彙報這樁怪事,屏幕上的信號卻突然中斷了。
所有數據流消失,警報解除。
屏幕上,隻餘一行係統自動留存的日誌,在黑暗中閃爍著幽綠色的光芒。
“來源可信,標記為待核查。”
喜歡執劍者暗流扶貧路請大家收藏:()執劍者暗流扶貧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