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給他一個看似能夠抓住的救命稻草,誘使他拋出真正想用來交易的籌碼。
中午十二點三十五分,林小禾以“去整理會議紀要初稿”為由,悄然退出了禮堂。
她在走廊儘頭的窗邊站定,看似在透氣,實則在等待。
幾分鐘後,手機無聲地震動了一下,是一條來自陳秘書團隊的加密信息。
她點開,屏幕上顯示的是一份剛剛被破譯並下載的文件,來自一個境外加密郵箱,上傳者ip指向周德海秘書家中的電腦。
文件名:《權力平衡法則.docx》。
林小禾的呼吸一滯。
她飛快地瀏覽文件內容,臉色一寸寸變得蒼白。
那不是什麼犯罪證據,那是一本詳細到令人發指的教案,一整套完整的反調查體係操作手冊。
標題觸目驚心:“如何讓一名紀檢乾部在七步之內自我懷疑”。
第一步:親情綁架。
利用其親屬,特彆是已故長輩的聲譽,製造道德困境。
第二步:名譽汙名。
散播其調查行為是“公報私仇”或“派係鬥爭”的流言。
第三步:程序瑕疵誘導。
設計圈套,使其在取證或辦案流程中出現微小失誤,再無限放大,攻擊其調查的合法性。
第七步:極限施壓。
動用所有社會關係,對其家庭、愛情進行全麵乾預,迫使其在孤立無援中崩潰。
每一步下麵,都附有詳細的案例分析和操作建議。
而那些所謂的“案例”,竟與林晚秋此次調查中所遭遇的幾乎所有困境,一一對應。
林小禾的指尖冰涼。
她立刻將文件加密轉發給陳秘書。
幾秒後,陳秘書的回複隻有一句話,卻重如千鈞:“這不是個人犯罪,這是一套可以複製和傳播的,地方性的腐敗治理模式。”
傍晚六點十二分,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從禮堂的高窗褪去,整個空間陷入沉沉的暮色。
林晚秋站起身,手中多了一份長達十幾頁,由周德海親筆書寫的“情況說明”。
表麵上,他在交代當年扶貧資金的流向和挪用細節,但字裡行間,通篇都在強調“特殊時期,需要特殊手段”“為了青禾鎮的整體發展和穩定,犧牲個彆程序和個體是必要的”。
他甚至將那筆被挪用的款項,美化成一筆“為了盤活全局而進行的高風險內部拆借”。
這是一份毫無悔意的自辯書,一份將罪惡合理化的宣言。
林晚秋沒有當場拆穿。
她接過那份沉甸甸的紙張,當著周德海的麵,親手將其裝入物證袋,封存。
然後,她從自己的公文包裡取出一張空白的便箋,寫下一行批注,連同物證袋一起,遞交給了身後的陳秘書。
“建議將此材料原件封存,複印件作為‘地方治理病理學典型樣本’,納入省紀委警示教育案例庫。”
回程的車上,夜色漸濃。
她的手機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動著那個她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名字——陸承宇。
她接起,沒有說話。
電話那頭是長久的沉默,最後,陸承宇的聲音傳來,帶著一絲她從未聽過的疲憊和沙啞:“我爸說,隻要你現在收手,他還願意出麵,保你年底進省政協,安穩落地。”
這是一個交易,也是最後的通牒。用她的前途,換取他家族的安全。
林晚秋望著窗外飛速倒退的、被夜色吞噬的山巒剪影,那些山,沉默如鐵,見證了這片土地上太多的罪與罰。
她忽然輕聲開口,聲音很輕,卻足以讓電話那頭的人聽清每一個字:“你知道嗎?張誌明的那座無名荒墳上,今天多了一枚黨徽。”
說完,她沒有等待任何回答,徑直掛斷了電話。
幾乎是同時,第一滴冰冷的雨水砸在車窗上,緊接著,是第二滴,第三滴……無數細小的水珠彙成水流,沿著玻璃滑下,像一行行無聲的叩問,又像一場遲來的洗刷。
車內的空氣安靜得隻剩下雨聲和她平穩的呼吸。
她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腦海中卻清晰地浮現出父親書房裡那張泛黃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年輕的父親穿著一身筆挺的製服,胸前的黨徽在黑白光影裡依舊閃亮。
那枚黨徽,她今天放在了另一個人的墳頭。
那麼,她該給自己的父親,留下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像一顆深埋的種子,在被雨水浸透的、冰冷的黑暗裡,悄然破土。
喜歡執劍者暗流扶貧路請大家收藏:()執劍者暗流扶貧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