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大軍即將壓境的消息,如同沉重的陰雲籠罩在梁山泊上空。備戰的氣氛日益濃厚,各營寨日夜操練,打造軍械的叮當聲不絕於耳。然而,在這同仇敵愾的表象之下,權力的暗流卻在聚義廳內激烈碰撞。
這一日,宋江再次召集眾頭領,商議迎敵部署。
“……此番官軍來勢洶洶,據探馬回報,其先鋒已至濟州地界,主力不日便將抵達。我軍雖眾,然官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不可小覷。”宋江端坐主位,麵色凝重,“當務之急,是統一號令,明確職權,方能如臂使指,克敵製勝。”
吳用輕搖羽扇,接口道:“哥哥所言極是。以往我等禦敵,多是各自為戰,或臨時指派。如今大敵當前,需設立前、後、左、右、中五路都先鋒,並設總接應使,統一調度,方能發揮最大戰力。”
眾頭領紛紛點頭,認為此言有理。
宋江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道:“這統兵人選,關係此戰勝負,需德才兼備,眾望所歸。宋某與軍師商議,擬請盧俊義員外,擔任前部正印先鋒官,統領馬步精銳,正麵迎敵。盧員外武藝超群,名滿天下,必能不辱使命。”
盧俊義聞言,起身抱拳:“盧某蒙哥哥看重,敢不效死力!”他上山雖晚,但憑借一身驚人藝業和宋江的刻意提拔,地位尊崇,由他擔任最緊要的前部先鋒,倒也無人能明麵反對。
宋江點頭,繼續道:“左路先鋒,便由關勝將軍擔任。右路先鋒,由呼延灼將軍擔任。二位皆是沙場宿將,熟知兵法,定能輔佐盧員外,克建奇功。”
關勝、呼延灼亦起身領命。此二人原是朝廷降將,與宋江理念相近,由其分掌左右兩翼,顯然也是宋江一係的重要安排。
“後路接應,關係全軍退路與糧草輜重,至關重要。”吳用接過話頭,“擬請花榮賢弟擔任後軍主將,呂方、郭盛為副,確保萬無一失。”
花榮是宋江鐵杆心腹,由其掌握後路,等於將全軍的退路握在手中。
至此,前、左、右、後四路主要兵權,已儘數落入宋江及其親信、或傾向於招安的頭領手中。
廳內一些嗅覺敏銳的頭領,如林衝、魯智深等,已微微蹙眉,察覺到了這人事安排背後的意味。
宋江仿佛未見,又將目光投向武鬆,臉上帶著看似誠摯的笑容:“至於中路策應,協調四方,非智勇雙全者不能勝任。武鬆兄弟勇冠三軍,屢破強敵,正是最佳人選!便請武鬆兄弟,總督中路兵馬,並兼領水軍,以為全軍奧援,如何?”
中路策應,聽起來位置關鍵,實則權力模糊。既要策應四方,便不能輕易調動,更像是被高高掛起。而兼領水軍,看似加重權柄,但水軍頭領李俊、阮氏三雄等人皆與武鬆交好,這本就是武鬆的勢力範圍,宋江此舉,頗有順水推舟、明升暗控之嫌。
刹那間,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武鬆身上。眾人都想看看,這位如今聲望極高的武二郎,會如何應對這看似重用、實則架空的安排。
武鬆麵色平靜,並無絲毫波瀾。他早已料到宋江、吳用會在兵權上做文章。他緩緩起身,並未直接回應宋江的任命,而是反問道:“公明哥哥安排周詳,武鬆佩服。隻是,武鬆有一事不明,還請哥哥與軍師解惑。”
“兄弟請講。”宋江道。
“前部先鋒盧員外,勇則勇矣,然其上山日短,於我軍中士卒習性、地理形勢,恐不如林衝哥哥、秦明哥哥等老兄弟熟悉。左路關勝將軍,右路呼延灼將軍,亦是我梁山棟梁,然其舊部多已打散重整,臨陣指揮,調度是否如意?”武鬆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直指關鍵。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關勝、呼延灼,二人皆微微變色。武鬆繼續道:“林衝哥哥曾任八十萬禁軍教頭,深諳戰陣之道;秦明哥哥性情如火,臨陣爭先,皆為先鋒上佳之選。為何不委以重任,反置於中軍聽用?莫非哥哥與軍師,對我等老兄弟,已信不過了?”
此言一出,林衝、秦明等人臉色頓時難看起來。他們原本並未多想,經武鬆一點,立刻察覺出這人事安排中的親疏之彆與製衡之意!
宋江和吳用沒想到武鬆如此直接,一下子將矛盾挑明,臉色頓時有些尷尬。
吳用連忙打圓場:“武鬆兄弟誤會了!盧員外、關勝將軍、呼延將軍皆有大才,正當重用。林衝教頭、秦明統製亦是股肱,置於中軍,正是要借重二位經驗,為武鬆兄弟參讚軍機,穩定大局啊!”
“哦?參讚軍機?”武鬆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冷笑,“既然如此,那這中路總督之職,武鬆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若便請林衝哥哥總督中路,秦明哥哥為副,武鬆願為一馬前卒,衝鋒陷陣,絕不退縮!”
他竟直接拒絕了中路總督的任命,反而推舉林衝和秦明!這一下,不僅將了宋江一軍,更將林衝、秦明這兩位實力派頭領,徹底拉到了自己這一邊!
林衝當即起身,沉聲道:“武鬆兄弟所言,正是林衝心中所想!林衝願聽武鬆兄弟調遣,共禦外敵!”他本就對招安心存抵觸,如今又被宋江明顯邊緣化,心中怨氣被武鬆點燃,立刻表明立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明也嚷道:“俺秦明也是個直性子!讓俺去衝鋒陷陣,絕無二話!但要俺在後麵看著,憋也憋死了!武鬆兄弟,俺跟你乾!”
劉唐、三阮、李逵等武鬆的堅定支持者更是紛紛鼓噪起來:
“對!武鬆哥哥去哪,俺們就去哪!”
“讓林教頭總督中路,武鬆哥哥做先鋒,這才妥當!”
廳內形勢瞬間逆轉!宋江精心布置的人事安排,被武鬆以退為進,輕描淡寫地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宋江臉色鐵青,握著椅背的手指因用力而發白。吳用也是羽扇僵在半空,額頭微微見汗。他們沒想到武鬆如此棘手,不僅武力超群,這爭權奪勢的手段,也如此老辣!
若強行堅持原議,勢必引發林衝、秦明等大批頭領的強烈不滿,甚至可能導致內部火並,未戰先亂!
僵持之際,一直閉目養神的人雲龍公孫勝,忽然睜開眼,打了個圓場:“無量天尊。大敵當前,和為貴。既然武鬆師弟謙讓,林衝教頭亦眾望所歸,不若便依武鬆師弟之言,由林衝總督中路,秦明、武鬆為副,共同策應。前部先鋒,仍由盧員外擔任,關勝、呼延灼為輔。諸位以為如何?”
他這個提議,算是各退一步,既保留了宋江對前軍的主導權,也滿足了武鬆一派掌握中軍的要求。
宋江心知若再堅持,局麵將不可收拾,隻得強壓怒火,順勢下台:“便……便依先生之言。”
這場關於兵權的暗流交鋒,以武鬆的巧妙反擊和公孫勝的調和暫告段落。武鬆雖未奪得最高指揮權,卻成功將林衝、秦明等實力派拉攏至自己陣營,並打破了宋江試圖完全掌控兵權的圖謀。
然而,經此一事,梁山內部派係分野,已涇渭分明。所有人都明白,與官軍的大戰尚未開始,梁山內部的較量,卻已進入了更加凶險的階段。
武鬆走出聚義廳,與林衝、秦明等人對視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決意。
真正的風暴,即將來臨。他們必須握緊手中的刀,既為禦外侮,也為在這內部的驚濤駭浪中,尋得一線生機。
喜歡水滸新夢請大家收藏:()水滸新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