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殿內氣氛凝重得幾乎要滴出水來,趙仕吉的詰問與張芝的內心風暴激烈碰撞之際——
殿門外,內侍尖細悠長的通稟聲驟然響起,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僵局:
“太子殿下駕到——!”
殿內所有大臣,無論方才爭論得如何麵紅耳赤,此刻都如同被按下了暫停鍵,瞬間收斂神色,迅速整理袍服冠帶,齊刷刷地麵向殿門方向,躬身垂首。
隻見殿門開處,年齡尚不足七歲的「太子」黃暺,在一身緋袍、麵容嚴肅的「太子少傅、都察院正卿」楊漣的牽引下,邁著小小的、卻極力模仿成人儀態的步子,走了進來。
他頭戴特製的遠遊冠,身著明黃色團龍紋常服,小臉繃得緊緊的,努力維持著莊重的表情,但那雙烏溜溜的大眼睛裡,還是不可避免地流露出一絲孩童麵對眾多陌生麵孔時的緊張。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群臣齊聲行禮,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
黃暺在楊漣的示意下,停在了禦階之下,那小小的身軀在巨大的殿堂和眾多高大的朝臣麵前,顯得格外單薄。
他學著記憶中父皇的樣子,抬起小手虛扶了一下,用尚帶著奶音的聲調,努力清晰地吐出楊漣事先教好的話語:
“諸位……大臣……平身。”
“謝殿下!”群臣起身,目光都聚焦在這位年幼的儲君身上,心思各異。
楊漣微微躬身,在太子身側低聲說了句什麼。黃暺點點頭,再次開口,聲音雖稚嫩,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顯然是經過反複練習:
“孤……適才在外,已聞諸位大人……為國儘忠、為將士正名之心意。”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回憶接下來的詞句,小眉頭微微蹙起,但很快又舒展開,繼續說道,語速不快,卻異常清晰:
“為國……儘忠而死之將士大臣,無論生前……是否蒙冤受屈,無論……是否……是否曾惹得父皇不快,其忠勇之心、捐軀之義,天地可鑒!朝廷……豈能令忠魂含恨九泉,令遺孀孤兒寒心?!”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驚雷!
殿內所有大臣,包括剛剛慷慨陳詞的趙仕吉、滿心悲憤的張芝、心思各異的雲燾、李裕、王存毅、周民倚等……無不悚然動容!
太子這番話,竟如此旗幟鮮明、擲地有聲地肯定了趙仕吉的主張!不僅支持為所有戰死者正名撫恤,更是直接點出了“是否曾惹得父皇不快”這一最敏感、最核心的痛點,這等於是在為韓定疆、江福安等被皇帝厭棄的將領張目!
這……這絕不可能是一個稚童能有的見識和膽魄。
無數道目光,瞬間如探照燈般,齊刷刷地射向太子身側麵無表情的「太子少傅、都察院正卿」楊漣。
是他!一定是他!隻有這位以剛直清流著稱、執掌都察院風憲的都老爺,才敢在背後教太子說出如此石破天驚、甚至隱隱有悖聖意的話。
還有……太子身後那若隱若現的「純貴妃」韋氏及其太山韋氏家族的身影,是否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看似稚嫩的表態,背後是清流對閹黨的宣戰?還是外戚對皇權的試探?抑或是兩者合力,借太子之口,表達對皇帝苛待忠烈的不滿?
殿內靜得可怕,落針可聞。隻有太子黃暺那帶著奶氣的餘音,仿佛還在梁柱間輕輕回蕩。
「禮部左侍郎」周元正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幾乎要熱淚盈眶。殿下的表態,無疑是為他編纂的追諡名冊,注入了一股強大的、來自儲君的“正當性”。
趙仕吉拄著拐杖,老眼之中精光爆射,腰杆挺得更直了。
而「兵部尚書令」雲燾、「左府大都督」王存毅等人,則交換了一個極其複雜、充滿深意的眼神。
太子此言,分量太重了!這潭水,被徹底攪渾了!「工部尚書令」周民倚更是臉色煞白,嘴唇哆嗦著,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隻覺得天旋地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軍機大臣、永安總督」張芝怔怔地看著禦階下那個小小的、努力挺直腰板的身影,又看了看太子身邊如青鬆般挺立的楊漣,再回想起太祖皇帝關於“民心帝心”的遺訓,以及玉璽上“天授神州”的冰冷刻痕……他心中那巨大的疲憊感,忽然被一種更強烈的、近乎荒謬的衝擊所取代。
稚子之言,竟如洪鐘大呂,震得這滿殿朱紫心旌搖蕩。
這大寧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是重歸太祖“民心為本”的坦途,還是繼續在“帝皇永鎮”的迷宮中沉淪?
張芝隻覺得眼前一片迷霧,而迷霧深處,似乎有一雙來自深宮婦人或者清流領袖的手,正悄然撥動著帝國的琴弦。
黃暺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死寂弄得有些不安,小手無意識地抓緊了楊漣的袍袖。楊漣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
小太子深吸一口氣,仿佛又想起了什麼,再次努力地、清晰地補充道:
“孤……孤年幼,尚不能親理國事。然深知……在座諸位大人,皆為朝廷股肱,江山棟梁。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孤……孤代父皇,代大寧社稷……謝過諸位!”
又是一番明顯超出年齡的得體言辭,帶著撫慰與籠絡。但此刻,大臣們心中掀起的驚濤駭浪,已遠非這幾句套話所能平息。
殿內的空氣,仿佛被無形的絲線緊緊纏繞,每一道目光的交彙,都充滿了無聲的較量與揣測。
禦座之後,那巨大的、象征著皇權的蟠龍金漆屏風,投下濃重的陰影。屏風之後,似乎有一道模糊而專注的身影,正靜靜地聆聽著殿前的一切。
「兵部尚書令」雲燾內心深處已是震撼不已,皇帝前些日子談笑之間就封了個不遠萬裡的「燕王」劉昕宇,他本來要為朱璧永爭一爭封王之事的,錯愕之下竟也忘記了。
‘朱元帥和小太子,或許,我兩者都應好好簇擁。’
喜歡神州明夷錄請大家收藏:()神州明夷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