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
聯名上疏之事商議妥當,眾舉人不再耽擱時間,各自返回家鄉,略做準備後,便開始啟程進京趕考。
由於近來濟南府各地,叛民越來越多,甚至有一些邪教妖人,趁亂聚集災民,衝擊官府。
山東巡撫錢士完在與總理河道大臣趙世祿商議之後,特地從自己的標營抽出兩百兵馬,又命濟南兵備道,從各地征調了三百民兵,負責保衛眾舉人安全進京。
五百名官兵、三百餘名舉人,加上眾舉人身邊的隨從,總計一千二百多人,前後分三批出發。
“哼,不過是個煙瘴之地來的福建子,有些厚顏無恥的東西,上趕著去諂媚人家,山東人的臉都被他們丟儘了。”
“就是,咱們齊魯之地,孔孟之邦的好漢子,豈能對那些說鳥語的南人卑躬屈膝?”
程光陽是第一批出發的,與他同行的還有九十多名山東舉人,一百五十名官兵。
這幫山東舉人中,有不少人讀過程光陽的小說,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每天都到船上爭相拜訪,想與他結識。
但與此同時,卻也有許多舉人,心裡對程光陽非常膈應,認為他作為一個福建子,沒資格帶領山東舉人聯名上疏,一路上沒少暗中對他指指點點。
“老爺,外麵那些山東的舉人老爺,好像在議論咱們。”
客光先憤憤不平道:“老爺做了那麼多,還不是為了救山東百姓,這幫人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
“不必理會。”程光陽搖了搖頭。
對他而言,無論如何,聯名上疏之事,自己一定是要做的。
首先是為了山東各地的災民,其次是為了自己,至於那些敵視自己的人,狗屁不是。
…
十月,眾人離開濟南府城,沿大清河向西,進入運河,接著沿河向北,依次經過東昌府城、臨清州、德州。
這日傍晚,眾人行至達德州良店驛暫歇。
良店驛位於德州城西北七十裡。是山東和北直隸的交界處,過了這驛站,再往北走,就是北直隸景州。
驛站內有驛卒三百餘名,負責接待眾人入住——
按照大明的規矩,所有進京趕考的舉人,沿途進入官方驛站,吃住全都免費。
“怎麼來這麼多人,晦氣……”
“就是,咱們驛站哪有那麼多吃的?”
對於眾人的到來,良店驛內的驛丞、驛卒們,明麵上不敢多言,暗地裡卻非常不高興。
這些年朝廷經常拖欠驛站工錢,可每天往來的官紳,卻是有增無減。這幫人到了驛站,個個白吃白喝,所有的開支,都得各個驛站自己解決。
特彆是今年,還遇上了這麼重的旱災,不少驛站都因此解散了。
進入驛站後,眾舉人各自分配到了住房,接著有驛卒進來給他們準備吃的——飯菜非常粗劣。
程光陽吃了幾口,感覺實在難以下咽,不得已,隻能讓客光先把先前送飯的驛卒喊來,開口問對方道: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其他飯菜了?”
“這位老爺,外邊多少人連這點吃的都沒有,我看您還是將就些吧。”那驛卒沒好氣道。
程光陽見狀,從袖中摸出五錢銀子,笑著道:“那現在呢?”
“好說,好說……”
那驛卒見狀,連忙收下銀子,將桌上的飯菜端走,很快給程光陽重新端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