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裡的街坊鄰居,看到拉車的和尚,一個個忍不住調侃他兩句。
南鑼鼓巷,青磚牆頭,槐葉簌簌落,露水凝階。
街麵上豆汁挑子歇巷口,銅勺碰桶,驚飛簷雀。
郵差蹬車鈴脆,碾碎晨光。
老茶館飄茉莉香,掌櫃倚門笑著對拉車的和尚問道。
“天涼了,和爺來碗熱茶?”
拉車的人兒,對著掌櫃子搖頭表示客氣。
路口剃頭匠剃刀沙沙,給早起的老大爺修麵。
街麵上提籠架鳥的遺老遺少,穿著直晃蕩的長袍馬褂,人五人六的跟街坊鄰居打招呼。
婦人拎籃匆匆走,黃瓜沾露,籃角粘泥。
風過處,煤爐煙混茶香,是老北平最尋常的秋晨。
拉車的和尚,來到雨兒胡同。
他站在門前,把大門拍的咚咚作響。
胡同裡的路人,瞧見敲門的和尚,忍不住多看他兩眼。
門開後,哈欠連天的林靜敏,披頭散發,素顏朝天看著門外的和尚。
“起這麼早~”
和尚把手裡的公文包,牛皮紙包,遞給她。
“趁著熱乎勁吃~”
接過東西的林靜敏,站在門洞裡,看著和尚,抽掉門檻,把洋車拉進院。
二進院,和尚拿著盆打水。
旁邊的林靜敏拿著陶瓷杯,刷牙洗臉。
如同老夫老妻的兩人,蹲在廂房門口,刷牙洗臉。
洗好手的和尚,走到裡屋,打量室內。
有心的他,在臥室裡驗證了自己的想法。
麵無表情的和尚,躺在床上,睜眼看房梁。
中堂,坐在圓桌邊的林靜敏,吃著和尚送來的熱包子。
此時房間內氣氛,如同尋常人家的日常。
吃飽喝足的林靜敏,開始翻看桌子上的公文包。
她從公文包裡掏出三本書。
兩本道家經文學說,一本雜亂無章文字書籍。
披頭散發的林靜敏,看到那本雜亂無章拚湊字的書籍時,她臉上露出少許激動的神情。
當她確定這本書就是自己想要的物品,隨即又把其他兩本書放回公文包。
和尚躺在裡屋床上,聞著床單枕頭都是她的氣息。
他脫外套鞋子,摟著竹夫人開始睡回籠覺。
進屋看了一眼的林靜敏,發現和尚睡著後,她站在床頭滿臉留念的模樣,輕輕撫摸和尚的臉頰。
歎息一聲的她,把那本雜亂無章文字的書籍,裝進包中換身衣服離開家門。
當林靜敏換好衣服離開房門時,睡回籠覺的和尚突然睜開眼。
他就躺在床上,睜著眼想心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一個半鐘頭過去。
離開家門的林靜敏,去而複返。
她把皮包隨手放到床頭櫃上,接著趴在和尚身上。
身上被重物壓的和尚,睜開眼睛,看著近在咫尺的臉頰。
床上疊在一起的一對人兒,互相盯著彼此的眼睛。
兩人的臉幾乎相觸,鼻息交織成細小的氣流。
和尚摟著身上的人兒,輕聲說道。
“不是要去天橋?”
林靜敏趴在他身上一動不動,側耳聆聽他的心跳。
“讓我躺會~”
此時兩人相顧無言。
半個小時後,和尚猛然起身,推開身上的人兒。
“胳膊麻了,快給老子捶捶~”
坐起身的林靜敏,用責怪的眼神,抬起手捶了一下和尚的右肩。
“不懂情調的臭男人~”
和尚麻掉的右肩膀,被她這麼一錘,臉上忍不住露出一個,道說不明的神情。
“快給老子揉揉肩。”
時間不語,卻悄悄流逝。
天橋街道,林靜敏坐在洋車後座上,看著路邊各種商販。
拉車的他時不時衝著人群,喊上一句“爺們兒借個道。”
正如他們第一次相見時的場景,他拉車,她坐車。
上午十點的北平天橋,晨霧未散,人潮已如沸水翻湧。
賣藝的銅鑼聲、算命的吆喝、糖葫蘆小販的竹梆子,混著黃包車夫的哨響,織成一張聲網。
穿長衫的紳士夾著公文包,在人群裡擠出一條縫。
紮頭巾的婦人抱著孩子,眼睛緊盯著變戲法的攤子。
耍猴的藝人蹲在長凳上,猴子搶過路人手裡的燒餅,引得哄笑一片。
遠處,拉二胡的盲人閉著眼,弦音被風吹散,又被吆喝聲吞沒。
熱氣從餛飩攤的銅鍋裡蒸騰而起,裹著油香和汗味,在秋風裡飄向遠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和尚兩人如同熱戀中的情侶,穿梭在天橋各個攤位。
明豔動人的林靜敏,此時身上散發著一股童真氣息。
往日的嫵媚知性美也消失不見。
左手,右手撥浪鼓的她,笑聲如鈴。
那模樣就如同一個小女孩,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一般,天真燦爛的笑容一直停留在臉上。
她為他買了各式各樣的衣服。
秋裝,冬裝,西服,長衫,棉袍,呢絨大衣,皮鞋,貼身衣物。
兩人還在照相館拍了一套結婚照。
臨近晌午時,和尚拉著滿載的洋車,看著胡同口。
要上廁所的她,這一去便沒再回來。
和尚把洋車放在胡同口,等了半個時辰。
坐在腳踏上的他,看著人來人往,摩肩擦踵的街道,他知道林靜敏走了,再也不會回來。
他們的相遇,用這種方式結束。
歎息一聲的和尚,拉著洋車走到天橋一處剃頭匠攤子邊。
他把洋車放好後,走到剃頭匠旁邊,坐在凳子上。
“爺們兒,剃光~”
剃頭匠攤子,支在茶樓外牆拐角邊上。
剃頭匠開始給坐在凳子上和尚修麵。
和尚下巴上的胡茬,像雜草叢生的荒地。
剃頭匠先擰了把熱毛巾,敷在客人臉上。
蒸汽裹著皂角香漫開,和尚的喉結隨著呼吸輕輕滾動。
剃頭匠左手按住和尚的後腦,右手捏著剃刀。
刀刃在陽光下泛著冷光,刀鋒貼著皮膚滑過,發出“沙沙”的細響。
閉著眼的和尚,感受到剃刀在下巴時的冷鋒,他全身起了雞皮疙瘩。
那種隨時都會被割喉的錯覺,讓他神經都有些緊繃。
這個剃頭匠,突然給了他一種同類的錯覺。
麵不改色的和尚,等對方給他剃完頭,修完麵才開始說話。
“以後有生意照顧你~”
正在給他敲背的剃頭匠,笑麵如花的回話。
“謝謝您嘞~”
“我這手藝,甭說放在天橋,就是整個北平都能排前三。”
和尚聽著對方的話語,默默點頭。
“趟頸的話接不接。”
正在給他按摩的剃頭匠,聞言此話瞬間不對勁。
此時他正在按摩的手,突然一用力。
和尚感覺背上按摩的力度加大,他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甭緊張,都是混飯吃的,兄弟沒惡意~”
聞言此話的剃頭匠,裝作聽不懂的模樣,陪著笑臉回話。
“這位爺,您這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
喜歡民國北平舊事請大家收藏:()民國北平舊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