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灰色的天空壓得很低,寒風卷著細碎的雪粒,刮在人臉上像針紮一樣疼。劉家堡西牆外的空地上,一座丈餘寬、丈餘深的合葬墓坑已挖好,凍土被翻出,泛著冷硬的白。幸存的人們肅立在墓坑周圍,沒人說話,隻有風掠過衣甲的“簌簌”聲,像一首無聲的悲歌,纏繞著這片剛經曆過血戰的土地。
劉江站在墓坑前,身上穿著洗得發白的舊棉甲,胸前彆著一朵用粗白布紮的花,手裡捧著一壇未開封的燒酒。他的眼神沉痛,卻沒有多餘的淚水——連日的血戰與奔波,早已讓他把悲傷壓進了心底,此刻剩下的,是沉甸甸的責任。
“今天,我們送弟兄們、鄉親們最後一程。”劉江的聲音沙啞,卻穿透了寒風,清晰地落在每個人耳中,“他們有的是守了一輩子堡的老卒,有的是逃來避難的流民,有的是沒成年的孩子,有的是燒火做飯的婦人……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為了守住這座堡,為了守住咱們的家,把命留在了這裡。”
他彎腰,將酒壇的封口撕開,濃烈的酒氣混著寒氣散開。“沒有華麗的話,隻有兩句承諾。”他提起酒壇,將酒緩緩灑向墓坑,酒液滲入凍土,留下深色的痕跡,“第一,今日活著的人,都是托了逝者的福,此仇此恨,我們記著;第二,這座堡,這份守護家園的誌氣,我們會傳下去,永世不忘!”
話音落時,人群裡傳來壓抑的啜泣。一名年輕的流民壯丁攥緊了手裡的斷槍,指節泛白——他的父親昨天剛被埋進這墓坑,臨死前還在往缺口搬沙袋。此刻聽到劉江的話,他猛地抬起頭,眼裡的淚水還沒乾,卻多了一絲從未有過的堅定。
這時,兩名原明軍殘卒抬著一副簡易的木棺走過來,棺裡沒有遺體,隻有孫承宗生前穿的那件染血的參將甲、用了多年的長刀,還有一頁他親手批注的兵書殘頁——這是孫承宗的衣冠塚,就設在合葬墓坑的東側。李秀才走上前,將一塊早已備好的木牌立在棺前,木牌上用墨筆工整地寫著:“明參將孫公承宗殉國於此”。
“將軍!”
一聲哽咽的呼喊突然響起。十餘名原明軍殘卒“噗通”一聲單膝跪地,他們有的胳膊還吊著繃帶,有的腿上裹著布條,卻依舊挺直了脊梁,右手按在腰間的刀柄上,額頭抵著冰冷的雪地。“末將等無能,沒能護得將軍周全!”為首的老兵聲音顫抖,淚水順著臉頰滑落,“但將軍的遺誌,末將等記著——守家國,抗韃虜,哪怕隻剩一口氣,也絕不後退!”
“願隨將軍遺誌!守堡抗虜!”其餘明軍殘卒齊聲高喊,聲音裡滿是悲憤與決絕。之前他們雖跟著孫承宗守堡,心裡卻仍有“潰兵”的怯懦與迷茫,可此刻,看著孫承宗的衣冠塚,聽著彼此的誓言,那份迷茫徹底消散,隻剩下同仇敵愾的意誌——他們不再是無家可歸的潰兵,而是守護劉家堡的戰士。
劉江看著這一幕,眼眶微熱。他知道,孫承宗的衣冠塚,不僅是對逝者的悼念,更是對明軍殘卒的精神凝聚——從今天起,劉家堡的守軍,不再是“劉家軍”與“明軍殘卒”的拚湊,而是真正擰成一股繩的整體。
人群後方,劉遠拄著一根木杖,慢慢走上前。他的頭發又白了些,臉上的皺紋裡還沾著未擦淨的塵土,卻沒有了往日地主的矜持與疏離。他走到合葬墓坑旁,看著墓坑裡整齊擺放的裹屍布——裡麵有他守了半輩子堡的家丁,有他看著長大的年輕夥計,每一張臉都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老弟兄們,我來送你們了。”劉遠的聲音哽咽,老淚縱橫。他顫抖著伸出手,從旁邊的土堆裡捧起一抔凍土,動作緩慢卻鄭重,輕輕灑在最前麵的一具裹屍布上,“以前是我固執,總想著守住自家的地,可現在我才明白,咱們守的不是地,是家,是能讓老老少少活下去的地方……你們放心,我會跟阿江一起,守好這座堡,不讓你們白死。”
這一抔土,像一道無形的界限,徹底打破了劉遠“舊地主”的身份。之前流民們看他,總帶著一絲敬畏與隔閡,可此刻,看著他老淚縱橫地為家丁灑土,看著他說出“守家”的承諾,流民們的眼神變了——從敬畏變成了認同,從疏離變成了接納。一名之前跟著劉遠種地的流民壯丁,悄悄走上前,幫劉遠扶住木杖:“劉老爺,您慢點,彆凍著。”
劉遠回頭看他,笑了笑,眼裡的淚水還沒乾,卻多了一絲暖意。他知道,自己不再是那個隻關心田產的地主,而是劉家堡這個“大家”裡,和所有人一起守護家園的一員。
葬禮的儀式很簡單,沒有鼓樂,沒有祭品,隻有一杯酒、一抔土、一句誓言。當最後一抔土灑在合葬墓坑上,劉江率先對著墓坑深深鞠躬,身後的幸存者們跟著鞠躬,雪粒落在他們的肩上、頭上,沒人伸手拂去,像是在以這種方式,陪逝者多待一會兒。
儀式結束後,沒人立刻離開。明軍殘卒們依舊守在孫承宗的衣冠塚前,輕輕擦拭著木牌上的雪粒;劉遠扶著木杖,站在合葬墓旁,久久不願離去;年輕的壯丁們攥緊了手裡的工具,眼神從悲痛慢慢變成了堅定——他們要去修牆,要去清點物資,要為下一次戰鬥做準備。
寒風依舊刮著,鉛灰色的天空沒有放晴,可劉家堡的空氣裡,卻少了之前的壓抑,多了一種無形的力量。這場葬禮,不僅是對逝者的悼念,更是對犧牲價值的肯定,對守護意誌的傳承——逝者的血沒有白流,他們用生命點燃的“守家”之火,正在幸存者的心裡,悄悄燎原。
劉江看著眼前的人們,知道這場葬禮過後,劉家堡將不再是一座單純的堡壘,而是一個有著共同信念、共同意誌的集體。哪怕未來還有更多的艱難,哪怕多隆還會帶著更猛烈的攻勢回來,他們也不會再退縮——因為他們守的,不僅是一座堡,更是逝者用生命換來的希望,是代代相傳的家國之誌。
喜歡明末鐵院請大家收藏:()明末鐵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