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堡的清晨,不再隻有校場的操練聲和工匠坊的打鐵聲——堡中心的空地上,百餘號人正圍著一片剛清理出來的場地忙碌,鐵釺砸在凍土上的“叮當”聲、木杠承重的“嘎吱”聲、眾人合力的號子聲,混著飛揚的塵土,織成一幅亂世裡埋頭築防的熱鬨圖景。這裡是劉江選定的核心箭塔選址,也是整個基建升級工程的重中之重。
“再加把勁!這凍土硬得像鐵,得把釺子紮深些!”老周赤著胳膊,手裡攥著一把大錘,對著揮釺的壯丁喊。箭塔的地基要深挖三丈,才能扛住炮火衝擊,可眼下地麵凍得結結實實,壯丁們輪著鐵釺砸下去,隻能留下一個白印,濺起細碎的冰碴。後來還是宋老栓出了主意,先在地麵架起柴火堆,燒上兩個時辰,等凍土稍化,再立刻用鐵釺鑿、鐵鏟挖,效率才提了上來。
地基坑邊,幾名工匠正圍著一堆青石和圓木忙碌。箭塔采用石木混合結構,底層用厚重的青石砌牆,中層和頂層用粗壯的榆木搭建——青石是從堡外廢棄的山神廟拆來的,每塊都有百餘斤重,需要四個壯丁用木杠抬著,踩著臨時搭的木梯往下送;榆木則是鄉紳王懷安主動捐的,他家原本有片榆樹林,特意讓人砍了十棵最粗的,拉來當箭塔的橫梁。
“青石要錯開砌,縫裡填摻了石灰的黏土,這樣才結實!”負責砌牆的老工匠蹲在地基裡,指揮著壯丁擺放青石,手裡的瓦刀時不時敲敲石塊,調整位置。他原本是清源縣的泥水匠,城破後逃到劉家堡,此刻正把渾身本事都用在箭塔上——底層牆厚要達五尺,不僅能防刀槍,連小型火炮都未必能轟穿;牆腳還要往外延伸三尺,做成“散水”,防止雨水浸泡地基。
箭塔的三層功能,在建設時就已規劃得清清楚楚。頂層留了四個了望口,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屆時會架起兩架從清軍手裡繳獲的望遠鏡,安排最敏銳的哨兵輪班值守,一旦發現敵情,能立刻通過旗語傳遞信息;中層牆麵預留了二十個箭窗,窗洞外窄內寬,既能讓射手隱蔽射擊,又能擴大射擊範圍,還會在牆角架設兩架床弩——那是工匠們用舊鐵料改造的,弩箭長三尺,箭頭淬了毒,能穿透清軍的甲胄;底層則被隔成兩個隔間,一個用來儲存弓箭、火藥等物資,另一個留作最後庇護所,牆壁上還開了暗門,直通堡內的糧庫,就算箭塔被圍,也能通過暗門獲取補給。
就在箭塔地基漸漸成型時,堡內另一處工地也熱火朝天——第二道環形壕溝的開挖,已從東牆延伸到了南牆。壕溝寬兩丈、深一丈五,沿著原有外牆與核心區箭塔、糧庫、議事廳所在區域)之間的空地開挖,形成一道環形屏障。幾十名壯丁分成兩組,一組用鐵鏟挖泥土,一組用筐子把土運到溝邊,堆成矮牆;婦女們則提著水桶,給揮汗如雨的壯丁送水,偶爾也會蹲在溝邊,幫著撿拾土裡的碎石。
“這壕溝挖好了,就算韃子破了外牆,也得在這兒栽跟頭!”張奎光著膀子,肩上搭著條汗巾,正和幾個義軍弟兄一起抬土筐。他力氣大,一次能扛兩筐土,肩膀磨出了血泡,卻隻是用汗巾擦了擦,又繼續往前衝。在他看來,這壕溝不是普通的土溝,是能擋住清軍鐵騎的“保命溝”——溝底會插滿削尖的硬木,溝邊的矮牆上會砌起射擊孔,一旦外牆失守,守軍就能躲在矮牆後,對著掉進壕溝的清軍射箭、扔震天雷,形成“甕中捉鱉”的局麵。
最讓人動容的是民眾的參與熱情。不僅青壯年全部投入工地,連老人和孩子都主動跑來幫忙——老人坐在溝邊,用小篩子篩選黏土,給砌箭塔的工匠備用;孩子們則提著小籃子,撿拾散落在地上的碎木、碎石,偶爾還會幫著傳遞工具。有個叫小石頭的孩子,父母都死在清軍屠村時,他跟著流民逃到劉家堡,此刻正踮著腳,把撿到的鐵釘遞給工匠,眼裡滿是認真:“叔叔,這些釘子能釘箭塔的木板嗎?釘牢些,彆讓韃子撞壞了。”
劉江巡視工地時,正好看到這一幕。他蹲下身,摸了摸小石頭的頭,從懷裡掏出半塊乾糧遞給他:“能,你的釘子釘得牢,箭塔就不會壞。”小石頭接過乾糧,咬了一小口,又塞回懷裡:“留給晚上吃,我現在要多撿些釘子。”
走到箭塔地基旁,老周擦著汗過來稟報:“堡主,箭塔地基再有三天就能挖好,青石也夠砌底層了;壕溝已經挖了一半,就是凍土難挖,進度比預想的慢些。”
劉江看著眼前忙碌的人群——有人扛著青石腳步踉蹌,卻不肯放下;有人挖溝挖得手上起了泡,卻隻是吐口唾沫,繼續揮鏟;婦女們的頭巾被風吹得歪了,卻顧不上整理,隻顧著給壯丁遞水——心裡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浩大的工程,靠的不是強迫,是民眾對“活下去”的渴望,是對劉家堡的信任。
“慢些沒關係,關鍵是結實。”劉江對老周說,“讓夥房每天多煮些稀粥,給工地的人加個窩頭;晚上要是有人願意加班,再給他們備些熱湯。”
夕陽西下時,箭塔的底層青石已經砌起了三尺高,灰色的石牆在餘暉裡透著厚重感;環形壕溝則像一條黑色的帶子,蜿蜒在堡內,溝邊的矮牆也堆起了半人高。工地上的人們漸漸散去,卻還有人舍不得走——張奎和幾個弟兄留在箭塔旁,借著餘暉檢查青石的縫隙;小石頭則還在溝邊撿拾最後幾塊碎石,直到被張嬸拉著才肯離開。
劉江站在高處,望著這初具規模的防禦工事,心裡清楚:箭塔和壕溝,不僅是基建的升級,更是民心的凝聚。當清軍的鐵騎再次踏來時,這些用汗水和信任築成的屏障,會和劉家軍的刀槍、工匠們即將鑄出的火炮一起,成為守護這座堡壘最堅實的力量。夜色漸濃,工地陷入寂靜,隻有風穿過未完工的箭塔地基,發出輕微的聲響,像是在為即將到來的硬仗,悄悄蓄力。
喜歡明末鐵院請大家收藏:()明末鐵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