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外西坡的秘密試驗場,被濃密的槐樹林裹著,連風穿過樹葉的聲響,都像是在為這場期待已久的試驗做掩護。晨光剛漫過樹梢,陳武就帶著十幾個弟兄,用三根碗口粗的圓木搭成支架,再用鐵鏈將那根笨重的鐵炮管牢牢捆在支架上,鐵鏈繞了三圈,每一圈都用木楔子卡死,確保炮管不會被後坐力掀翻。這是劉江特意叮囑的,哪怕之前試過注水和空炮測試,實彈射擊的風險依舊不容小覷。
試驗場中央,早已清理出一片開闊地,五十步外的土坡上,插著一根半人高的木樁,木樁前堆著一捧鬆散的黃土,作為射擊目標。王順蹲在炮管旁,手裡拿著一個陶製的小勺子,正從火藥罐裡舀取火藥,這次比上次測試多了一錢,卻依舊是保守用量。“慢些,勻些,彆灑在外麵。”他嘴裡反複念叨著,指尖的陶勺穩得像被釘住,連呼吸都放輕了,這罐火藥是工匠們用硝磺、木炭和硫磺反複配比製成的,每一粒都浸著心血,更彆說這根炮管,是他們熬了無數個夜晚才鑄出的成果。
李默則跪在炮管尾部,小心翼翼地將裝了火藥的子銃塞進炮膛。子銃與炮管的接縫處嚴絲合縫,他用手指摸了摸,確認沒有縫隙,才從懷裡掏出一枚打磨光滑的實心石彈,石彈是從堡外河邊撿的鵝卵石,被工匠們用鑿子修得圓滾滾的,直徑剛好適配兩寸八的口徑。“石彈輕,後坐力能小些,也能看看炮管的射程。”李默將石彈輕輕放進子銃,動作溫柔得像在嗬護易碎的瓷器。
劉江站在三十步外的槐樹下,身後跟著趙忠和宋老栓。趙忠的拐杖戳在地上,發出“篤”的一聲,他雖沒說話,卻微微前傾著身子,目光緊緊鎖著那根炮管;宋老栓的手攥著衣襟,指節都泛了白,嘴裡不停念叨著“菩薩保佑”,從工匠們開始調整炮管,他就沒停下過。
“都退到安全區!”陳武揮手示意,將幫忙固定炮管的弟兄們都叫到槐樹下。試驗場瞬間安靜下來,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和引信燃燒前的最後沉寂。王順站起身,從李默手裡接過火把,腳步有些沉,這不是他第一次點火鑄炮,在南京軍械局時,他曾點燃過數十門火炮的引信,可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張,手心的汗把火把柄都浸濕了。
“準備好了嗎?”劉江的聲音打破沉寂,帶著幾分沉穩,卻也藏著不易察覺的期待。
王順深吸一口氣,點頭:“準備好了!”
“點火!”
話音剛落,王順就將火把湊向引信。“嗤——”橘紅色的火星順著引信迅速蔓延,像一條扭動的小火蛇,朝著炮管尾部鑽去。王順立刻往後跑,幾乎是踉蹌著撲到槐樹下,和眾人擠在一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趙忠握緊了拐杖,指節因用力而發白;宋老栓乾脆閉上了眼,不敢看炮管的方向;陳武按著腰間的刀,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的炸膛,儘管他們做了萬全準備,可土法鑄炮的不確定性,像一塊石頭壓在每個人心上。
“轟!”
一聲巨響驟然炸開,震得槐樹葉簌簌掉落,連地麵都微微發顫。炮口猛地噴出一團橘紅色的火焰,裹挾著濃密的黑煙,像一條騰空而起的火龍,瞬間吞噬了炮管前方的空地。濃煙散去的瞬間,眾人清晰地看到,一枚石彈帶著呼嘯聲,從炮口飛出,劃過一道淺淺的弧線,重重砸在五十步外的黃土堆上。
“噗!”石彈鑽進黃土,濺起半人高的塵土,在地麵砸出一個拳頭大的淺坑,連旁邊的木樁都被震得晃了晃。
試驗場安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王順手裡的火把掉在地上,他卻顧不上撿,一把抱住身邊的李默,聲音因激動而哽咽:“成了!真成了!咱們鑄的炮能響!能打出去!”李默也紅了眼眶,手裡的黃銅卡尺被他攥得發燙,嘴角卻咧開一個大大的笑,那些熬到深夜的琢磨,那些磨破手的敲打,那些失敗時的沮喪,在這一刻都有了意義。
宋老栓跳著拍起了手,眼淚順著皺紋往下淌:“響了!炮響了!這下咱們有底氣了!”他轉身想跑向炮管,卻被陳武一把拉住,硝煙還沒散儘,得等確認炮管安全才能靠近。
劉江的臉上終於露出了釋然的笑,他長舒一口氣,緊繃的肩膀緩緩放鬆。剛才炮響的瞬間,他甚至下意識地往前邁了一步,直到看到石彈砸出淺坑,看到炮管依舊牢牢固定在支架上,懸著的心才徹底落地。他快步走向炮管,身後的眾人也跟著湧了上去。
炮管的溫度已經升得很高,用手摸上去能感覺到灼熱,表麵的鐵箍依舊緊緊箍著,沒有絲毫鬆動;炮口邊緣被火藥熏得漆黑,卻沒有裂紋;子銃從炮膛裡退出來時,雖有些發燙,卻完好無損。王順蹲在炮管旁,用手比劃著石彈飛行的軌跡,興奮地說:“射程雖隻有五十步,比朝廷的弗朗機炮近了一半,精度也差些,可這是咱們用土法鑄的第一門炮!隻要再改進模具,調整火藥配比,射程和精度肯定能提上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夠了。”劉江拍了拍王順的肩膀,目光掃過歡呼的眾人,聲音清晰而堅定,“這不是結束,是開始。從今天起,工匠區全力鑄炮,爭取一個月內再鑄出兩門;陳武,你從隊伍裡選十個機靈的弟兄,跟著王師傅和李師傅學放炮,練出咱們自己的炮手;趙叔,把炮響的消息傳到堡裡,讓弟兄們和百姓都知道,咱們劉家堡,有自己的炮了!”
“是!”眾人齊聲應和,聲音裡滿是振奮。
風穿過槐樹林,帶著硝煙的氣息,卻吹不散試驗場的喜悅。那聲“轟”的轟鳴,不僅是炮聲,更是希望的聲音,它宣告著劉家堡從“無炮”到“有炮”的突破,宣告著工匠們的汗水沒有白流,宣告著這座亂世裡的堡壘,又多了一份守護家園的底氣。
劉江望著那根還在發燙的炮管,又望向遠處的劉家堡,心裡清楚:這門炮射程不遠、精度不高,甚至笨重難移,可它像一粒種子,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紮了根。隻要順著這個方向走下去,鑄更多的炮,練更強的兵,修更牢的防,總有一天,劉家堡的炮聲,能震退清軍的鐵騎,能在這亂世裡,炸出一條活下去的生路。
陽光漸漸升高,試驗場的硝煙慢慢散去,那根笨重卻功勳卓著的炮管,在晨光裡泛著冷硬的光,像一座小小的豐碑,記錄著這場從0到1的突破,也預示著劉家堡更堅定的未來。
喜歡明末鐵院請大家收藏:()明末鐵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