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內帑豐盈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6章 內帑豐盈(1 / 1)

琉璃初煉透微光,糖霜凝雪沁茶香。

帝子巧思開新徑,昭儀執炬試爐煬。

茶成青茗隨泉沸,襦護雲裳襯體康。

莫歎帑空無計處,深宮奇技濟時荒。

解決了香與衣,劉禪將目光投向了更為“奇技”之物——玻璃琉璃)。他來到了寵妃李昭儀的昭陽殿。

李昭儀年輕嬌豔,性情活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當劉禪向她描述那“透明如水、堅硬似玉、可映人毫發”的“琉璃寶鏡”,以及“純淨無暇、可透光見影”的“水晶琉璃盞”時,她一雙美眸睜得溜圓,滿是不可思議:“世上真有此等奇物?陛下莫非是得了神仙方術?”

劉禪笑道:“神仙方術或許有之,但朕所知,乃是人間巧匠之法。”他取出一卷由心腹暗衛從西域胡商處重金購得、又經通譯反複核對的殘破羊皮卷,上麵用拙劣的線條畫著土窯、熔爐和吹管的模樣,旁邊是斷斷續續的異族文字標注。

“此法源於極西之地,名曰‘燒砂成璃’。以石英砂白坩土)為主,混合純堿天然堿或草木灰精煉)、石灰石方解石粉)等物,置於特製坩堝中,以猛火煆燒熔融成汁,再以鐵管蘸取,吹之、轉之、壓之,可成器皿。若能熔煉得法,剔除雜質,可得純淨透明之體,再於其一麵塗以水銀錫箔,便可成鏡,毫發畢現,遠勝銅鑒百倍!”劉禪眼中閃爍著熱切的光芒,“此物一旦製成,價值何止千金!然其法甚難,需反複試煉,耗費必巨,且有煙毒火燎之苦。朕欲將此重任交予愛妃,於北宮荒僻處設‘琉璃坊’,選忠誠可靠且不畏艱辛之內侍、工匠,專司其事。所得琉璃器皿、寶鏡,由少府監定價,專售巨富之家或充國禮。利入帑庫。愛妃意下如何?”

李昭儀被那“寶鏡”、“水晶盞”的描述勾得心癢難耐,更感於皇帝的信任與重托,當即盈盈下拜,嬌聲道:“臣妾願為陛下分憂!縱是煙熏火燎,也要煉出這稀世奇珍來!”

北宮最偏僻的角落,一處廢棄的磚窯被緊急修繕加固,掛上了“天工坊”的牌子。李昭儀不顧勸阻,常戴著厚厚麵紗親臨督工。劉禪從少府監和將作監抽調了數名精於冶煉、陶藝的可靠老匠人,又從內侍省選了十餘名出身貧寒、體格健壯、性情堅韌的小黃門作為學徒。

煉製的艱難遠超想象。第一次開爐,按羊皮卷的模糊比例混合的原料在高溫下並未完全熔融,隻得到一坨灰黑醜陋的疙瘩。第二次,火候失控,坩堝炸裂,滾燙的漿液四濺,雖未傷人,卻毀了一座爐子。第三次,勉強熔出了渾濁暗綠、充滿氣泡的粘稠液體,吹出的器物歪歪扭扭,布滿疙瘩,一碰即碎。煙塵彌漫,熱浪灼人,失敗的陰雲籠罩著天工坊。

李昭儀咬著銀牙,拿出自己的體己錢,重賞匠人,鼓勵他們反複試驗。老匠人們憑經驗調整配方比例:增加石英砂的純度反複淘洗),嘗試不同的堿源用海藻燒灰替代部分草木灰),精確控製熔煉溫度觀察火焰顏色,改進鼓風)。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總結。

終於,在一個悶熱的午後,當匠人再次用鐵管從坩堝中蘸取出一團橘紅色、晶瑩剔透相較於之前)的熔融玻璃液,小心翼翼地吹動時,一個圓潤的小泡漸漸成型!雖然顏色仍帶淺綠,氣泡也不少,但這已是第一件成型的、半透明的琉璃小碗!

消息傳到昭陽殿,李昭儀喜極而泣。她捧著這隻粗糙的小碗,如獲至寶。有了第一步,後續的提純、退火、琢磨、乃至嘗試鍍銀製鏡,便有了方向。儘管離劉禪描述的“純淨無暇”、“毫發畢現”還很遙遠,但這抹跨越了漫長失敗而誕生的、脆弱卻璀璨的綠光,已讓帑庫看到了未來難以估量的價值。一隻小小的、半透明的琉璃杯,在胡商的估價中,已值千枚直百銖錢!

最後一項,也是最有可能惠及大眾、廣開財源的,落在了茶與糖上。這一次,劉禪帶上了太子劉璿。

父子二人來到東宮後苑的一處暖閣。案幾上,擺放著幾樣東西:一截新鮮的甘蔗,幾塊顏色深淺不一、形態粗糙的“石蜜”即原始紅糖或糖塊),一餅常見的、需要研磨烹煮的茶磚,以及一小碟顏色雪白、結晶細膩的顆粒——那是劉禪命人按前世模糊記憶,用土法嘗試提純出的、品質極不穩定的“糖霜”白糖雛形)。

“璿兒,你看此物。”劉禪指著那碟白糖,“尋常石蜜,色濁味雜。若能將這蔗汁反複熬煉、過濾、結晶,去除雜質,得此純淨如霜雪之糖,其味甘醇,其色悅目,價值幾何?”

他又拿起茶餅:“我蜀地茶好,然飲用之法繁瑣,需碾、羅、烹、點,非富貴閒人不可常享。若能在製茶時,以蒸青或炒青之法,殺其青氣,存其清香,製成可直接沸水衝泡之‘散茶’或‘芽茶’,再配以這小塊‘糖霜’,使尋常百姓亦能於勞作之餘,得一盞甘甜清香的‘糖茶’解乏,其風行天下,又當如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子劉璿年已十二歲,聰穎好學,聞言眼中大亮:“父皇之意,是改良製糖與製茶之法,製出精純之糖與簡便之茶,以糖茶之甘美,誘天下人飲之?此物成本不高,卻可薄利多銷!且糖、茶皆我蜀地可產之物!”

“孺子可教也!”劉禪欣慰點頭,“此事,朕交予你來辦。製糖方麵,命少府監在廣都今雙流)、江陽今瀘州)等甘蔗產地,擇可靠匠戶,設立‘糖霜坊’。改進榨汁之法由石碾壓榨嘗試引入畜力或水力輥壓),鑽研熬糖火候,反複試驗黃泥水淋脫色法這是土法製白糖的關鍵),務必產出潔白純淨、結晶均勻之‘玉碗霜’白糖)和堅硬如冰、晶瑩剔透之‘冰糖’。製茶方麵,命人在蒙頂山、青城山等茶區,選經驗豐富之茶戶,試以新法:采摘嫩芽嫩葉,或蒸之殺青後快速烘乾蒸青綠茶),或入熱鍋翻炒殺青再揉撚烘乾炒青綠茶)。務求其色翠綠,其香清高,其味鮮爽,可經沸水直接衝泡。再命匠人製小模,將糖霜壓成精巧小方塊,與這新式‘青茗’綠茶)搭配包裝。”

劉璿聽得心潮澎湃,這是父皇對他能力的認可與曆練!“兒臣領旨!定當儘心竭力!這‘糖霜’與‘青茗’,兒臣親自督管試製,必使其早日風行蜀中,充盈帑庫!”

太子劉璿雷厲風行。廣都的“玉霜坊”和蒙頂山的“青茗莊”很快設立起來。製糖的關鍵在於脫色。匠人們起初不得法,熬出的糖要麼顏色深褐,要麼結晶粗大。劉璿翻閱古籍,又請教老農,得知用黃泥築牆,其滲出的水極清。他靈機一動,命人在熬好的濃稠糖漿上方,搭建一個底部有小孔的漏鬥狀木架,架上鋪厚厚一層細膩的黃泥。清水緩緩淋下,經過黃泥層過濾,再滲過糖漿。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深色的雜質被吸附在黃泥中,下層的糖漿竟漸漸變得淺黃、微黃,最終結晶時,竟得到了顏色雪白得多的砂糖!雖然後世成熟的“黃泥脫色法”還需多次淋洗和特定粘土的配合,但這無疑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玉碗霜”之名,不脛而走。

製茶方麵,經驗豐富的老茶農在太子派來的工匠協助下,大膽嘗試。蒸青法保留了茶葉的翠綠,但香氣稍遜;炒青法火候難控,卻意外地激發了更濃鬱高揚的栗香、豆香。反複試驗後,一種以炒青為主,輔以輕揉撚、低溫慢烘的工藝逐漸成熟。製成的散茶條索緊細,色澤翠綠帶霜白毫),開水一衝,嫩芽舒展,湯色清亮,香氣撲鼻,迥異於過去餅茶的濃釅。太子又命巧匠用硬木雕出梅花、如意、銅錢等形狀的小凹模,將濕潤的白砂糖壓入成型,製成一粒粒小巧可愛的“霜糖塊”。

當第一杯用滾水衝泡的蒙頂“青茗”,加入一粒“玉碗霜”糖塊,那清甜甘冽、香韻悠長的滋味在東宮暖閣彌漫開時,劉禪父子相視而笑。這種前所未有的便捷與甘美,注定將席卷蜀中乃至更廣闊的地域。一包半斤的“蒙頂青茗”配一小盒十粒“霜糖塊”,售價僅五十直百銖錢,尋常小康之家亦可偶爾嘗鮮。薄利,卻預示著難以估量的廣闊市場。帑庫的財源,終於有了活水長流的根基。

景耀十年的元日大朝。未央宮張燈結彩,卻掩不住帝國深處的疲憊。薑維再次上表,言隴西軍備更新迫在眉睫;南中奏報,鹽井修繕需款甚巨;禦史台彈劾某刺史奢靡無度…群臣的目光或憂慮或麻木地投向禦座,等待著新一輪關於“加賦”或“節儉”的爭吵。

劉禪高踞禦座,麵色平靜。他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大殿:“諸卿所奏,朕已知曉。國用艱難,朕與諸卿共擔之。”他話鋒一轉,“然,開源節流,節流為下,開源方為上。去歲,朕命宮中試行數事,聊補帑庫之乏。黃皓,念。”

黃皓手捧一卷明黃綾麵的賬冊,尖細的嗓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響徹大殿:

“景耀九年,帑庫進項總錄:

一、長樂宮‘凝香苑’督造‘百花凝露’,售出大小瓶計一千二百件,共得錢三十六萬直百銖錢。

二、椒房殿‘雲裳坊’督造‘承雲內襦’,售出計八百件,共得錢四十萬直百銖錢。

三、昭陽殿‘天工坊’試製琉璃器皿、寶鏡,售出初品三十餘件,共得錢三萬直百銖錢。

四、東宮督造‘玉碗霜’糖霜、冰糖及‘青茗’散茶,配‘霜糖塊’售出,計得錢十五萬直百銖錢。

以上總計:九十四萬直百銖錢!已儘數入庫!”

“九十四萬錢?!”

死寂!絕對的死寂籠罩了崇德殿!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所有大臣,包括諸葛亮、薑維、費禕、董允,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瞠目結舌,難以置信地看著禦座上的君王,又看向黃皓手中那卷輕飄飄又重逾千鈞的賬冊。九十四萬錢!這幾乎相當於蜀漢一個中等郡一年的賦稅總和!竟是由深宮之中,以這等…匪夷所思的方式賺取?

劉禪的目光緩緩掃過殿下那一張張震驚、錯愕、狂喜、猶疑的麵孔,最後落在太子劉璿那充滿欽佩與振奮的臉上。他心中並無多少得意,隻有一種沉甸甸的踏實感。這帑庫的重光,非為享樂,實為這風雨飄搖的季漢江山,續上了一口救命的元氣。香凝花露,錦護雲裳,琉璃幻彩,糖潤清茗…這些帶著宮廷烙印的奇巧之物,連同那枚枚帶著“榮”字的安養錢,正悄然織成一張細密的網,試圖兜住這沉墜的落日餘暉。前路依然艱險,但至少此刻,他手中,多了一把可以撬動命運的、沉甸甸的鑰匙。

喜歡強漢之墨色如血請大家收藏:()強漢之墨色如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出獄前重生她靠獄中手藝發家致富 神印:都要當月魔神了,囂張億點 驚!末世來了,我靠快遞車苟活 雙生紀元:我,超能機械雙料大佬 開往1949的綠皮火車 重生之我在魔獸世界當泰坦代行者 精靈:關於我擁有波導之力這件事 我是支教老師 盜墓:我的古樓超級護短 倒影錯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