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朝議封倭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章 朝議封倭(2 / 2)

殿內頓時寂靜下來。皇帝如此直言“災咎”,實屬罕見。

劉禪緩緩起身,目光如電,掃視群臣:“爾等隻聞今日倭地之哀嚎,可曾想過,若放任此族坐大,數百年後,彼等將會如何?”

他停頓片刻,聲音沉痛而凝重:“朕,得先帝托夢!”

群臣嘩然,紛紛跪倒:“陛下!”

“就在大軍出征前夜,先帝於夢中警示於朕!”劉禪的聲音帶著一種神秘而莊嚴的力量,“先帝言:東海倭族,其性如豺狼,畏威而不懷德,暫伏於強權之下,然其野心不死,劣根難除!若此時不加以雷霆手段,絕其凶頑之氣,削其未來為禍之根基,則數百年後,待其習得我華夏技藝,韜光養晦,必成滔天巨患!屆時,彼等將跨海西來,首當其衝者,便是……”

劉禪的目光掃過地圖上的朝鮮半島此時為漢四郡及馬韓、辰韓、弁韓之地,統稱三韓或大韓)區域,一字一句道:“……便是三韓之民!先帝夢中所示景象……慘不忍睹!倭寇之刀鋒所向,韓地幾成焦土,百姓遭其屠戮,如羔羊入虎口,屍骸堆積如山,婦女兒童亦不能免!其狀之慘,較之今日石見銀山、京畿俘坑,猶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番話說得斬釘截鐵,帶著一種來自“天命”的震撼力。殿內群臣,包括楊阜,都被這“先帝托夢”的警示所懾,一時無人敢輕易反駁。對鬼神的敬畏,對先帝的尊崇,與對未來災難的想象交織在一起,衝擊著每個人的內心。

諸葛亮適時開口,聲音沉凝:“陛下所述,雖為夢境,然合於情理,暗符天道。倭人之性,確如先帝所言。昔年公孫氏割據遼東,倭人便曾與之勾結,劫掠沿海。若任其統一強盛,必為我華夏心腹大患。陛下未雨綢繆,魏將軍雷厲風行,看似酷烈,實為大仁!乃是以今日之霹靂手段,顯明日之菩薩心腸!所保全者,乃是我後世千萬華夏及藩屬子民之性命!此功之大,豈是尋常開疆拓土可比?豈可因一時死傷而詰難?”

諸葛亮的支持,極大地扭轉了辯論風向。他接著道:“且楊公可知,此番平倭,所獲幾何?”他示意戶部尚書出列。

戶部尚書立刻報出一連串數字:“據倭都護府初步統計並運回之財物:白銀折合逾一千三百萬兩!黃金及金器折合逾八十萬兩!銅料無算!另有硫磺、珍珠、珊瑚、名貴木材、漆器、刀劍等物,價值難以估量!僅以金銀論,已遠超此次遠征所耗之軍費!更況日後石見銀山持續產出、倭地糧賦之餘裕!陛下,諸公,此非消耗國力之征伐,實乃充盈國庫之盛舉!”

數字最具說服力。方才還在糾結於“仁德”的不少大臣,此刻眼神都變了。如此巨大的收益,足以堵住任何關於“勞民傷財”的指責。

楊阜麵色微微發白,但仍掙紮道:“縱然……縱然獲利頗豐,然豈可以貨利計人命?王道……”

“楊卿!”劉禪打斷他,語氣放緩,卻更顯深沉,“你可知朕曾予魏延密詔?”

他目光掃過全場,緩緩道:“朕在密詔中明言:倭人凶頑,非重典不足以製之。京畿之俘,人數眾多,隱患極大,釋之資敵,養之耗糧,運之生變。著魏延……可視情決斷,以絕後患。石見銀礦,關乎國用,需儘快增產,可用非常之法。倭地之糧,務必優先保障大軍……凡此種種,朕皆心中有數。魏延所為,或許酷烈,然皆在朕之授權之內,亦是貫徹朕意!其所行之事,乃代朕承擔此‘有傷天和’之責!卿今日彈劾魏延,豈非實則是在指責朕躬?”

此言一出,楊阜徹底怔住,隨即俯身叩首:“臣……臣不敢!臣萬萬不敢!”他冷汗涔下,皇帝竟將責任全然攬到自己身上,並出示密詔授權,他若再堅持彈劾,便是直接指責皇帝了。

劉禪走下丹陛,來到楊阜麵前,親手扶起他:“楊卿請起。卿之直言,出於公心,朕豈不知?朕亦知仁德乃治國之本。然非常之時,需行非常之事。對倭之策,非朕好殺,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朕之所慮,非止於當下,更在於千秋萬代之後我華夏子孫之安寧!今日之惡名,朕與魏將軍願擔之,隻為換取後世之太平!”

他轉身麵對群臣,聲音恢弘:“故,魏延、鄧艾、陸抗、鐘會等,非但無過,反而有擎天保駕之大功!其於國於民於大漢民族於千秋萬代,皆有大功而無過!朕意已決,封賞之議,依尚書台所擬行之,另從倭地所獲中撥出專款,厚賞征東將士!陣亡者,倍加撫恤,其子弟優先錄用!”

皇帝已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情理、利益、天命、權威俱在,再無反對之聲。楊阜亦深深揖首:“陛下深謀遠慮,臣……愚鈍,未能體察聖心之萬一。臣收回彈劾之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禪頷首:“卿本忠臣,何罪之有?”他環視群臣,“然今日之辯,亦是好事。可令諸卿皆知,征倭之功,非僅在拓土,更在除患;非僅在獲財,更在安民。朕望諸卿,日後議政,需既懷仁德之心,亦具深遠之慮!”

“陛下聖明!”群臣齊聲高呼,聲震殿宇。

朝會遂定下封賞基調。然而,關於征倭之役的血腥與功過,關於仁德與霸道的權衡,這場激烈的辯論所帶來的思考,卻深深烙印在每位在場大臣的心中。劉禪以“先帝托夢”的警示、巨大的現實收益和最終的帝王權威,為魏延的酷烈手段提供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也將平倭之役的意義,從單純的軍事勝利,提升到了為華夏永除後患的戰略高度。

退朝之後,諸葛亮與劉禪於偏殿敘話。諸葛亮輕歎:“陛下今日以先帝托夢為言,雖鎮服群臣,然恐後世史家……”

劉禪淡然一笑:“相父,有時非常之事,需借非常之言。隻要能為華夏真正除此隱患,朕擔此‘假托’之名,又何妨?總好過數百年後,真有韓地乃至中原之民,慘遭倭寇屠戮之禍。那時,後人會明白今日之不得已。”

諸葛亮默然,片刻後深深一揖:“陛下之慮,遠矣。老臣不及。”

窗外,秋風送爽,吹動著未央宮的帷幔。一場關於封賞的風波就此平息,而帝國的東疆,在血與火的洗禮後,已開始了新的篇章。

喜歡強漢之墨色如血請大家收藏:()強漢之墨色如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