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潁川才俊,悄然來投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章 潁川才俊,悄然來投(1 / 1)

河內的新政如春風化雨,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的麵貌。屯田的炊煙、醫署的藥香、講武堂的誦讀聲,交織成一曲生機勃勃的樂章。這一日,袁紹正在翻閱荀攸呈上的屯田進度簡報,對短期內開墾出的荒地數量頗為滿意。

荀攸並未即刻離去,而是從袖中取出一封以火漆密封的帛書,恭敬地置於案上。“明公,此乃攸族叔荀諶,自潁川遣心腹送來的密信,請明公過目。”

“潁川?”袁紹目光一凝,放下竹簡。潁川荀氏,乃天下士族翹楚,荀諶更是其族中俊傑。他小心拆開火漆,展信細讀。信中,荀諶言辭懇切,先是對袁紹毅然脫離洛陽虎穴、於河內勵精圖治之舉表示欽佩,隨後筆鋒一轉,提及潁川如今因距洛陽太近,頗受董卓勢力威脅,士人惶惶不安,多有北上避禍、另覓明主之意。

“諶知本初公誌在天下,求賢若渴。今有同郡才俊郭圖郭公則、辛評仲治,皆穎悟博達之士,素懷大誌,見河內新政,心向往之,有意前來相投,探問明公之意……”

讀罷,袁紹將帛書輕輕放在案上,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陷入沉思。郭圖、辛評,他太熟悉這兩個名字了。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他們確是袁紹的重要謀臣,但也因其間的派係之爭與某些不當諫言,對袁紹集團的敗亡負有一定責任。尤其是郭圖,機敏善辯卻難免有些務虛驕矜。

“公達,你對此二人,觀感如何?”袁紹沒有直接表態,反而先問荀攸。他想知道,在這個時空,這位頂尖謀士對同鄉的看法。

荀攸沉吟片刻,答道:“回明公,郭公則才華橫溢,機變百出,尤擅言辭縱橫;辛仲治心思縝密,精於實務,尤擅權衡利弊。二人皆乃潁川俊彥,才具是有的。”他頓了頓,話鋒微轉,“然,公則性傲,需以才德服之;仲治謹慎,需以誠義動之。若能善加引導,皆可為臂助。”

評價可謂中肯。袁紹點了點頭,心中已有計較。曆史上的教訓固然要引以為戒,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如今他麾下,荀攸長於戰略奇謀,許攸精於戰術詭計,正需要郭圖這般擅長外交辭令、辛評這般精於內政權衡的人才來補充。關鍵在於,他能否駕馭得住,能否讓這些驕傲的潁川才俊,真正為己所用。

“善!”袁紹撫掌,眼中閃過睿智的光芒,“潁川才俊來投,乃求之不得之事。煩請公達即刻修書回複友若荀諶字),紹在河內,虛席以待郭、辛二位先生!並請轉告,潁川士人,凡願北上者,紹皆掃榻相迎!”

他不僅要接納郭圖、辛評,更要借此機會,向整個潁川士人集團釋放出最強烈的招攬信號。人才,是爭霸天下最核心的資源。

數日後,兩輛風塵仆仆的馬車在暮色中駛入懷縣。郭圖與辛評,皆是三十歲左右的年紀,郭圖麵容清雅,眼神靈動,自帶一股揮灑自如的氣度;辛平則顯得更為沉靜,目光內斂,舉止穩重。

袁紹給予了極高的禮遇,親自在郡守府門前相迎,當晚便設下私宴,僅有荀攸、許攸作陪。宴席不算奢華,但菜肴精致,酒是溫過的,氣氛融洽。

幾輪酒過後,話題自然引向了天下大勢。

郭圖放下酒杯,目光直視袁紹,言語間帶著一絲士族特有的考校意味:“久聞本初公大名,今日得見,幸何如之。然圖有一事不明,敢請明公解惑。董卓竊據京師,勢大滔天,關東諸侯各懷心思,明公據河內一隅,將何以自處?又將何以待天下?”

這話問得直接,甚至有些尖銳。席間瞬間安靜下來,許攸眉頭微皺,荀攸則平靜飲酒,靜觀其變。

袁紹知道,正戲開始了。他微微一笑,不答反問:“公則可知,董卓之勢,何以在短時間內看似無可匹敵?”

郭圖略一思索:“挾天子以令諸侯,握西涼之精兵,此其二。”

“然也,亦僅此而已。”袁紹語氣淡然,卻帶著一種洞悉本質的自信,“然其暴虐無道,廢立由心,屠戮大臣,奸淫宮眷,已失天下士民之心。西涼鐵騎雖悍,然孤軍深入,遠離根基,如無根浮萍。其勢如烈火,然烈火烹油,豈能長久?”

他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聲音漸沉:“至於關東諸侯,公路袁術)據南陽,富庶而氣狹;曹孟德在陳留,誌大而力微;韓文節韓馥)坐擁冀州,卻暗弱無能;公孫伯圭公孫瓚)虎視幽州,然剛愎自用……諸公皆一時豪傑,然或困於地利,或囿於心胸,或失於決斷。”

他猛地轉身,目光如炬,掃過郭圖、辛評:“故,紹何以自處?當據河內、取冀州,整合河北之力!河北之地,民風勁悍,錢糧廣盛,帶甲百萬。得河北,便可南向以爭天下!紹何以待天下?當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聚天下忠義之士,待董卓惡貫滿盈、眾叛親離之時,揮師西進,匡扶漢室!”

這一番分析,高屋建瓴,將董卓的外強中乾與關東諸侯的弱點剖析得淋漓儘致,更指明了清晰無比的戰略路徑——立足河北,席卷天下。其氣魄之大,眼光之準,令郭圖與辛評不由得動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辛評忍不住追問:“明公誌在河北,然冀州牧韓馥,名分早定,明公欲取之,將以何名?”

“名?”袁紹朗聲一笑,帶著幾分不屑,更有幾分掌控一切的從容,“韓文節怯懦無能,不能守土安民。今公孫瓚覬覦於北,董卓脅迫於西,冀州士民惶惶不可終日。若其主動讓賢,請紹入主冀州,以安境保民,此名,苟否?”

郭圖、辛評聞言,眼中皆閃過驚異之色。他們原以為袁紹或要強攻,或要巧取,卻沒想到是“逼其讓位”這一招。此計若成,不僅兵不血刃,更能占據絕對的道德製高點!

袁紹看著二人神色,知他們已被說動大半,便趁熱打鐵,拋出了更具體的理念:“諸位,亂世用重典,治國需良策。紹非守成之輩,亦非唯血統論者。吾用人,唯才德是舉;吾治民,唯公平是求。河內新政,便是嘗試。他日若得冀州,當廣開學路,使寒門有晉身之階;整飭吏治,使豪強守國家之法;強兵富國,使百姓享太平之福!此方為根本之道!”

這番話,徹底擊碎了郭圖、辛評心中最後一絲疑慮與矜持。他們看到的,不再僅僅是一個出身名門的貴族,而是一個胸懷天下、見識超群、擁有清晰政治藍圖和務實手段的雄主!

郭圖與辛評對視一眼,皆看到對方眼中的震撼與決斷。兩人同時離席,整理衣冠,對著袁紹,深深一揖。

郭圖語氣前所未有的鄭重:“明公之誌,圖已知之。然圖仍有三問,若明公能解我心中之惑,圖願傾心相隨,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至死不渝!”

“公則但問無妨。”袁紹坦然受禮,氣度沉凝。

“其一,明公言用人唯才,若才與德相悖,如攸之隨性,如圖之驕矜,明公將何以處之?”郭圖這個問題,可謂直指核心,也帶著自省。

袁紹正色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紹用人之道,在於察其大節,用其所長,製其所短。譬如公則之長在於機辯縱橫,則可負責外交、謀略;子遠許攸)之長在於奇計百出,則可負責情報、戰術。隻要大節無虧,忠於共同之事業,些許性格瑕疵,紹可包容,並設機製以匡正。然,若有才無德,背叛欺瞞,則絕不姑息!”回答既顯包容,又立下底線。

辛評接著問道:“其二,明公欲抑豪強,興寒門,此必觸怒世家,若世家聯合反對,明公當如何?”

“平衡之道,在於循序漸進,恩威並施。”袁紹從容應答,“世家乃國之基石,不可儘廢。然亦不可任其尾大不掉。當以功名利祿引導其為國效力,以律法製度約束其行為。同時,廣開寒門晉升之途,分其勢,取其才。如此,新舊交替,方得長久。冀州之事,便是開端。”此答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最後,郭圖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其三,若他日明公掃平群雄,克定天下,將何以待漢室?何以待自身?”

這個問題極其敏感,關乎終極目標。荀攸和許攸都屏住了呼吸。

袁紹沉默片刻,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靜而有力,仿佛帶著千鈞重量:“漢室傾頹,非一日之寒。紹之心,在於終結亂世,還天下太平。若天子英明,可扶則扶之;若天命已改……”他頓了頓,沒有說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未儘之意,“然,無論何時,紹行事,必上承天意,下順民心,行堂堂正正之道,絕不效董卓鼠輩之行!功成不必在我,但求問心無愧,造福蒼生!”

他沒有給出虛偽的承諾,而是展現了一種基於現實又超越私欲的宏大胸懷與曆史責任感。

話音落下,書房內一片寂靜。

郭圖與辛評再次深深下拜,這一次,是五體投地的臣服之禮。

“主公!”兩人異口同聲,語氣充滿了敬服與激動,“圖評)不才,願效犬馬之勞,助主公成就大業!”

袁紹上前,親手將二人扶起,臉上露出了真摯的笑容:“我得公則、仲治,如虎添翼也!”

次日,袁紹便宣布,任命郭圖為軍師祭酒,負責外交、策論;辛評為治中從事,協助荀攸處理郡內政務、錢糧審計。

消息傳出,河內文武皆知,主公麾下再得良才。而郭圖、辛評的正式歸附,如同一個強烈的信號,很快便引來了更多的潁川乃至其他各郡的士人前來投奔,袁紹的謀士團隊與文官體係,開始迅速充實、完善。

懷縣城外,郭圖與辛評站在高處,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以及遠處操練的軍陣。

辛評感慨道:“公則,我等此番北上,或許是此生最正確的決定。”

郭圖目光深遠,喃喃道:“是啊,仲治。我仿佛看到,一條真龍,正在此蟄伏,即將騰空而起。能附其驥尾,共創盛世,何其幸也!”

潁川才俊的悄然來投,不僅為袁紹帶來了急需的人才,更極大地提升了他的聲望與軟實力,為下一步的河北棋局,注入了關鍵的智慧力量。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京圈大佬們的重生妹寶,又甜又乖 這個賞金獵人有點強! 明珠映夜 重生之我絕不當舔狗 炮灰重生後逆襲,渣夫全家悔斷腸 被趕到狗窩住趙老太手握千萬巨款 無限戰警 末世重生:終末堡壘 殘土紀元 開局被電死,穿越後用電稱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