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郡守府前的廣場上,寒風凜冽,卻吹不散那股肅殺之氣。接到關純作為韓馥正式使者前來求援實為讓位)的消息後,袁紹深知,最後的、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棋,必須走得雷霆萬鈞。
八千精銳,已然列陣完畢。刀槍如林,甲胄鮮明,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肅靜無聲,唯有戰馬偶爾的響鼻聲劃破寂靜。士兵們眼神銳利,麵容堅毅,經過河內數月的嚴格操練與充足給養,這支軍隊早已脫胎換骨,散發出百戰雄師才有的凜冽氣息。
袁紹一身玄色甲胄,外罩猩紅鬥篷,按劍立於點將台上。他目光如電,掃過台下鴉雀無聲的軍陣,聲音沉渾有力,清晰地傳入每一個士兵的耳中:
“將士們!冀州牧韓文節,暗弱無能,不能守土!今北疆公孫瓚,狼子野心,縱兵南下,冀北百姓,已遭荼毒!韓冀州自知力不能支,特遣使來求,望我等出兵,助其保境安民!”
他略微停頓,讓話語在士兵心中回蕩,隨即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然,我等出兵,非為韓馥一人,乃為冀州百萬生靈!乃為匡扶漢室之大局!董卓竊據京師,公孫瓚禍亂北疆,此等國賊梟雄,視百姓如草芥!我等手握利刃,身披堅甲,豈能坐視?!”
“顏良!文醜!”袁紹聲如洪鐘。
“末將在!”兩聲炸雷般的回應自身前響起,顏良、文醜全身披掛,慨然出列。
“命你二人為先鋒,率本部兵馬,即日開拔,兵進朝歌、林慮!於冀州邊境,列陣演武,揚我軍威!若遇公孫瓚遊騎挑釁,或有不法之徒趁亂劫掠,立斬不赦!若韓冀州麾下,有不明大勢、膽敢阻攔者——”袁紹眼中寒光一閃,“視為通敵,可便宜行事!”
“末將遵令!”顏良、文醜抱拳怒吼,聲震四野。他們等這一天已經太久,胸中戰意早已沸騰。
“其餘各部,隨本將軍為中軍,隨後進發!”袁紹拔出佩劍,直指東北方向,“目標,冀州邊境!出發!”
“萬勝!萬勝!萬勝!”八千人的怒吼彙聚成一股磅礴的音浪,直衝雲霄,仿佛要將這冬日的陰霾徹底撕裂。
大軍開拔,鐵流滾滾,帶著無堅不摧的氣勢,向著黃河對岸的冀州,壓境而去!
顏良、文醜率領的先鋒部隊,行動極為迅速。他們選擇在黎陽與陰安之間的河段,利用早已準備好的舟筏,在強大弓弩的掩護下,迅速渡過尚未完全封凍的黃河。冀州邊境的守軍,早已被流言和上司的搖擺不定弄得人心惶惶,見到如此精銳、旗號鮮明的“袁”字大軍,幾乎未做任何像樣的抵抗,便紛紛後撤或乾脆易幟歸降。
渡過黃河後,顏良、文醜並未急於向內陸穿插,而是嚴格按照袁紹和荀攸的部署,在距離鄴城不過百餘裡的邊境地帶,選擇了幾處開闊的平野和戰略性高地,紮下堅固營寨,然後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
其一,軍容鼎盛,耀武揚威。
每日清晨,營中便是鼓號齊鳴。士兵們披甲執銳,以營為單位,進行操演。隊列行進,步伐整齊劃一,踏地之聲如同悶雷;陣型變換,如臂使指,旌旗招展,令行禁止。尤其是騎兵的衝鋒演練,馬蹄聲如暴雨敲打地麵,鋒利的矛尖在冬日稀薄的陽光下閃爍著寒光,那股一往無前的氣勢,讓遠處窺探的冀州斥候膽戰心驚。
其二,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袁紹憑借來自現代的知識,雖然無法製造超越時代的武器,但對軍隊的裝備和訓練方式進行了諸多改進。鎧甲保養得宜,兵刃鋒利無比。弓弩手進行齊射演練時,箭矢如同飛蝗般覆蓋靶場,破空之聲淒厲刺耳。更讓冀州方麵震驚的是,袁紹軍中進行土工作業的速度極快,壕溝、壁壘半日便可成型,顯示出極高的工程素養和紀律性。這些都是韓馥麾下那支久疏戰陣、裝備老舊的州郡兵根本無法比擬的。
其三,秋毫無犯,民心對比。
袁紹嚴令,此次是“受邀”助防,絕非入侵。大軍所需糧草,部分由河內後方輸送,部分則按市價向當地百姓購買,由隨軍文吏統一結算,嚴禁士兵私自搶奪。顏良、文醜治軍極嚴,有個彆士兵因騷擾百姓被當場鞭笞,傳遍鄉裡。這與流言中公孫瓚軍隊的燒殺搶掠,以及冀州本地兵痞的偶爾滋事,形成了天壤之彆。邊境地區的百姓,從一開始的恐懼,逐漸轉變為好奇,再到後來的擁戴,甚至主動為袁軍提供情報、售賣糧草。人心向背,在細節中顯露無疑。
這些情報,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地彙聚到鄴城的州牧府中。
韓馥聽著探馬關於袁軍如何精銳、軍紀如何嚴明的報告,再對比著北方不斷傳來的、關於公孫瓚白馬義從如何凶殘暴虐的消息,以及麾下將領關於本方士卒士氣低落、防務吃緊的稟報,他感覺自己就像被放在火上烤,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而袁紹親率的中軍,此時也已渡過黃河,進駐到顏良、文醜構築的前線大營。他並未急於進入鄴城,而是穩坐中軍帳,每日處理軍務,接見當地父老,一副穩坐釣魚台的姿態。這種沉靜,反而給鄴城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日,袁紹正在大帳中與荀攸、郭圖商議接管冀州後的官員任命初步名單,許攸滿臉喜色地快步走入。
“主公!鄴城有變!大喜!”許攸聲音都帶著一絲顫抖,“據城內飛鴿傳書,韓馥徹底崩潰了!”
原來,就在昨日,又一波關於公孫瓚前鋒已破中山國某縣、屠戮一空的流言傳到鄴城實為誇大),同時,顏良為了進一步施壓,故意派出一支五百人的精銳騎兵,打著“巡防”的旗號,逼近到距離鄴城僅三十裡的地方耀武揚威了一圈。那彪悍的騎兵、精良的裝備、衝天的殺氣,被鄴城守軍看得清清楚楚,消息瞬間傳遍全城,引發了巨大的恐慌。
州牧府內,韓馥得知袁軍騎兵已逼近到如此距離,而本方軍隊竟無人敢出城攔截,甚至連像樣的防禦準備都組織得拖拖拉拉,他最後一絲僥幸心理被徹底摧毀。聯想到那封“密信”,他認定袁紹與公孫瓚必定早有勾結,如今兵臨城下,就是在等他最後的答複,若再不識時務,恐怕鄴城頃刻間就要玉石俱焚!
在極度的恐懼和絕望中,韓馥做出了最後的決定。他不再與任何人商議,連夜寫下讓位表章,並取出冀州牧的印綬,於次日清晨,召集州牧府所有屬官,當眾宣布:
“馥本庸才,蒙朝廷不棄,委以州牧重任。然德薄能鮮,不能禦外侮,安百姓,致令北疆烽煙,境內惶惶,實有負聖恩,有愧黎民。袁本初,四世三公,名高天下,威德並著,乃社稷之棟梁。今馥願效古之禪讓,將冀州牧之位,讓於袁公,望其能保境安民,匡扶漢室!諸公務必同心輔佐,不得有違!”
說完,他不顧長史耿苞等人蒼白臉色下的欲言又止,在關純、耿武、審配等一眾“勸進”官員的“護送”下,親自捧著印綬和表章,登上馬車,出鄴城西門,徑直前往三十裡外的袁紹大營!
他要親自,將冀州牧的印綬,交到袁紹手中!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間傳遍鄴城,傳遍整個軍營。有人錯愕,有人茫然,但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早已對韓馥失望、又聽聞袁紹賢明的中下層官吏和士兵,反而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袁紹大營,中軍大帳。
袁紹聽著快馬的稟報,臉上終於露出了儘在掌握的笑容。他看向帳中文武,朗聲道:“諸位,隨我出營,迎接韓冀州!”
營門大開,袁紹率領麾下文武,肅然而立。遠處,韓馥的馬車在耿武、關純等人的護衛下,緩緩駛來,顯得格外孤零與蕭索。
顏良、文醜按劍立於袁紹身後,看著那代表著一州權柄的印綬即將被獻上,胸中豪情激蕩。荀攸、郭圖、許攸等人,亦是心潮澎湃,他們知道,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由他們親手開啟。
兵不血刃,威壓九州。袁紹的兵鋒未曾真正染血,卻已憑借其強大的威懾力與精準的謀略,為他贏得了爭霸天下的第一塊,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塊基石——冀州。這鋼鐵洪流般的意誌展示,比任何慘烈的攻城戰,都更具震撼力。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