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文醜統領的中軍主力,更是甲胄鮮明,殺氣盈天,乃是整個大軍的核心與鐵拳。
“有此雄師,何愁董卓不滅?”袁紹心中豪情萬丈。他不僅看到了軍隊的數量和裝備,更看到了經過嚴格訓練和思想灌輸忠義、軍紀)後,那股凝聚的軍魂。這與昔日各自為戰、號令不一的關東聯軍,有著天壤之彆。
謀士團也高效運轉。田豐、沮授總攬全局,製定進軍方略、聯絡諸侯;崔琰負責留守事宜,確保後方穩定,政務暢通;郭圖、許攸則負責情報彙總與對各路諸侯的縱橫捭闔。
終於,吉日選定。在鄴城南郊,那片不久前剛剛舉行過“大將軍”就職典禮的曠野上,一場規模更加宏大、氣勢更加磅礴的誓師大會,隆重舉行!
清晨,朝陽初升,霞光萬道。十餘萬冀州精銳,按營列陣,盔明甲亮,刀槍並舉,如同鋼鐵的叢林,肅立於天地之間。無數的旌旗在晨風中獵獵作響,中軍那麵巨大的“袁”字帥旗和“大將軍袁”的纛旗,格外引人注目。受邀觀禮的鄴城百姓、士人,更是人山人海,將四周圍得水泄不通。
三通鼓響,聲震四野。
袁紹身披金甲,外罩猩紅戰袍,腰佩寶劍,在顏良、文醜、張合、高覽、麴義、徐晃等一眾頂盔貫甲的悍將簇擁下,緩步登上高高的誓師台。謀士田豐、沮授、許攸、郭圖等人,皆著正式冠服,肅立其後。
全場瞬間安靜下來,十餘萬道目光,齊刷刷地聚焦於台上那道挺拔的身影。
袁紹目光如電,掃過台下無邊無際的軍陣,深吸一口氣,運足中氣,聲音如同洪鐘,清晰地傳遍全場:
“將士們!三軍兒郎們!”
“董卓逆賊,禍亂天下,荼毒生靈,人神共憤!天子蒙塵,社稷傾危,此正我輩忠臣義士,奮起救難之時!”
“我等起兵,非為一己之私,乃為吊民伐罪,匡扶漢室!乃為這天下,重歸朗朗乾坤!乃為這黎民,再享太平盛世!”
他每說一句,台下將士的呼吸便急促一分,眼中的火焰便熾熱一分。
“爾等身後,是你們的父母妻兒,是你們剛剛安定下來的家園!董卓鐵蹄若至,這一切都將化為烏有!今日我等出征,不僅是為國除奸,更是為家而戰!為你們腳下的土地而戰!為你們未來的安寧而戰!”
這番話,將國家大義與個人切身利益緊密結合,瞬間點燃了所有士卒心中的熱血與鬥誌。
“凡我麾下,當奮勇殺敵,令行禁止!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我袁本初在此立誓,必與諸位同甘共苦,直搗長安,迎回天子,掃清妖氛!”
“大軍所指,日月重光!兵鋒所向,逆賊授首!”
“討董滅卓,興複漢室!”
最後八字,袁紹幾乎是吼出來的,聲嘶力竭,帶著一股斬釘截鐵、誓不回頭的決絕!
“討董滅卓!興複漢室!”
“討董滅卓!興複漢室!”
“討董滅卓!興複漢室!”
台下,顏良、文醜率先振臂高呼,緊接著,張合、高覽、麴義、徐晃……所有將領,所有士卒,乃至周圍觀禮的百姓,都發出了震天動地的怒吼!聲浪一浪高過一浪,如同海嘯般席卷天地,仿佛連鄴城的城牆都在為之震顫!戈矛頓地,盾牌敲擊,彙成雄壯的戰鼓,激勵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誓師已畢,袁紹拔出腰間寶劍,直指南方!
“出發!”
號角長鳴,戰鼓擂動!龐大的軍隊如同蘇醒的巨龍,開始緩緩移動。
前鋒由顏良、文醜率領,鐵騎開路,煙塵滾滾。
中軍主力,袁紹的大纛之下,“大將軍袁”、“車騎將軍”表奏曹操,此時或已傳來消息)、“冀州牧”等眾多旗幟迎風招展,謀士團與核心將領簇擁左右,步騎混合,浩浩蕩蕩。
張合、高覽、麴義、徐晃等部,各依序列,依次開拔。
輜重隊伍更是綿延數十裡,蔚為壯觀。
鄴城百姓扶老攜幼,夾道相送,簞食壺漿,歡呼聲、祝福聲、哭泣聲為出征的親人)交織在一起,彙成一股悲壯而激昂的洪流。所有人都明白,這支大軍,承載著整個河北,乃至整個天下的希望。
袁紹騎在神駿的坐騎上,回望了一眼巍峨的鄴城,看了一眼身後這支他傾注心血打造的雄師,目光堅定無比。
“主公,酸棗已近,探馬來報,曹操、劉岱、張邈等十餘路諸侯已抵達,正在等候主公大駕。”沮授策馬靠近,低聲稟報。
袁紹微微頷首,目光仿佛已經穿越了千山萬水,看到了酸棗那片即將決定曆史走向的盟壇,看到了那些各懷心思、卻又暫時統一在討董大旗下的諸侯們。
他知道,真正的考驗,從現在才真正開始。戰場之上,不僅有明刀明槍,更有暗流洶湧的權謀與博弈。但他無所畏懼。
“傳令全軍,加快速度!”袁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目標,酸棗!天下英雄,正等著我袁本初!”
鋼鐵洪流,滾滾向前,踏起漫天煙塵,向著黃河,向著酸棗,向著那場注定要銘刻在史冊中的天下會盟,義無反顧地進軍!第一卷的宏大畫卷,在這氣勢恢宏的出征場麵中,緩緩落下帷幕,而更加波瀾壯闊的第二卷——討董大戰,已撲麵而來!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