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威震河北,劍指中原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0章 威震河北,劍指中原(1 / 1)

易水河畔的衝天火光與白溝地段的血色灘塗,如同兩幅濃墨重彩的畫卷,宣告了公孫瓚最後一次掙紮的徹底破產。潰散的烏桓騎兵如同受驚的雀鳥,頭也不回地逃回塞外,將“袁本初不可敵”的恐懼深深烙印在心底。公孫瓚本人聞聽其從弟公孫範幾乎全軍覆沒的消息,又驚又怒,卻再也提不起南下的勇氣,隻能將殘兵收縮至幽州最北部的幾個郡縣,在袁紹與劉虞的雙重壓力下苟延殘喘。

捷報如同長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傳遍河北,飛向中原。當袁紹親率大軍,押解著數以千計的俘虜,攜帶著繳獲的無數旌旗、戰馬、兵甲,浩浩蕩蕩返回鄴城時,整個冀州為之沸騰。沿途百姓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歡呼“袁公”之聲不絕於耳。這一次的勝利,與先前破公孫、撫流民、清吏治的成果疊加,真正讓袁紹的威望深入到了河北的每一個角落。

鄴城,大將軍府。

氣氛與數月前誓師南征時已然不同。少了些慷慨激昂,多了幾分沉凝厚重的威嚴。連番大戰的洗禮,內部整頓的深化,使得這座河北的權力中樞散發出愈發成熟穩健的氣息。

袁紹高坐主位,麾下文武濟濟一堂,人人臉上都帶著勝利後的振奮與對未來的期待。連番征戰,不僅錘煉了軍隊,也淬煉了這個集團的核心。

“主公,此戰之後,北疆可稱暫寧矣。”長史耿武麵帶笑容,率先出列,“公孫瓚經此重創,已無再起之力。幽州牧劉虞劉伯安處,亦遣使送來賀表,言辭恭謹,並言將加強對公孫瓚殘部的約束,確保北疆安寧。”

審配接著稟報,語氣中帶著一絲快意:“據各郡統計,此戰共斬首萬餘,俘獲烏桓、公孫部士卒近八千,繳獲戰馬、牛羊、器械無算。渤海、河間等地雖遭蹂躪,然根基未損,隻需妥善安撫,恢複生產,不出一載,便可更勝往昔。”

袁紹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了立於謀士隊列中,神色平靜的荀攸身上。

“此戰能速定北疆,公達居功至偉!”袁紹的聲音洪亮,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賞,“運籌帷幄,料敵於先,火攻易水,設伏白溝,方有此酣暢淋漓之大勝!若非公達,顏良、文醜雖勇,恐亦難競全功。”

顏良、文醜聞言,非但沒有絲毫不悅,反而同時出列,對著荀攸鄭重抱拳:“主公所言極是!先生之謀,鬼神莫測,末將佩服!”這兩位心高氣傲的猛將,此刻對荀攸是真心敬服。

荀攸依舊是那副沉靜模樣,出列躬身:“此乃主公洪福,將士用命,攸不敢貪天之功。唯儘本分而已。”

袁紹大笑:“公達不必過謙!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此乃我軍鐵律!即日起,擢升荀攸為軍師中郎將,參讚軍機,位同田彆駕、沮監軍!”

此言一出,堂下微微騷動。軍師中郎將,地位極高,幾乎是謀士中的頂峰。荀攸投效時間雖短,但其才學能力已得充分展現,此次擢升,無人不服。田豐、沮授亦微微頷首,表示認可。荀諶看著自家侄兒,眼中滿是欣慰。

“謝主公!”荀攸再次躬身,平靜接受。他知道,這不僅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北疆戰事平息,但袁紹並未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他深知,一個穩固的後方,遠比一場戰役的勝利更為重要。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發布了一係列命令,著手進行深度的整合與恢複。

第一,論功行賞,安置降卒。對參與易水之戰的將士,從顏良、文醜到普通士卒,皆按功績給予豐厚賞賜,土地、錢帛、爵位,毫不吝嗇。對於俘獲的八千降卒,袁紹采納了沮授的建議,進行嚴格篩選。將其中桀驁不馴、劣跡斑斑者,或編入苦役營,或分散安置屯田;而將其中心地向善、驍勇可用者,打散編製,補充入張合、高覽、徐晃等部,尤其加強了朱靈新附部隊的實力,使其迅速融入冀州軍體係。

第二,撫恤地方,恢複生產。下令免除渤海、河間等遭受兵災郡縣一年的賦稅,由州府撥付專款,用於修複被毀的村莊、水利設施。委任崔琰全權負責此事,其剛正清廉的作風,確保了錢糧能真正用到百姓身上。同時,將繳獲的部分牛羊分發予受災百姓,助其度過難關。此舉極大贏得了民心,冀州民眾對袁紹的擁護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第三,調整部署,穩固邊防。任命審配兼任幽州都督名義上仍尊劉虞為幽州牧),總攬幽州南部諸郡軍事,加強對北方的防禦和滲透。調張合部駐守中山、常山一線,高覽部巡弋渤海,形成梯次防禦。同時,暗中聯絡烏桓各部中與峭王、蘇仆延有隙者,分化拉攏,使其不敢再輕易為公孫瓚所用。

第四,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理順內部權力結構。隨著地盤的擴大和人才的增多,袁紹的核心班底需要進一步明確。他正式確立了以田豐、沮授、荀諶、荀攸為核心的四大謀士格局。田豐剛正,負責監察、諫言;沮授沉穩,擅長戰略規劃與大局統籌;荀諶通達,善於內政協調與外交縱橫;荀攸奇謀,精於戰術策劃與臨敵應變。四人各有所長,相輔相成,構成了袁紹決策層的堅實支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武將方麵,顏良、文醜依舊為衝鋒陷陣的頂尖猛將;張合、高覽則為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麴義統率特種先登營;徐晃、朱靈則為後起之秀,潛力巨大。整個集團,文武搭配,結構合理,充滿了活力。

這一係列的舉措,如同精密的工匠,將新征服的土地、新歸附的人口、新吸納的人才,完美地鑲嵌進了袁紹的河北版圖之中,使其根基之深厚,遠超其他任何一路諸侯。

這一日,大將軍府密室。僅有袁紹與田、沮、二荀五位核心謀士在場。氣氛嚴肅而專注。

“北疆已定,內務初理。”袁紹開門見山,目光灼灼,“然天下擾攘,國賊未除。董卓雖龜縮長安,然挾持天子,名分尚在。關東諸侯,各懷異誌,酸棗會盟,早已名存實亡。下一步,我當如何?諸君可有以教我?”

田豐率先開口,語氣鏗鏘:“主公!今我河北已固,帶甲二十萬,糧秣足支三年。當趁此良機,挾大勝之威,再次傳檄天下,召集忠義之士,西向討董!此乃臣子本分,亦是成就王霸之業的不二正途!”

沮授卻微微搖頭:“元皓兄忠義之心,天地可鑒。然授以為,時機尚未完全成熟。”

“哦?公與有何高見?”袁紹問道。

沮授分析道:“其一,董卓遷都後,據潼關之險,擁涼州之眾,急切難下。強行西征,恐重蹈聯軍覆轍,消耗巨大而難有寸功。其二,關東之地,看似無主,實則暗流洶湧。曹操敗後,於兗州東郡積蓄力量;袁術盤踞南陽,窺伺豫州;劉表坐擁荊州,保境安民;陶謙年老,徐州內部不穩;更有青州黃巾百萬,肆虐地方。我軍若傾力西向,此輩必如群狼,環伺於我側後,伺機而動。屆時,我恐陷入兩麵受敵之困境。”

荀諶接口道:“公與之言,老成謀國。諶以為,當今之務,非急於西進,而在‘固本’與‘拓土’並行。河北四州,幽州北部公孫瓚殘餘與並州黑山張燕,仍需時日徹底掃平,此謂‘固本’。而大河以南,中原腹地,民富物阜,乃天下樞紐,豈能長期置於他人之手?尤其是兗、青、豫三州,與河北隔河相望,若不能掌握,則我始終如芒在背。”

他指著地圖上的兗州、青州:“曹操新得東郡,立足未穩;青州黃巾勢大,孔融、田楷等難以製衡。此正乃天賜良機!主公可遣一上將,以‘助剿黃巾’、‘綏靖地方’為名,兵進青州,將其納入掌控。同時,可暗中支持曹操,使其在兗州與劉岱、張邈等相爭,我等坐收漁利。待河北徹底消化,河南亦布下棋子,則進可攻退可守,天下大勢,儘在主公掌握矣!”

三位謀士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戰略方向:田豐主張立刻高舉義旗,西征討董;沮授和荀諶則主張先鞏固河北,並向河南拓展勢力,徐圖後計。

袁紹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傾聽的荀攸:“公達,你意下如何?”

荀攸抬起頭,目光清澈而深邃,緩緩道:“攸以為,田彆駕、沮監軍與叔父之言,皆有道理。然,或許不必非此即彼。”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先點在西麵的長安,然後劃過黃河,落在兗、青、豫等地:“討董,大義之名,不可棄。然不必急於傾儘全力。主公可效仿昔日齊桓公‘尊王攘夷’之故事。一麵,繼續以大將軍、盟主之名,遣使譴責董卓,聯絡西涼韓遂、馬騰,保持對董卓的政治和軍事壓力,占據大義製高點。另一麵,則行‘假途滅虢’之實。”

他具體闡述道:“可表奏曹操為東郡太守,使其與兗州刺史劉岱相爭,消耗兗州力量。主公則以其‘盟主’身份,以協助平定青州黃巾、穩定地方為由,派兵進入青州。青州黃巾百萬,看似可怕,實則缺乏組織,若能以精兵良將擊其要害,輔以招撫,則可迅速平定,將青州富庶之地與百萬人口收歸己用。同時,密切關注徐州、豫州動向,尋機介入。”

“如此,”荀攸總結道,“主公明則高舉討董義旗,暗則經略河南。待數年後,河北根基更深,青州已定,兗州內耗,我軍挾兩州之力,南望中原,則天下誰人可敵?屆時,或西進討董,或南下定鼎,主動權儘在我手!此乃‘穩紮穩打,步步為營’之上策。”

荀攸的策略,巧妙地將政治大義與實際擴張結合起來,既避免了過早與董卓決戰的風險,又為未來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極具可操作性。

袁紹聽完,眼中精光爆射,撫掌長歎:“妙!甚妙!公達之策,深得我心!集三位之長,去其之短,統籌全局,謀劃深遠!便依此計!”

他霍然起身,一股睥睨天下的氣勢油然而生:“即日起,以大將軍府名義,傳檄天下,繼續聲討董卓,並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命臧洪為青州刺史,麴義、張合率軍三萬,以剿滅青州黃巾為名,兵發平原!”

“同時,加強水軍建設,督造舟船,我要這黃河天塹,成為我進軍中原的通途,而非阻礙!”

命令一道道發出,一個以河北為根基,囊括青州,虎視中原的宏大戰略藍圖,在鄴城這座日漸雄渾的城池中,徐徐展開。

袁紹站在大將軍府的閣樓之上,眺望著南方。他的目光,仿佛已經越過了滔滔黃河,看到了那片廣袤而富庶的中原大地。北方的霸主,已然鑄就。而一場席卷天下的更大風暴,即將由他親手掀起。河北的鷹,終於要亮出利爪,劍指中原!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牧羊人: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為何要造反?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